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卡醇注射液

聚多卡醇注射液,適用於蜘蛛網樣靜脈的中心靜脈、網狀靜脈及小靜脈曲張的硬化治療。 .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為聚多卡醇。化學名稱:α-異十三烷基-ω-羥基-聚(氧-1,2-亞乙基)。

作用類別

靜脈炎和靜脈曲張(痔瘡)用藥

適應症

適用於蜘蛛網樣靜脈的中心靜脈、網狀靜脈及小靜脈曲張的硬化治療。

規格

2ml:20mg

用法用量

單次劑量和每日劑量
液體治療劑量通常不應超過每天每公斤體重 2mg 聚多卡醇。(對一名體重為 70 公斤的病人來說,這相當於每天用聚多卡醇注射液(1%)不超過 14 ml。 )
但是,實際給予的劑量通常低於規定的最大劑量。
廣泛的靜脈曲張病應在數個療程中一直接受治療。
當首次治療有過敏反應傾向的患者時,不應給予一次以上注射。在隨後的療程中,如果未超過最大劑量,依據反應,可給予幾次注射。
(1)蜘蛛網樣靜脈的中心靜脈硬化治療
依據將要治療的區域大小,每次在血管內注射 0.1-0.2 ml 液體聚多卡醇注射液(1%) 。
(2)網狀靜脈硬化治療依
據將要治療的區域大小,每次在血管內注射 0.1-0.3 ml 液體聚多卡醇注射液(1%) 。
(3)小靜脈曲張硬化治療
依據將要治療的區域大小,每次在血管內注射 0.1-0.3 ml 液體聚多卡醇注射液(1%) 。
給藥方法和給藥持續時間
一般僅在小腿水平放置或自水平面抬高約 30-45° 時進行注射。
所有注射必須由靜脈內給藥,包括蜘蛛網樣靜脈內注射。
用極細針(例如,胰島素針)和平滑移動的注射器。進行切向穿刺,緩慢注射並確保針頭始終在靜脈內。
依據靜脈曲張程度,可能需要幾次重複治療。
註:偶發的曲張靜脈內血栓通過用刀切開去除和血栓壓出去除。
注射液體聚多卡醇注射液(1%)後的加壓治療
覆蓋注射部位後,必須套用緊的壓力繃帶或彈力襪。此後,患者應步行 30 分鐘,最好在治療區域內。
加壓治療時間
5-7 天。對於廣泛的靜脈曲張,推薦用低張力繃帶加壓治療幾個月。
為了確保繃帶不滑動,尤其是在大腿和圓錐形肢體周圍,推薦在實際壓力繃帶下要有泡沫繃帶支撐。
硬化治療的成功有賴於徹底、仔細的注射後加壓治療。

不良反應

當治療腿部靜脈曲張時不慎注射入周圍組織(血管周圍注射)後觀察到局部不良反應(如壞死),尤其是皮膚和皮下組織(罕見神經組織壞死)。風險隨著聚多卡醇注射液濃度和體積增加而增加。
此外,還觀察到下述頻率的不良反應(依據 MedDRA(藥事管理的標準醫學術語集)提供信息):
很常見(10 %);常見(1 % -< 10 %);少見(0.1 %-< 1 %);罕見(0.01 %-< 0.1 %);非常罕見(包括單個病例,< 0.01 %)。
免疫系統疾病
非常罕見:過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腫、蕁麻疹(全身性) 、哮喘(哮喘發作)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非常罕見:腦血管意外、頭痛、偏頭痛(當用硬化泡沫時,頻率為“罕見”)、感覺異常(局部)、意識喪失、意識模糊狀態、眩暈、失語、共濟失調、輕偏癱、口腔感覺減退
眼科疾病
非常罕見(當用硬化泡沫時,頻率為“罕見”):視力損害(視覺障礙)心臟疾病
非常罕見:心臟驟停、心悸、心律失常
血管疾病
常見:新血管形成、血腫
少見:表淺血栓性靜脈炎、靜脈炎 罕見:深靜脈血栓形成(這可能是由於基礎疾病)
非常罕見:肺栓塞、血管迷走性暈厥、循環衰竭、血管炎呼吸、胸和縱膈疾病
非常罕見:呼吸困難、胸部不適(胸部壓迫感)、咳嗽
腸胃道疾病
非常罕見:味覺障礙、噁心、嘔吐
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
常見:皮膚色素沉著、瘀斑
少見:過敏性皮炎、接觸性蕁麻疹、皮膚反應、紅斑
非常罕見:多毛症(在硬化治療區域)
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
罕見:肢端疼痛
一般疾病和給藥部位狀況
常見:注射部位疼痛(短期)、注射部位血栓形成(局部靜脈曲張內血塊)
少見:壞死、硬結、腫脹
非常罕見:發熱、潮熱、無力、不適
檢查
非常罕見:血壓異常
損傷、中毒和醫療操作併發症
少見:神經損傷

禁忌

以下患者絕對禁用聚多卡醇注射液(1%) :
(1)已知對聚多卡醇或聚多卡醇注射液(1%)的任何其他成份過敏的患者。
(2)有嚴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未經治療的)。
(3)不能活動的患者。
(4)有嚴重動脈閉塞性疾病的患者(Fontaine III 級或 IV 級)。
(5)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
(6)血栓症高危患者(例如,已知有遺傳性血栓形成傾向的患者或有多重風險因素的患者,如用激素類避孕藥或激素替代治療、肥胖、吸菸及長期不活動的患者)。
根據嚴重程度,下列患者也相對禁忌使用靜脈曲張硬化治療:
(1)發熱狀態
(2)支氣管哮喘或已知易過敏體質
(3)一般健康狀況很差
(4)治療蜘蛛網樣靜脈時,患動脈閉塞性疾病(Fontaine II 級)
(5)腿部水腫(如果其不能通過加壓治療改善)。
(6)治療區域的炎症性皮膚病
(7)有微血管病或神經病變的症狀
(8)活動受限

注意事項

聚多卡醇注射液(0.5%)含 5%(v/v)乙醇。以前有酒精中毒的患者必須考慮這一點。
聚多卡醇注射液(0.5%)含鉀,但是每安瓿少於 1 mmol(39 mg)鉀。
聚多卡醇注射液(0.5%)含鈉,但是每安瓿少於 1 mmol(23 mg)鈉。
絕不可將硬化劑注射入動脈內,因為這會導致嚴重壞死,以致必須進行截肢。如果發生任何此類偶然事件,必須立即召集血管外科醫生會診。
必須嚴格評價所有硬化劑的面部適應症,因為血管內注會導致動脈內壓力逆轉,進而導致不可逆的視覺障礙(失明)。
在某些體區,例如足或踝區,不慎注入動脈內的風險增加。因此在此治療區域應僅使用低劑量藥物,且需要特別注意。

藥物相互作用

聚多卡醇為一局麻劑。當與其它麻醉藥物合用時,有增強麻醉藥對心血管系統作用的風險。

臨床試驗

與十四烷基硫酸鈉的比較
對於聚多卡醇注射液(1%),現有 2 項美國類似研究的結果,這 2 項研究在共 51 例患者中對聚多卡醇注射液(1%)與十四烷基硫酸鈉進行比較。觀察到 2 個治療組間的小靜脈曲張(1 mm-3mm)的消退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後 4 個月,1 項研究中得出聚多卡醇注射液(1%)的療效評分為 4.31(標準差 0.62),另一項研究中為 4.28(標準差為 0.89)(“1”=比治療前加重,“2”=與治療前相同,“3”=少數靜脈曲張消退,“4”=大多數靜脈曲張消退,“5” =所有靜脈曲張均消退)。
安慰劑對照研究
在一項安慰劑對照研究中(中等大小靜脈曲張,患者站立時靜脈直徑為 1-3 mm)(試驗設計與聚多卡醇注射液(0.5%)中描述的相同),聚多卡醇注射液(1%)(15 例患者)顯著優於(用 5 分量表評價靜脈曲張的消退情況)安慰劑(11 例患者)。聚多卡醇注射液(1%)在患者評估方面也顯著更優(5 分量表)。
EASI 研究 在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研究(EASI 研究)中,共 338 例患者分別接受聚多卡醇注射液(0.5%)(蜘蛛靜脈(n=94))、聚多卡醇注射液(1%)(網狀靜脈曲張(n=86))、硬化劑十四烷基硫酸鈉 1%(在美國註冊,適用於兩類靜脈曲張,(n=105))或作為安慰劑的生理鹽水(也適用於兩類靜脈曲張,(n=53))治療。
對於主要終點的評價,按照標準操作採集 10x10 cm2治療區域的數字圖像。主治醫師和 2名設盲的有經驗的醫學專家比較 3 個可能療程的末次治療後 12 周治療區域的數字圖像與治療前即刻採集的同一區域圖像。根據數字圖像評價有效性,1=比以前加重,2=與以前相同,3=中度改善,4=良好改善,或 5=完全治療成功。聚多卡醇注射液的療效評分為 4.52 ± 0.65,安慰劑組顯著較差,為 2.19 ± 0.41(p < 0.0001)。十四烷基硫酸鈉 1%的療效評價(4.47 ± 0.74)與聚多卡醇注射液相似。治療成功(定義為評分為 4 或 5 分)在 95%的聚多卡醇注射液治療患者和 92%十四烷基硫酸鈉治療患者達成,但僅 8%的安慰劑治療患者的評分為 4 或 5 分(與安慰劑差異(p < 0.0001))。
12 周和 26 周后,患者評價滿意程度(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中度滿意,4=滿意,5=非常滿意)。聚多卡醇注射液(0.5%)組患者滿意或非常滿意的例數(p < 0.0001; 88%, 84%)多於十四烷基硫酸鈉 1%(64%, 63%)或安慰劑(13%, 11%)治療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十四烷基硫酸鈉 1%治療患者的局部症狀發生率(例如刺激、色素沉著和血腫)顯著更高。這也解釋了那些患者滿意度較低的原因。

藥理毒理

藥理學安全性研究顯示有負性變時、變力和變更神經傳導作用,因而血壓下降。同時給予其他局麻藥時觀察到額外的致心律失常效應。重複給藥後,所有受試種屬的部分動物顯示腸、腎上腺和肝臟有組織學改變,家兔的腎臟也有變化。聚多卡醇均導致血尿。在 4 mg/kg/天和更高劑量時,雄性大鼠在連續 7 天每天給藥情況下,肝臟重量增加;在 14 mg/kg/天和更高劑量時,ALAT (GPT) 和 ASAT (GOT)活性升高。
遺傳毒性
在體外和體內對聚多卡醇進行檢測,除 1 次體外試驗可見誘發哺乳動物細胞多倍體,其他試驗均為陰性。但如果正確使用,預期無相關的潛在遺傳毒性。
生殖毒性
大鼠連續幾周或器官發生期間靜脈給予聚多卡醇,未見對雄性或雌性大鼠生育力或早期胚胎髮育的明顯影響,未見對大鼠或兔子代生長發育毒性。但在母體毒性劑量範圍可見胚胎毒性和胎仔毒性作用(胚胎/胎兒死亡率增加,胎兒體重減低)。當在器官發生期間將給藥時間限制為連續 4 天間隔,則既無母體毒性也無胚胎毒性/胎兒毒性作用發生(兔)。大鼠圍產期靜脈注射聚多卡醇,未見對子代生長發育、行為和生殖功能的明顯影響。聚多卡醇可透過大鼠胎 盤屏障。

貯藏

註冊證號 H201600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