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家橋鄉

聶家橋鄉

聶家橋鄉位於漢壽縣西部,縣城西18公里,全鄉區劃面積為52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聶家橋鄉地處縣城西18公里,東與滄港接壤,南與鼎城謝家鋪毗鄰,西與石門橋隔河相望,北與康家吉劃湖而至,全鄉區劃面積為52平方公里,自然形成城南高北低中呈盆狀,全鄉所轄16個村,2個居委會,5468個戶,其中農業戶4618戶,非農業戶850戶,總人口為21627人,其中,農業人口18737人,非農業人口2890人,擁有耕地面積29765畝,其中水田26072畝,旱地3963畝,此外還有近5000畝養殖水面和3000畝經濟林油茶林,是一個兩山三水四分田,一分道路與院的丘陵澤國之鄉。
家橋鄉交通方便,區位優勢明顯,長石鐵路
谷歌截圖
、319國道、常長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產業及經濟發展

鄉內有大型的竹木交易與生豬交易市場,是中南五省最大的竹木與生豬交易的聚散地,竹木與生豬交易的年產值超過3億元,來往交易的農戶
谷歌圖片
與客商絡繹不絕。聶家橋鄉是傳統的農業大鄉,糧、油、棉等傳統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優勢明顯。每年,全鄉共產糧食2250 噸,油菜籽1200噸,是常德市範圍內穩固的糧油生產基地之一。
近幾年來,聶家橋鄉在富農產業方面重點發展了養殖業,大力建設養殖大鄉。目前,鄉內有大型的奶牛養殖場陽光乳業第一牧場,常年飼養奶牛1000餘頭;鄉內生豬養殖業也蓬勃發展,年出欄1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大戶有50餘戶,全鄉年出欄生豬近18000頭。養殖業已成為該鄉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聶家橋鄉:抓好水利秋冬修,保證農業生產
為提高明年的農業收成,聶家橋鄉掀起了水利秋冬修高潮。現在,該鄉水利秋冬修已全面鋪開,形成了以山塘清淤擴容、渠道整修為主的秋修熱潮。目前,該鄉共投入資金40萬元,出動三台挖掘機、五台推土機聯片施工,完成山塘清淤21處、清淤主渠2千米、支渠15千米,完成土方4萬方。
12月中旬,該鄉組織全體鄉村幹部召開了水利秋冬修推進會議,利用廣播向全鄉民眾傳達了會議精神,在各村張貼宣傳標語20餘條,營造宣傳氛圍,調動全鄉力量參與秋冬水利建設。該鄉成立了由鄉長牽頭的水利秋冬修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了全鄉水利秋冬修工作,將建設任務全部分解到各村。同時出台了獎罰辦法,將秋冬修水利建設與年終崗位責任制考核進行掛鈎。並通過實行以獎代補、民眾自籌、外出能人捐助形式,並結合“一事一議”、抗災補損等項目,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籌集資金。 

聶家橋建成中南五省最大的牲豬交易市場

中南五省最大的牲豬交易市場——龍陽牲豬交易大市場,今年10月,在聶家橋鄉建成並投入試運行。
龍陽牲豬交易大市場位於聶家橋鄉堤北村,與鼎城謝家鋪抵界,由堤北籍商人周小文投資600萬興建,該市場占地31畝,修建有45套經營欄舍,工程於今年5月動工興建,設計規模為每戶每天交易100頭,市場於10月1日試營業以來,45個經營戶已進入正常營業,日交易上升到了千頭以上。
堤北牲豬交易已有20多年歷史,1995年進入規模化經營,年交易量在10萬頭左右,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過去一直以馬路為市,經檢驗、檢疫工作和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壓力,龍陽牲豬交易大市場建成後,堤北牲豬馬路交易市場被取締,謝家鋪牲豬交易市場的一些經營戶也遷到了這裡進行交易。龍陽牲豬交易大市場實行嚴格的檢驗、檢疫制度和病死豬處置方案,使該市場每一頭出場的豬都是健康的。據了解,龍陽牲豬交易大市場進入正軌後可年交易上百萬頭,是過去的十倍。

行政區劃


聶家橋鄉下轄村:
















聶家橋村

金鵝村

太子庵村

熊家鋪村

皇城港村

雷家坡村

三新村

花園村

白馬村

五豐村

頂崗村

先鋒村

茶鋪村

中牛村

堤北村

三元村

歷史文化

聶家橋鄉境內還有戰國古墓群以及宋代石橋、楊麼皇城等遺址,歷史文化底蘊豐富、人傑地靈。近幾年來,全鄉生產總值年增幅達到10%以上,農民人平純收入已達到4250元。全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建設生機盎然的新農村,成績顯著。

人口數據

聶家橋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地理位置

總人口

18797


9749


9048

家庭戶戶數

5135

家庭戶總人口(總)

18712

家庭戶男

9694

家庭戶女

9018

0-14歲(總)

3838

0-14歲男

2003

0-14歲女

1835

15-64歲(總)

13060

15-64歲男

6857

15-64歲女

6203

65歲及以上(總)

1899

65歲及以上男

889

65歲及以上女

101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803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