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熱病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

概述

肝熱病,濕熱疫毒之邪侵及中焦,鬱蒸肝膽,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而成。以腹脹納差,噁心厭油,右脅疼痛,肝腫大,或有黃疸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病位在肝。A型肝炎B型肝炎症可參照本病。
病因:因濕熱疫毒之邪侵及中焦,鬱蒸肝膽,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所致。
症狀:以腹脹納差、噁心厭油、右脅疼痛、肝腫大,或有黃疸為主要臨床表現。

診斷

肝熱病的檢查化驗
轉氨酶顯著增高,酶水平的高低與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無明顯關係。尿膽色素增高,早期發現尿膽色素增高為診斷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鹼性磷酸酶僅輕度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不常見,但若出現則預示病情嚴重。白細胞計數較正常偏低,血塗片常可見少量非典型的淋巴細胞。

鑑別診斷

1、心臟發生熱病,額部先見赤色;心臟發熱病,先覺得心中不愉快,數天以後始發熱,當熱邪入髒與正氣相爭時,則突然心痛,煩悶,時嘔,頭痛,面赤,無汗;逢到壬癸日,則因火受水克而病重,若逢丙丁日火旺時,便大汗出而熱退,若邪氣勝髒,病更嚴重將在壬癸日死亡。治療時,應刺手少陰心和手太陽小腸經。
2、脾臟發生熱病,鼻部先見赤色;脾臟發生熱病,先感覺頭重,面頰痛,心煩,額部發青,欲嘔,身熱。當熱邪入髒,與正氣相爭時,則腰痛不可以俯仰,,腹部脹滿而泄瀉,兩頜部疼痛,逢到甲已日木旺時,則因土受木克而病重,若逢庾已日土旺時,便大汗出而熱退,若邪氣勝髒,病更嚴重,就會在甲已日死亡。治療時,刺足太陰脾和足陽明胃經。
3、肺臟發生熱病,右頰部先見赤色;肺臟發生熱病,先感到體表淅淅然寒冷,毫毛豎立,畏惡風寒,舌上發黃,全身發熱。當熱邪入髒,與正氣相爭時,則氣喘咳嗽,疼痛走竄於胸膺背部,不能太息,頭痛的很厲害,汗出而惡寒,逢丙丁日火旺時,則因金受火克而病重,若逢庚辛日金旺時,便大汗出而熱退,若邪氣勝髒,病更嚴重,就會在丙丁日死亡。治療時,刺手太陰肺和手陽明大腸經,刺出其血如大豆樣大,則熱邪去而經脈和,病可立愈。
4、腎臟發生熱病,頤部先見赤色;腎臟發生熱病,先覺腰痛和小腿發痠,口渴的很厲害,頻頻飲水,全身發熱。當邪熱入髒,與正氣相爭時,則項痛而強直,小腿寒冷痠痛,足心發熱,不欲言語。如果腎氣上逆,則項痛頭眩暈而搖動不定,逢利戊已日土旺時,則因水受土克而病重,若逢壬癸日水旺時,便大汗出而熱退,若邪氣勝髒,病更嚴重,就會在已日死亡。治療時,刺足少陰腎和足太陽膀胱經。以上所說的諸髒之大汗出,都是到了各臟器旺之日,正勝邪卻,即大汗出而熱退病癒。
5、病雖然還沒有發作,但面部已有赤色出現,就應予以刺治,這叫做“治未病”。熱病只在五臟色部所在出現赤色,並未見到其他症狀的,為病尚輕淺,若予以及時治療,則至其當旺之,病即可愈;若治療不當,應瀉反補,應補反瀉,就會延長病程,虛通過三次當旺之日,始能病癒;若一再誤治,勢必使病情惡化而造成死亡。諸髒熱病應當汗出的,都是至其當旺之日,大汗出而病癒。

併發症

肝著是因肝熱病、肝瘟等之後,肝臟氣血郁滯,著而不行。以右脅痛,右脅下腫塊,用手按捺捶擊稍舒,肝功能異常等為主要表現的內臟脹[著]病類疾病。

中醫治療

1、田基黃茵陳各30g。水煎服,1劑/日。
2、夏枯草30g,貫眾白花蛇舌草各20g。水煎服,1劑/日。
3、五味子、丹參、板藍根各30g。水煎服,1劑/日。
4、五味子粉,連續服45天,用於轉氨酶失常者。
5、苦瓜500克炒熟食,或與瘦豬肉50克,煎湯服,每日-3次。
6、凡治療熱病,應在喝些清涼的飲料,以解里熱之後,再進行針刺,並且要病人衣服穿的單薄些,居住於涼爽的地方,以解除表熱,如此使表里熱退身涼而病癒。

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包括隔離消毒、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不同病毒性肝炎的隔離期限不完全相同,A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傳染性一般在發病3周后消失,因此,其隔離期限應為發病後3周;B型肝炎、C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傳染性一般在血清病毒轉陰後消失,因此,其隔離期限應為HBVDNA、HCVRNA、HDVRNA轉為陰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因為隔離而導致工作、學習和生活受影響,以及限制家屬探視而孤獨,因此,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並施與必要的心理照顧。讓患者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傳播方式、隔離期限、一般轉歸和注意事項,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和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2、支持治療:包括飲食結構調整、靜脈營養支持。應強調要素飲食和“跟著感覺走”。急性期患者食欲不振,不能耐受油膩食品,應減少飲食量,在結構上減少脂肪成分,但蛋白、澱粉、維生素、微量元素仍需適量攝入;不宜過分強調補充過多蛋白、澱粉類食品,以免延長病程和發生恢復期脂肪肝。對於因惡性、嘔吐不能進食的患者,可通過靜脈補液的方式提供營養支持。
3、對症治療:包括護肝、退黃及其他對症治療。護肝治療是減輕肝臟炎症和改善肝細胞代謝的措施,退黃治療具有促進膽汁排泄和減少膽汁有害成分損肝效應的作用。其他對症治療包括退熱、止嘔等藥物,但因為熱程短、嘔吐輕,通常不需要;對乙醯氨基酚可能肝臟損害,應避免使用,但發熱嚴重者可慎重使用;吲哚美辛和阿斯匹林應慎用於有腎臟疾病或潛在腎臟疾病的患者。
4、免疫調節治療:通過促進或啟動固有性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效度,提高機體清除肝炎病毒的能力。常用胸腺肽製劑,必要時使用干擾素-α。干擾素-α不作常規使用,但對於急性乙型或丁型肝炎,如果發病後3個月血清HBsAg仍保持陽性,可考慮使用;對於急性C型肝炎,因為有很高的持續化率,應常規使用。干擾素-α的療程最好達到HBsAg和抗-HCV轉陰,一般為12周。
5、抗病毒治療:尚未發現對甲型或戊型肝炎有肯定療效的抗病毒藥物,幾乎所有甲型或戊型肝炎也不需要抗病毒治療。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正在開發之中。針對B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等;急性乙型或丁型肝炎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療,但是,如果發病後3個月血清HBsAg仍保持陽性,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通常用於不能耐受干擾素-α製劑的患者。抗病毒藥物的療程最好達到HBsAg轉陰,一般為12周。

護理

1、保持情志樂觀,情緒穩定。
2、注意飲食,切忌暴飲暴食,不飲酒。
3、注意休息,生活起居有常,避免過度勞累。
4、加強自身防護,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飯前、便後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家庭隔離。
5、肝功能正常者,可配以適度的體育活動,如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

飲食

適宜食物:
清淡飲食,低鹽低油脂低膽固醇飲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及足夠熱量的食物。新鮮水果和綠葉蔬菜。核桃、南瓜子、松籽、木耳和蛋黃。苜蓿、菠菜等及動物肝。
不適宜:
1、忌油煎炸、油膩食物,如肥肉、濃肉湯等動物性脂肪。
2、粗食物如玉米、高粱米;生硬食物如花生、核桃及連骨帶刺食物,均應忌用。
3、忌產氣食物,如韭菜、洋蔥、黃豆和番薯等。
4、忌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芥末、胡椒、蔥、蒜及酒類。

文獻論述

刺熱—《黃帝內經·素問》第三十二篇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刺手少陰太陽。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腎熱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胻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頤先赤。
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則死。諸當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也。
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應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
熱病始手臂病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
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九刺。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其熱病內連腎,少陽之脈色也。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熱病氣穴,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膈中熱,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熱。榮在骶也,項上三椎陷者中也。
頰下逆顴為大瘕;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者膈上也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