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簡稱工發組織,聯合國發展系統的一個專門機構,成立於1966年。工發組織原為聯合國的直屬機構,1985年改為聯合國專門機構。該組織的宗旨是促進和加速開發中國家的工業發展,從而實現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目標。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截至2013年,有172個成員國。

基本信息

概述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logo
聯合國工發組織成立於1966年,現有172個成員,總部位於維也納,其宗旨是幫助開發中國家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和促進工業發展合作。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以其中立性、多邊性、廣泛性和專業性著稱,已在160多個開發中國家和地區實施了上萬個技術援助及投資促進項目。在投資與技術促進領域,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工發組織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多邊投資與技術及項目融資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所制定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手冊》、《項目評估指南》、《BOT指南》等規範,是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政府和國際企業界、金融界進行投融資活動的評估準則和依據。

發展歷程

冷戰期間,西方工業國家從自身政治和經濟利益出發,希望爭取廣大開發中國家,因而不得不支持以幫助開發中國家工業進步為宗旨的工發組織。這期間聯合國通過工發組織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的技術援助額迅速增加,到1990年,這一數字達到一億六千萬美元,比七十年代初增長了十二倍。隨著九十年代初冷戰的結束,東西方對峙的局面不復存在,西方工業國家對工發組織的活動逐漸失去了興趣,加上工發組織本身也存在著不少缺陷和問題,所以它不斷遭到西方國家的批評和指責。
儘管工發組織從1993年起在聯合國系統率先進行了大規模改革,以轉變其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局面,但卻仍然無法改變西方國家對它的根本態度。終於,繼加拿大1993年宣布退出之後,美國也在1995年底正式宣布退出工發組織。
由於美國的會費占該組織的四分之一,它的退出使工發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出現了嚴重危機。有的西方國家主張將該組織取消或與別的組織合併,遭到以七十七國集團為首的開發中國家的堅決反對。雙方就工發組織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多次艱苦的磋商,終於保住了工發組織作為獨立的專門機構的地位,但在調整工作重點、減少活動範圍的基礎上,工發組織將原來的六個司減為三個司,其兩年期預算也被削減了20%,工作領域集中在加強工業能力建設和潔淨、可持續工業發展兩個方面,重點放在最不已開發國家。
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危機後,至21世紀,聯合國工發組織的投資促進活動已成為國際投資系統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工發組織每年平均舉辦8—12個大型投資洽談會,平均每年促成的投資項目達1000多個,受到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普遍歡迎和重視。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有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每4年召開一次;常設決策機構是工業發展理事會,由53個成員國組成。每年舉行一次例會。另外還有方案和預算委員會和秘書處。
行政首長為總幹事(聯合國副秘書長級),任期4年。現任工發組織總幹事為獅子山人坎德·尤姆凱拉,他將於2013年6月底任期屆滿。2013年6月24日,李勇當選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第七任總幹事。

中國與其的關係

象牙海岸工業部長讓·克洛德·布魯向李勇表示祝賀象牙海岸工業部長讓·克洛德·布魯向李勇表示祝賀
中國於1973年正式加入聯合國工發組織。1974年4月,工發組織中國代表處成立,並於2006年提升為區域代表處,管轄範圍包括中國、蒙古、朝鮮和韓國四個國家,同時也負責保持與駐中國、日本和韓國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與技術促進辦公室的聯絡。
1989年11月21日,中國政府代表與工發組織總幹事在維也納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關於建立國際工業合作中心的協定》。1990年1月1日,工發組織國際工業合作北京中心(工發北京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2004年11月,龍永圖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任命為友好大使。
2013年6月24日,正在維也納召開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第41屆理事會投票選舉新一任總幹事,中國政府推薦的候選人、財政部副部長李勇以高票贏得選舉,任期為4年。這是內地中國人首次擔任聯合國專門機構的負責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