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癌

肛門癌

肛門癌多發生在肛管或肛緣皮膚上,多為鱗狀上皮癌,也有少數為基底細胞癌。生長在齒線的是肛管癌;生長在齒線下方是肛門周圍癌或肛門緣癌。肛管癌多見於女性,肛門周圍癌男性多見。常因肛瘺、痔手術瘢痕、濕疣等長期慢性刺激損傷引起。

基本信息

概述

肛門癌源自肛門內細胞,大部分的癌細胞來自皮膚細胞,所以稱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少部分是由其他分泌黏液的細胞來的稱為泄殖腔細胞癌。儘管癌細胞組織名稱不同,然而他們的表現相似,治療也相同。若細胞已經是癌細胞,但還未侵犯到外表時,稱為前期癌,又稱鮑文疾病。 肛門癌多發生在肛管或肛緣皮膚上,多為鱗狀上皮癌,也有少數為基底細胞癌。肛管癌多見於女性,肛門周圍癌男性多見。

症狀

肛門癌肛門癌
1.直腸肛門出血。
2.肛門口可摸道硬塊腫瘤
3.肛門疼痛。
4.肛門異常瘙癢。
5.排便習慣改變。
6.大便形狀細。
7.肛門異常粘液的分泌物。
8.肛門周圍或鼠蹊部淋巴腺腫大。

診斷

例行性的指診(用手指檢查)即可,或是常規性身體檢查包括有糞便檢查、直腸檢查,及大腸鏡檢查,超過歲時最好每5到10年檢查一次。

種類

原位癌

一些肛門表層細胞看起來很異常,像癌細胞,但還沒有長入肛門深層。這種情況被稱為原位癌鮑恩病(Bowen’sdisease)。

鱗狀細胞癌

這些腫瘤來自於肛緣及大部分肛管內的鱗狀細胞。鱗狀細胞癌的浸潤細胞已經擴散到了肛管深層。在肛門邊緣(肛門周圍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處理類似於在身體其他地方皮膚鱗狀細胞癌。

腺癌

起源於在肛門黏膜下釋放肛管分泌物的腺體,還可能來自頂漿腺(一種分泌汗液的肛周皮膚腺)。大多數情況下來自直腸,並作為直腸癌治療。

基底細胞癌

發生在肛周皮膚,經常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部位,如面部和手,只有少數量發生在肛門。手術切除腫瘤大多數有效。

惡性黑色素瘤

從肛門皮膚內含黑色素的細胞發育而來。只有約1%至2%的肛門癌是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在暴露在陽光下的身體部位尤為常見。如果黑色素瘤在早期被發現,可以通過手術去除。但是因為大多數肛門黑色素瘤很難被早期發現,治療效果不佳。如果可能的話,儘量切除整個腫瘤,有可能治癒。但如果黑色素瘤已蔓延太遠,即使完全切除,也需要可進行其他治療。

胃腸道間質瘤

常見於胃或小腸部位。如果早期發現,手術切除有效。如果已經蔓延超出了肛門,手術效果不佳,應給予化療藥物治療。

治療

1、手術治療:按腫瘤部位、括約肌有無侵犯及腹股溝有無淋巴結轉移而定。

(1)局部切除:對於肛管鱗癌,如腫瘤小,表淺,活動良好,無轉移且活檢證實分化良好者適於局部切除。齒線下肛周癌,未超過肛周1/3,又未侵犯括約肌,多可行廣泛性局部切除。如腫瘤直徑小於2cm,活動度好,低度惡化者,因肛周癌很少向直腸旁及腸系膜下血管旁淋巴結轉移,至少要環形切除腫瘤邊緣外2.5厘米皮膚,必要時切除一部分肌肉,皮膚不能縫合應行植皮術,預後多較好,多能生存5年以上。局部切除術時用高頻電刀,可獲得一個無腫瘤細胞的邊緣。

(2)腹會陰聯合切除加永久性人工肛門(Miles手術):這是侵犯齒線以上組織的肛管鱗癌最佳治療方法,方法同直腸癌,但腸系膜下動脈不需高位結紮,盆腔淋巴結不需做預防性清潔,肛周皮膚和脂肪組織應廣泛切除,女性病人常常將陰道後壁一併切除。直腸癌的不同點是腸系膜下不需高位結紮,肛周皮膚切除範圍要擴大,絕不能為了便於縫合而縮小切除範圍。若腹股溝淋巴結有轉移可同時或分期做清掃術。

2、放射療法:根據病人的全身情況及癌腫的局部情況,可使用X線體外放療、鐳放療、60鈷放療、電子加速器放療。亦可配合手術,術前套用放療可提高切除率,術後套用放療可減少復發。

3、化學療法:爭光黴素對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均有療效。爭光黴素15~30毫克,溶於生理鹽水,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總量300~450毫升為一療程。

預防

降低肛門疾病,先從生活飲食習慣開始,多攝取纖維,少油炸或太辣的食物,多休息,充足的運動及水分,長期坐辦公桌,每一至二小時活動一下筋骨,如廁後用清水沖洗,少磨擦。一旦發現肛門有問題,需就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