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spot light effects)是心理學上的專業術語,指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聚光燈效應是季洛維奇和佐夫斯基與1999年提出的概念。你自信地去參加一次聚會,衣裝整潔,精神煥發,只是微風稍稍弄亂了你的頭髮。突然之間,似乎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你看,所有的竊竊私語都在談論你的“倒霉樣兒”。用在人身上,就是指我們傾向於高估我們行為、外貌和情感在他人眼中的顯著性。英國心理專家艾瑪·庫克撰文稱,有兩種情況最容易遭遇“聚光燈效應”。

定義

你自信地去參加一次聚會,衣裝整潔,精神煥發,只是微風稍稍弄亂了你的頭髮。正當你打算推門而入時,門口的一面鏡子讓你驚駭不已———你感覺衣服邋遢零亂、頭髮簡直就是鳥窩。突然之間,似乎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你看,所有的竊竊私語都在談論你的“倒霉樣兒”。你緊張不安,雖然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聚光燈效應。

提出

聚光燈效應是季洛維奇和佐夫斯基與1999年提出的概念。聚光燈在我們的意識中比在現實中更為閃亮的照耀著我們。用在人身上,就是指我們傾向於高估我們行為、外貌和情感在他人眼中的顯著性。

“聚光燈效應”—克服

首先要提醒自己,別人的注意力並不在你身上。根據一項研究,人們對你的注意力只有你想的一半多。“聚光燈效應”只存在於你的頭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映。為了轉移注意力,多問問自己,周圍的牆紙是什麼顏色?別人都穿了什麼等等。

其次,參加聚會前,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嘗試心理暗示:“我緊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別人肯定也和我一樣緊張。”

再次,調節自己的呼吸。太“自覺”會讓你產生身體上的連鎖反應———心悸、出汗、視線狹窄。深呼吸幾次,配合心理上的暗示,症狀會大大緩解。

另外,如果你常把聚會看成一次“考驗”,那是因為你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你感覺自己在他們眼中是失敗的、消極的。勇敢拋掉這些不正確的“假設”,因為這些想法本來就是不切實際的。

遭遇情況

英國心理專家艾瑪·庫克撰文稱,有兩種情況最容易遭遇“聚光燈效應”。第一,在重大聚會之前,一個人會想像很多消極的、令自己尷尬的場景。第二,把自己的思想蜷縮在內心,而不是真實地觀察外在的環境。就好像有一隻聚光燈照在你頭上,所有的眼睛都在盯著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