肯納症

Kanner’s syndrome / 肯納症是對Autism 的一個更科學的說法。在中國大陸,稱之為孤獨症。在台灣地區,稱之為自閉症。

基本概念

Autism 意指“自我”,是全世界最通用、最普遍稱呼這些人的字眼,但他們不是只在乎自我,也不是封閉自我,更不願意一生孤獨。沒有人願意。

「肯納症」(Kanner's Syndrome)就是俗稱「自閉症」的正名。1943年,美國的肯納(Leo Kanner)醫師發現了自閉症(Autism)這個族群,故又稱肯納症,然而這個名詞也讓他們帶來不少困擾;以為他們可以自行「打開心扉、走出封閉」。其實在醫學上,自閉症是起因於不明原因的腦傷所導致的「廣泛性發展障礙」,造成在認知、語言、知覺等方面產生學習的困難,尤其是在學習人際溝通技巧上更是如此,台灣在最近開始改用肯納症來稱呼自閉症。

基本特徵

根據現在醫師常用的診斷標準: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修正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Ⅳ-TR),自閉症屬兒童性疾患中的廣泛性發展疾患中的自閉性疾患(Autistic Disorder),判斷如下:

判定方法

(一)下列各組的症狀中全部至少出現六項,至少兩項來自A,至少各一項來自B及C:

A社會及情感互動的障礙(social and emotional disturbances):缺乏讀取別人心理的能力「theory of mind」

a.使用多重非語言行為(如眼對眼凝視、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手勢)來協助社會互動上有明顯的障礙

b.不能發展出適當的同儕關係

c.缺乏自發地尋求與他人分享快樂、興趣或成就

d.缺乏社交或情緒的相互作用

B溝通的障礙:

a.口說語言的發展延遲或完全缺乏

b.在說話能力足夠的個案,引發或維持與他人談話的能力有明顯障礙

c.刻板及重複的使用語言,或使用怪異的字句

d.缺乏多樣而自發的假扮遊戲或社會模仿遊戲

C反覆的固定行為:

a.異常的專注於一種或多種刻板而局限的興趣模式

b.無彈性的固著於特定而不具功能性的例行活動或儀式行為

c.刻板而重複地從事某些肢體動作

d.持續專注於物體之一部分

初期表現

於三歲之前即初發,在下列各領域至少一種以上功能延遲或異常:

(1)社會互動(2)使用語言為社交溝通工具、或(3)象徵或想像的遊戲

此障礙無法以其他兒童期疾病作更佳解釋

病率情況

《科技日報》我國孤獨症發病率上升速度驚人,已由原來的0.3‰上升到1‰。孤獨症不再是罕見疾病,正成為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最常見的疾病。——流行病學發病率隨社會進程的變化,說明社會因素在發病或促發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

易患人群

《科技日報》研究表明,患孤獨症的孩子,智力異常,其中7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現象使人質疑人腦的高級神經功能如此脆弱?僅僅因為某一部分的發達就抑制了相對低級的神經功能,高級神經功能的代償能力哪去了?另外,智商高,代表了高級神經功能是完善的,從神經組織發生髮育的角度,神經網路的結構是已經構架好的,而神經纖維的發展聯絡,是靠後天獲得的。也許可以說,智商高的幼兒,只是易感人群,而非病因。至少目前把孤獨症看做一種臨床綜合徵,病因是異質性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