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彈布爾

1934年,伊犁地區成立了文藝演 新疆三區革命時期,肉孜彈布爾利用木卡姆的曲調 1944年至1957年他在伊犁地區文工團工作。

肉孜彈布爾(1900—1957)維吾爾族彈布爾演奏家。新疆伊寧市 人,出生於小商人家庭。其父艾則孜阿洪是個酷愛藝術的人,經常帶著童年的肉孜彈布爾一 起參加各種麥西熱甫等民眾性文藝活動。在民間藝術的薰陶下,他對民間音樂特別是彈布爾 演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老藝人的指導下,通過孜孜不倦的刻苦學習,很快遠近聞名。16 歲,他 在演奏、演唱上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肉孜彈布爾”(意為彈布爾演 奏家肉孜)。當時伊犁地區一批很有名望的音樂大師,包括肉孜彈布爾在內,跟從喀什來的 有名的木卡姆大師穆罕默德毛拉(卡茹相阿洪)學習維吾爾族古典音 樂《十二木卡姆》。他通過刻苦學習,在五年內較好地掌握了《十二木卡姆》的達斯坦、麥西熱甫等部分,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學習《十二木卡姆 》中的穹乃額曼(大曲),穆罕默德毛拉就去世了。1917年至1934年間,肉孜 彈布爾在民間從事演唱民歌、木卡姆和傳播木卡姆的活動。1934年,伊犁地區成立了文藝演 出團體,他應聘任樂隊隊長。從此,他從民間走上舞台,更加充分地 發揮了他的音樂天賦。當年,該團第一次把維吾爾劇《艾里甫與賽乃姆》搬上舞台,肉孜彈布爾利用豐富的 木卡姆音樂為“艾”劇譜曲,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後來伊犁地區排演大型維吾爾劇《帕爾 哈德與西琳》、《塔依爾與祖合拉》等,肉孜彈布爾負責這些劇目的音樂創作,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他為革命詩人黎·穆特里甫的詩歌譜曲,在民眾中廣泛傳唱,為抗戰推波助 瀾,引起強烈的反響。新疆三區革命時期,肉孜彈布爾利用木卡姆的曲調 整理創作了大量的歌曲,熱情謳歌了人民革 命和人民英雄,為促進革命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34年至1944年,他在 伊寧市藝術團工作。1944年至1957年他在伊犁地區文工團工作。1951年 他同民間歌手阿布都外里·加如拉一起應邀到烏魯木齊,參加了他自己繼承、保存和演唱的 伊犁《十二木卡姆》的錄音和灌制唱片工作,為保護這一文藝遺產做出了貢獻。肉孜彈布爾 先後在伊犁地區舉辦過三期學唱木卡姆音樂的培訓班,培養了一批音樂人才和音樂愛好者。 肉孜彈布爾不僅是演奏彈布爾的能手,而且對所有的維吾爾樂器,如薩它爾、 都它爾、鏘、艾捷克、乃依、蘇乃依等樂器使用都很嫻熟。1956年,他赴京參加中國音樂家協會成立大會並當選為協會理事。 他曾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委員。1957年病逝,享年57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