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史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史

1976年入盟的馬刺隊是NBA的“插班生”,在90年代由於兩位狀元秀——大衛·羅賓遜和蒂姆·鄧肯的先後加盟,使球隊實力得到了兩次質的飛躍,以他們為核心的“雙塔戰術”造就了一支獨特且強大的內線,這也為球隊帶來了1999年度NBA總冠軍。2005年,馬刺在總決賽中與同樣以防守著稱的活塞隊鏖戰七場,最終艱難奪得了七年中的第三個總冠軍。2007年,馬刺在總決賽橫掃騎士,奪取了九年中第四座總冠軍獎盃,正式標誌著“馬刺王朝”的誕生。

綜述

馬刺精神在鄧肯身上表現淋漓盡致
馬刺精神在鄧肯身上表現淋漓盡致

馬刺隊是作為美國籃球聯盟(ABA)的創始成員之一而成立的。當初,它的名字是達拉斯叢林隊(DallasChaparrals),馬刺隊在ABA時代的混亂中生存了下來,而他們的收穫則是獲準在NBA聯盟和ABA聯盟合併的時候,加入了新的NBA聯盟。

馬刺隊在漫漫歷史中多次組成了強大的團隊。在70年代的末期和80年代初期,球隊擁有當家球星“冰人”喬治-格文(GeorgeGervin)並且在6年中5次奪得中西部賽區的冠軍。在80年代的末期,大衛-羅賓遜(DavidRobinson)的加入使得球隊重新回到了冠軍爭奪者的行列中。然後當蒂姆-鄧肯(TimDuncan)到來時,他和羅賓遜一起在1999年為聖安東尼奧帶來了一個總冠軍。

1967-1976:ABA時期的馬刺雛形

1967-1969:創建之初

達拉斯叢林隊在比賽中達拉斯叢林隊在比賽中

達拉斯叢林隊作為代表ABA聯盟的11支球隊之一,於1967年成立。前聖路易斯老鷹隊(St.LouisHawks)的球星克利夫-哈根(CliffHagan)被說服推遲一年退役,並以球員兼教練的身份來到球隊。叢林隊的球星包括了前鋒“辛希(Cincy)”辛辛納圖斯-鮑威爾(CincinnatusPowell),中鋒約翰-比斯利(JohnBeasley)以及後衛鮑勃-維爾加(BobVerga)。而莫里斯-麥克哈特利(MauriceMcHartley)是球隊的第六人。

當時通往ABA聯盟冠軍的大門是徹底敞開的,因為每個加入這個新的聯盟的球隊都是一個未知數,而達拉斯發現他們正在和紐奧良海盜隊(NewOrleansBuccaneers)以及丹佛火箭隊(DenverRockets)為西部的頭把交椅而爭奪得不可開交。36歲的哈根在這個賽季中表現良好,平均每場拿下18.2分。6尺9寸高的新秀比斯利或許打出了他在ABA的7個賽季的職業生涯中的最好表現,平均每場得到19.7分以及12.8個籃板。鮑威爾場均得到18.3分,而維爾加在被徵召服兵役前參加的31場比賽中每場得到23.7分,同時麥克哈特利也能得到15.3分。

達拉斯最終以46勝32負、排名第二的戰績結束了處子賽季,這個成績落後紐奧良2場,領先丹佛2場。達拉斯叢林隊在季後賽的首輪中橫掃了休斯敦小牛隊(Houstonmavericks),然後在第二輪中輸給了紐奧良隊,後者在決賽中敗給匹茲堡風笛手隊(PittsburghPipers)。

儘管有新秀後衛羅恩-布恩(RonBoone)的加入,達拉斯叢林隊在第二個賽季(1968-69)中成績仍然有所下滑。布恩在他的新秀賽季場均得到18.9分,而鮑威爾和比斯利也都表現良好。但哈根的表現下滑,同時他僅僅出場了35場比賽。

叢林隊以41勝37負的戰績排名西部分區的第四,這也使得他們在季後賽的第一輪中遇上了老對手紐奧良。在1比3落後的情況下,達拉斯在第5和第6場比賽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勝利並將總比分扳平。但他們最終在第7場比賽中以95比101敗給了紐奧良。

1969-1973:新的名字,新的城市

在1968-69賽季結束後哈根退役並開始全身心的投入教練的工作。在1969-70賽季,球隊補充了一個新的中鋒,曼尼-利克斯(MannyLeaks),他在加入叢林隊之前曾經為肯塔基陸軍隊(KentuckyColonels)以及紐約籃網隊(NewYorkNets)效力過。利克斯雖然身高只有6尺8寸,但他作出了耀眼的表現,場均得到18.8分和12.5個籃板,同時鮑威爾也能砍下20.1分。

哈根放棄打球轉而專心從事教練工作的努力最終宣告失敗。在球隊僅僅取得22勝21負的戰績的情況下,他被解僱了。他的繼任者,麥克斯-威廉士(MaxWilliams),帶領球隊打出了45勝39負的成績並且在西部分區最終排名第二。達拉斯在季後賽的第一輪中敗給了洛杉磯星隊(LosAngelesStars),然而,這個系列賽的最後3場比賽都打到了最後時刻才分出勝負。當叢林隊以2比1領先時,星隊在第4場中以144比138取得勝利,並在2天后的主場比賽中以146比139拿下第5場。隨後星隊在系列賽的第六場比賽中以124比123險勝。

在1970-71賽季,達拉斯叢林隊改名為德克薩斯叢林隊(TexasChaparrals),但他們仍舊在達拉斯比賽。對於他們來說這個賽季並不理想。鮑威爾離開了球隊,而球隊在整個賽季中先後使用了18名球員和2任教練。在賽季中期從猶他星隊(UtahStars)轉來的6尺3寸高的後衛唐尼-弗里曼(DonnieFreeman)場均得到23.6分,為全隊最高。馬刺隊最終以30勝54負,第一個勝率不過半的成績結束了常規賽,並在隨後的季後賽中被星隊橫掃出局。

叢林隊(這時他們已將球隊名字重新改回達拉斯叢林隊)聘任湯姆-尼薩爾克(TomNissalke)作為他們1971-72賽季的主教練,他帶領一支標誌性球星僅僅是諸如希米-希爾(SimmieHill)和古-甘迺迪(GooKennedy)的球隊取得了拿到了差不多足夠體面的成績。41勝41負的戰績已經足夠保證尼薩爾克獲得聯盟的年度最佳教練的獎項。雖然叢林隊連續第二年在季後賽的首輪中被猶他星隊橫掃,但這次的系列賽已經好了很多。在前1個賽季猶他平均每場淨勝叢林隊超過18分,而在1972年這個數字下降到了6分。

在1972-73賽季尼薩爾克跳槽去了NBA聯盟的西雅圖超音速隊(SeattleSuperSonics)。他離開之後,叢林隊陷入了混亂。不管是他的繼任者“寶貝”麥卡錫(BabeMcCarthy,詹姆斯-麥卡錫(JamesMcCarthy)),還是麥卡錫在後半賽季的替代者戴夫-布朗(DaveBrown),都無法阻止不幸的球隊最終僅以28勝56負的成績結束賽季。而更糟糕的是,馬刺隊一直在努力試圖吸引球迷,而當賽季後期有訊息稱一個來自新澤西的財團將要收購球隊的時候,球隊連最後的那一小部分本地支持者也失去了。禍不單行的是,這個來自新澤西的收購最終泡湯了。

達拉斯叢林隊在1973年3月26日完成了它的絕唱。在最後一次在達拉斯會展中心球館(DallasConventionCenter)的比賽中,叢林隊竭盡全力,以112比110戰勝了ABA當年的最佳球隊,卡羅來納美洲獅隊(CarolinaCougars)。而買票入場目睹這一幕的觀眾人數為134人。

1973:來到聖安東尼奧

球隊被由約翰-沙費爾(JohnSchaefer),“紅頭”BJ-麥康姆斯(B.J."Red"McCombs),阿特-伯迪克(ArtBurdick),以及安傑洛-德羅索斯(AngeloDrossos)率領的來自聖安東尼奧的商人們從窘境中拯救了出來。商業小組把球隊搬到了聖安東尼奧並把它重新命名為馬刺隊。他們同樣帶回了教練尼薩爾克,他在NBA聯盟執教的日子顯然是個災難--他在西雅圖僅僅待了將近半個賽季,在被解僱以前帶領超音速隊僅僅取得了13勝32負的成績。

球隊於1973年10月10日,在半球球館(SemisFairArena)的5879名觀眾面前上演了他們在聖安東尼奧的處子秀。馬刺隊遇到的對手是聖迭戈征服者隊(SanDiegoConquistadors)並最終以101比126敗給對方。球隊在開局階段慢熱,僅有1勝6負。球迷們對球隊的興趣也隨之降低到了最低點:在馬刺隊10月18日首場取勝的比賽中只有1799名觀眾到場觀看。

這樣的情況直到11月份開始改觀。經營慘澹的維吉尼亞侍從隊(VirginiaSquires)正在甩賣球員,而馬刺隊以300,000美元買入了6尺11寸高的斯文-內特(SwenNater)。在11月28日,馬刺隊在全場爆滿的10146名觀眾面前擊敗了肯塔基陸軍隊(KentuckyColonels),並把戰績提高到了13勝12負。在UCLA時還僅僅是比爾-沃頓(BillWalton)替補的內特參加了ABA的全明星賽,並拿下了29分和22個籃板。

1973-76:“冰人”駕到

聖安東尼奧在1月底完成了第二筆大交易,從維吉尼亞買入了21歲的喬治-格文。格文在2月中旬加進球隊,並在代表馬刺出場的26場比賽中場均得到19.4分。球隊在最後18場比賽中拿下了其中的12場,並以45勝39負的成績排名西部第三。在和印第安納步行者隊的季後賽首輪比賽中,馬刺隊以3比4敗給對方。

在1974-75賽季,馬刺擁有了一個穩定的先發五虎。除了格文和內特,馬刺隊還有了三年經驗的後衛“蛇男”詹姆斯-塞拉斯(James“Snake”Silas)和6年經驗的前鋒里奇-瓊斯(RichJones),他們兩人場均都得到19.3分。隊伍中還補充了經驗豐富的老將唐尼-弗里曼,他在幾個賽季以前也曾經為當時的達拉斯叢林隊效力過。他每場貢獻15.5分。

儘管球隊取得了17勝10負的開局,尼薩爾克還是在12月中被解僱,同時鮑勃-巴斯(BobBass)接替他擔任教練。在1月28日,聖安東尼奧承辦了ABA的全明星賽,10449名觀眾到場觀看。三名馬刺隊的球員格文,內特,和塞拉斯代表西部隊出場。格文拿下23分,塞拉斯拿下21分,兩人在西部隊中得分最多,但東部隊以151比124獲勝。

聖安東尼奧以51勝33負的成績在西部排名第二,他們的當家球星格文在繼他的新秀賽季中有穩定表現後,在他的第二年的比賽中同樣有出色的發揮,這使得聖安東尼奧的球迷們開始展望在未來的幾年中球隊會有怎樣的表現。在2月5日對孟菲斯聲音隊(MemphisSounds)的比賽中格文拿下51分。在對印第安納的季後賽中,巴斯教練把格文的位置從前鋒移到了得分後衛上,而這使得格文火力全開。在這個系列的最後3場比賽中他平均得到35.0分。但這對馬刺隊來說並不夠,他們還是以2比4輸掉了這個系列賽。

馬刺隊在賽季結束後作出了一些重要的人員調整。在6月份,他們將內特交易到了紐約籃網隊換來了前鋒拉里-克農(LarryKenon)。3個月後馬刺隊用4名球員從紐約換來了6尺11寸的中鋒比利-保爾茨(BillyPaultz)。

當1975-76賽季的ABA開始的時候,聯盟中每個分區減少到只有7個球隊。聖安東尼奧在賽季前做的交易得到了回報。內特被膝部的傷勢困擾,沒能給網隊帶來多大貢獻。而另一方面,保爾茨和克農平均每場合力拿下35.2分和21.5個籃板。馬刺隊的4名球員格文,塞拉斯,,保爾茨和克農被選入了賽季中期進行的ABA全明星賽。在取得8場比賽中的7場勝利之後,馬刺隊以50勝34負的成績排名第三。

聖安東尼奧在季後賽的首輪中就面對了紐約籃網隊以及朱利葉斯-歐文(JuliusErving)。當馬刺隊的頭號得分手,場均得到23.8分的塞拉斯在第一場比賽中腳踝受傷後,他們的晉級希望就變得渺茫起來。但球隊還是把網隊拖入了第7場比賽,才以114比121敗北。而網隊此後奪得了第9個ABA同時也是最後一屆的冠軍。

1976-1980:正式名歸NBA,“冰人”如日中天

1976-77:加入NBA

“冰人”喬治是馬刺第一位球星“冰人”喬治是馬刺第一位球星

1976年6月17日,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紐約籃網隊、丹佛掘金隊以及印第安納步行者隊都得到了進入NBA的批准,因為ABA最終放棄了。聖安東尼奧簽約道格-莫(DougMoe)擔任教練,但他們計畫使用原班人馬來征戰NBA。剛從腳踝傷勢中恢復過來的塞拉斯又在季前賽中傷了膝蓋,並缺席了馬刺隊的最初60場比賽。他的替補,喬治-卡爾(GeorgeKarl,後來成為一名成功的教練)也由於膝蓋手術而缺席比賽。先發組織後衛的職責被交給了上個賽季作為替補出場平均每場只有6.8分進帳的邁克-蓋爾(MikeGale)。

馬刺隊在NBA賽場的處子秀是1976年10月22日,對陣包括有朱利葉斯-歐文的費城76人隊。在17196名76人隊的球迷面前,馬刺隊取得了121比118的勝利。在經歷了2勝6負的開局後,馬刺隊在11月一口氣取得了8連勝。在12月的一場比賽中,馬刺隊從堪薩斯國王隊(KansasCityKings)手中“偷走”了勝利,因為前鋒拉里-克農以11次搶斷創造了一項NBA新紀錄。到2月份的時候球隊已經比50%的勝率多贏了10場球。

聖安東尼奧在賽季即將結束時開始舉步維艱,在常規賽的最後6場比賽中輸了5場。之後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在季後賽首輪中橫掃了馬刺隊。儘管如此,馬刺隊在他們NBA的第一個賽季中還是作出了不錯的表現。44勝38負的成績也是聯盟第6好的戰績。格文平均每場23.1分的得分在全聯盟排名第9,同時他的非凡的54.4%的投籃命中率也在NBA歷史上後衛命中率紀錄中排名第2。馬刺隊是NBA得分最多的球隊,平均每場115.0分,但他們的防守也是漏洞最多的,每場讓對手得到114.4分。

格文,克農和保爾茨在1977-78賽季中帶領球隊前進。傷病使得後衛蓋爾、卡爾和塞拉斯在賽季早期只能在場邊觀戰,而球隊在11月和12月分別都只取得了8勝7負的成績。直到1月隊員們都恢復了健康。從新年開始一直到3月底,聖安東尼奧不斷勝利,取得30勝9負,拿到了中部分區的冠軍。

1977-79:“冰人”大戰“天行者”

在這個賽季的最後一個比賽日,持續了整個賽季的格文與丹佛掘金隊的大衛-湯普森(DavidThompson)之間爭奪聯盟得分王的對決達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高潮。在4月9日星期日下午,丹佛與底特律交鋒。6尺4寸的湯普森在這場對活塞隊的139比137的勝利中,瘋狂砍下了73分。湯普森的單場總得分也是聯盟歷史上第三高的。在此之前只有威爾特-張伯倫(WiltChamberlain)在單場比賽中的得分超過73分,包括1962年的100分和1961年的78分。

格文所在的馬刺隊在那天的晚上在紐奧良對陣爵士隊。冰人需要得58分來贏得得分王。他在第一節就拿下了馬刺33分中的20分。在第二節,格文又砍下33分,並同時創造了NBA的單節個人得分記錄。在第三節還剩下10分鐘的時候,格文命中了一個10英尺外的跳投,同時拿下第59分,贏得了得分王的榮譽。此時,莫教練換下格文,使他能享受到觀眾們長時間熱烈的鼓掌歡呼。不久之後冰人再度回到場上又拿下4分,最終以49投23中的命中率拿下了63分。

格文因此以歷史上最微弱的差距戰勝湯普森,獲得得分王。在整個賽季,格文場均得到27.22分,而湯普森為27.15分。

馬刺隊在1978年以52勝30負進入季後賽,並被普遍認為能在季後賽的首輪中輕易擊敗華盛頓子彈隊。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中部分區比馬刺少贏8場的子彈隊,在艱苦的6場系列賽中淘汰了馬刺隊。格文在季後賽中繼續著他的得分表演,場均得到33.2分。在系列賽的第二場中他更是拿下了創造季後賽記錄的46分。

馬刺隊在1978-79賽季的開幕日上就為整個賽季定下了基調,他們得到153分,以42分的優勢擊敗了密爾沃基雄鹿隊。聖安東尼奧也以平均每場119.3的得分在聯盟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子彈隊平均每場比馬刺隊要少得4.4分。馬刺隊同樣在聯盟中掀起了進攻鏇風,他們平均每場淨勝對手5.2分。

此時高得分的馬刺隊仍然由場均得到29.6分的格文率領,而格文也成為了NBA歷史上第一個連續兩年得到得分王榮譽的後衛球員。球隊同樣得到了詹姆斯-塞拉斯的強有力的幫助,他在經歷了膝部手術而缺席2年比賽後終於回到了先發陣容里。在塞拉斯成為馬刺的先發後衛前,他們的戰績是14勝14負。在那以後,球隊取得了34勝20負。在賽季的最後1天,他們以117比101戰勝了克里夫蘭騎士隊,並以48勝34負的成績連續第二年在中部分區排名第一,在聯盟中也僅以一場之差落後休斯敦火箭隊。

馬刺隊在和費城76人隊的東區半決賽中表現出了必勝的決心,並在7場4勝的系列賽中先下兩城。76人隊隨後展開反擊,並將比賽拖入了第7場。然而,在5月2日,馬刺隊回到主場以3分的優勢力克76人隊。

馬刺隊隨後在東區決賽中遭遇了華盛頓子彈隊。在贏下第1、3、4場之後,馬刺隊取得了3比1的優勢和主動。但子彈隊在之後的3場比賽中,連續取得險勝,分別以107比103,108比100和107比105擊敗了馬刺,並贏下整個系列賽,進入了和西雅圖超音速隊爭奪冠軍的總決賽。格文在季後賽中以28.6分的得分排名季後賽得分榜的第一。

1979-80:“冰人”如日中天

在連續2年排名中部分區的第一之後,1979-80賽季對聖安東尼奧來說是令人失望的,儘管克農和塞拉斯表現在這一年中不錯。在1月份,馬刺隊用比利-保爾茨從休斯敦交換來了約翰-舒馬特(JohnShumate),他也在之後為馬刺出場的27場中,得到14.7分和7.9個籃板。同時格文繼續上佳表現。他以33.1的場均得分連續第三年得到得分王,並在全聯盟的投籃次數和命中數上均排名第一。他的投籃命中率是耀眼的52.8%,他同時也在1980年的NBA全明星賽中砍下34分和10個籃板,獲選全明星賽的MVP。

儘管格文的得分仍舊如同探囊取物,但馬刺隊在整個賽季還是始終在50%勝率線附近苦苦掙扎。球隊受制於薄弱的防守,每場比賽的失分達到119.7分之多(排在失分第二的丹佛平均每場讓對手得到112.7分)。主教練道格-莫因為球隊的平庸表現而被解僱。3月1日,莫被鮑勃-巴斯取代。聖安東尼奧最後以41勝41負的戰績結束賽季,之後在季後賽的首輪中被休斯敦火箭隊淘汰出局。

1980-1983:分區變化帶來球隊轉變

1980-81:關鍵的轉變--新的球員、新的分區

淤青幫淤青幫

作為上一個慘澹的賽季表現的結果,馬刺隊在1980-81賽季開始前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轉變。拉里-克農被送往芝加哥公牛隊,從華盛頓子彈隊得到了戴夫-科爾津(DaveCorzine),簽下自由球員喬治-詹森(GeorgeJohnson),並且在NBA的第一輪選秀中挑選了來自田納西大學的6尺9寸的前鋒雷吉-詹森(ReggieJohnson)。除此之外,馬刺還請到了斯坦-阿爾貝克(StanAlbeck)擔任新的主教練。同時,馬刺隊被劃分入了西部的中西部賽區,和休斯敦、堪薩斯、丹佛、猶他以及新軍達拉斯小牛隊一個賽區。

這些舉動的結果可謂是立竿見影。聖安東尼奧一躍以10勝2負開局。在12月末,形成了一個聖安東尼奧的傳統,那就是球隊給球迷分發10000張免費的海報,上面的人物形象是馬刺的前場球員們,外號“淤青幫(BruiseBrothers,字面直譯是鼻青眼腫的兄弟們)”。喬治-詹森,戴夫-科爾津,凱文-雷斯塔尼(KevinRestani),保羅-格里芬(PaulGriffin),馬克-奧爾伯丁(MarkOlberding)和雷吉-詹森也的確配得上這個外號。在1980-81賽季,球隊在NBA的籃板、蓋帽統計中排名第一,在個人犯規數上排第三。喬治-詹森在聯盟中以3.39次的每場平均蓋帽數排名第一。

聖安東尼奧輕鬆的以52勝30負的成績拿下了他們4年裡的第三個分區冠軍。堪薩斯城和休斯敦同樣以落後12場的巨大差距並列第二。但馬刺隊沒有能夠在西部半決賽中越過休斯敦這一關。休斯敦從聖安東尼奧的半球球館帶走了3場勝利,其中包括了決定性的第7場,他們以105比100擊敗馬刺。

當下一個賽季開始前馬刺隊將詹姆斯-塞拉斯交換到了克里夫蘭之後,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塞拉斯是當時隊中最後一名曾經為馬刺的前身達拉斯叢林隊效力過的球員。約翰尼-摩爾(JohnnyMoore)的崛起使得這個交易變得可行。二年級的控球後衛摩爾接替塞拉斯成為先發,並隨即以9.6次的場均助攻在聯盟中排名第一。他不是唯一一個在1981-82賽季的聯盟技術統計中排名第一的馬刺球員。在前一個賽季排名得分榜的第三後,格文在這個賽季以32.3分再次坐上了得分榜的頭把交椅。

賽季中期的時候馬刺得到一個重要的收穫--他們用羅恩-布魯爾(Ronbrewer)和喬治-詹森從克里夫蘭交換來了6尺7寸的高產得分手邁克-米切爾(MikeMitchell)。在他為馬刺效力的第一個賽季中,米切爾平均每場得到21.0分。

1981-83:馬刺高舉進攻大旗

聖安東尼奧的成功是建立在他們手段繁多的進攻上的。在1981-82賽季他們打出了一場在球隊得分在NBA歷史上排第二的比賽。在半球球館,經過3次加時賽的鏖戰,他們以171比166戰勝了密爾沃基,其中格文一人就砍下了50分。聖安東尼奧在賽季結束的時候以平均每場得到113.1分排名NBA的第二,但那離聯盟的領先者,平均每場得到126.5分的丹佛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1981-82賽季,馬刺隊連續第二年拿下中西部分區的冠軍,丹佛落後他們2場排名第二。在和西雅圖的西部半決賽中,馬刺隊在前2場中和超音速隊戰成1比1,然後他們在接下來的3場比賽中都艱難的戰勝對手從而拿下這個系列賽。於是球隊取得了同湖人隊在西部決賽中交鋒的機會,但洛杉磯人橫掃了馬刺並隨即拿下NBA的總冠軍。

在休賽期,馬刺隊和公牛隊達成了一筆交易,他們送出馬克-奧爾伯丁和戴夫-科爾津,得到了11年球齡的老將阿蒂斯-吉爾摩爾(ArtisGilmore)。33歲的吉爾摩爾身高7尺2寸,他很快融入了球隊,幫助球隊取得了驕人的53勝的成績。球隊表現得穩定而全面。馬刺隊在聯盟的得分、籃板、蓋帽以及助攻上都排名第二。吉爾摩爾以62.6%排名投籃命中率第一;約翰尼-摩爾每場得到9.8次助攻,排名第二,同時格文每場得到的26.5分排名第四。

馬刺隊以領先丹佛掘金隊8場的優勢結束了常規賽。兩支球隊在季後賽的對話中均大打進攻,在歷史上最具觀賞力的系列賽中競相得分。聖安東尼奧以152比133拿下首場,同時這場比賽也是那個賽季單場兩隊總得分最高的比賽。馬刺隊在第二場中以17分的優勢獲勝,並在第三場中經過加時以127比126獲勝,以3比0的優勢遙遙領先。在輸掉第四場後,馬刺隊在第五場中以145比105把丹佛人送回了家。在這五場的系列賽中,馬刺平均得到132.8分,而丹佛也有119.4分。

下一輪是上個賽季的重演:馬刺對湖人。繼去年被橫掃後,在1983年的這次對話中,馬刺表現得要好得多,他們一直堅持到第6場1分惜敗後才以2比4被湖人淘汰出局。

1983-1989:漸趨黯淡準備重建

1983-84:輝煌不再

阿爾文-羅伯特森是歷史上第二位拿到四雙的球員阿爾文-羅伯特森是歷史上第二位拿到四雙的球員

作為過去6年中的5次分區冠軍,聖安東尼奧發現他們在1983-84賽季中開始難以為繼了。問題在賽季開始前就開始出現,斯坦-阿爾貝克離開球隊去到了新澤西籃網隊擔任主教練。莫里斯-邁克洪(MorrisMchone)被聘作為他的接替者來執教球隊。在11月底的時候,球隊僅取得6勝12負。在12月17日,馬刺輸給了亞特蘭大老鷹隊,同時格文只拿下8分,這使得他的連續407場比賽得分超過兩位數的紀錄中止了。

邁克洪在新年前被解僱,同時總經理鮑勃-巴斯親自介進球隊並試圖使球隊回到正軌上來。他的運氣也不怎么樣。摩爾和吉爾摩爾在賽季的後半階段的大部分時間內都呆在傷病名單中,而馬刺也在全明星賽後的18場中輸了14場。儘管在賽季結束前他們稍有起色,在最後7場中贏下5場,聖安東尼奧還是僅僅以37勝45負的成績無緣季後賽。

在這個黯淡的賽季,球隊在其他方面還是有一些亮點的。在12月中從CBA聯盟加入馬刺的約翰-盧卡斯(JohnLucas)以10.7次的每場助攻排名NBA第四。在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中,他創造了一項NBA的新紀錄:在單節中拿下14次助攻,同時球隊也創造了單節全隊24次助攻的新紀錄(雖然如此,馬刺還是以154比157輸給掘金)。吉爾摩爾連續第二年排名投籃命中率的第一(63.1%)。摩爾也在助攻榜上以9.6次落後盧卡斯排名第五。同時在2月份,球隊為詹姆斯-塞拉斯舉行了了球衣退役儀式。

1984-85:科頓重建球隊

在休賽期,球隊從堪薩斯城挖來了科頓-菲茨西蒙斯(CottonFitzsimmons)作為教練,他被賦予了重建球隊的任務。在1984-85賽季的前6場比賽中,他看上去像一個年度最佳教練的候選者,指揮球隊取得了5勝1負。但次後球隊遭遇了7連敗並開始在剩下的比賽中為50%的勝率而苦苦掙扎。聖安東尼奧直到1月才第一次在一個月中勝多負少,他們取得8勝5負。那個月中的亮點是在一場139比94的勝利中摩爾僅僅差一個搶斷就能拿到四雙;在那個夜晚他砍下了26分、13次助攻11個籃板和9個搶斷。

聖安東尼奧以41勝41負結束賽季,在中西部分區中和猶他並列第四。馬刺隊在季後賽的首輪中把一號種子掘金隊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們把比賽拖入到了第五場,可惜以27分的劣勢輸掉了比賽。

1985-87:四年顆粒無收

下一個賽季是馬刺隊4個顆粒無收的賽季的開始。在1985-86賽季即將開始前,球隊作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交易,他們用格文從芝加哥換來了大衛-格林伍德(DavidGreenwood)。儘管失去了“冰人”,球隊直到12月前還是表現良好並在頭兩個月中取得19勝13負。但在12月26日,摩爾被確診患上了“沙漠熱症(desertfever)”。這種罕見的疾病不僅使他缺席了這個賽季,也提前終止了他的職業生涯。

聖安東尼奧在剩下的賽季中表現拙劣,在1月份輸了16場比賽中的10場,從2月初到3月初輸了13場中的12場,以及在3月份中輸了16場中的13場。35勝47負的成績也是球隊自從達拉斯搬遷到聖安東尼奧以來最差的表現。

儘管球隊表現平庸,但不能忽視的是二年級球員阿爾文-羅伯特森(AlvinRobertson)在賽季中的出色表現。他拿到了一系列的獎項,包括了NBA最佳防守球員NBA進步最快球員,並代表馬刺參加了當年的NBA全明星賽。羅伯特森以301次搶斷創造了聯盟的新紀錄,同時在2月18日,他成為了NBA有史以來第二個得到四雙的球員:20分,11個籃板,10個助攻和10次搶斷。

菲茨西蒙斯教練在1985-86賽季結束後被解僱,鮑勃-維斯(BobWeiss)是他的繼任者。維斯的運氣更差,在1986-87賽季,球隊先後使用了17名球員來試圖找到一個能贏球的陣容安排。但沒有任何效果。球隊在中西部賽區以28勝54負的成績墊底,落後猶他爵士隊27個勝場。羅伯特森再次成為NBA的搶斷王和年度最佳防守球員。

1987-89:聖安東尼奧放眼未來

在1987年5月17日,馬刺隊抽到了NBA的選秀狀元簽。在6周之後的NBA選秀大會中,球隊做出了對它的未來意義重大的一個決定,挑選了7尺高的中鋒大衛-羅賓遜。但他的效力要到兩年之後才能實現了。在1987年11月6日和馬刺隊簽署完契約之後,海軍學院的畢業生羅賓遜開始在海軍履行他為期兩年的兵役。

1987-88賽季對馬刺來說是艱難的,儘管他們在12月表現不錯並以8勝4負的成績結束了連續12個月勝少負多的尷尬紀錄。在12月5日,球隊為喬治-格文的球衣舉行了退役儀式。對人員不整的馬刺來說,這個賽季沒有其他更多的亮點了。球隊取得31勝51負的成績,並在季後賽的首輪中被湖人隊橫掃。

在1988-89賽季,球隊甚至沒有更多的可以讓人振奮的地方。馬刺隊擁有了一個新老闆,紅頭麥康姆斯,同時一個新的教練拉里-布朗(LarryBrown)。然而,成績卻比上一年更加糟糕。在2月份的1勝12負以及賽季結束前的8連敗使得最終的成績僅有21勝61負。傷病嚴重困擾了球隊,阿爾文-羅伯特森也是眾多在場外和傷病鬥爭的馬刺球員中的一個,球隊從任何標準來看都非常糟糕。只有新秀威利-安德森(WillieAnderson)讓人看到了一絲希望。6尺8寸的搖擺人成為球隊頭號得分手(18.7分)並且在年度最佳新秀評選中僅僅落後米奇-里奇蒙德(MitchRichmond)而排名第二。

1989-1996:“海軍上將”羅賓遜駕到

1989-90:從最差到最好

成為未來無數中鋒學習模板的大衛-羅賓遜成為未來無數中鋒學習模板的大衛-羅賓遜

在接下來的一個賽季,在布朗教練的帶領下,馬刺隊從最差的球隊一躍成為最好的球隊。大衛-羅賓遜在1989年5月19日結束了他的兵役。9天之後,馬刺隊用羅伯特森和“凱迪拉克”格雷格-安德森(GregAnderson)從密爾沃基雄鹿隊換來了特里-卡明斯(TerryCummings)。在1989年的選秀中,聖安東尼奧在第三順位選擇了肖恩-埃利奧特(SeanElliott)。那個夏天稍晚一些的時候,在一個牽涉到5名球員的交易中,約翰尼-道金斯(JohnnyDawkins)被送到76人隊,而莫里斯-奇克斯(MauriceCheeks)加入馬刺。在賽季開始的時候馬刺的陣容裡面有了9張新面孔。

聖安東尼奧在1989-90賽季的揭幕戰中以106比98擊敗了湖人隊。在他NBA的處子秀中,羅賓遜砍下23分和17個籃板。聖安東尼奧在11月8勝5負,之後在12月取得11勝2負並登上了中西部的榜首。在2月21日,馬刺隊又完成一筆交易,用奇克斯從紐約尼克斯隊交換來了控球後衛羅德-斯特里克蘭(RodStrickland)。

聖安東尼奧以56勝26負結束賽季並以一場的優勢力壓猶他爵士排名第一。1989-90賽季比1988-89賽季多贏35場比賽的成績也是NBA歷史上球隊勝場進步最大的紀錄。而這個巨大轉變的驅動力就來自“上將”羅賓遜。羅賓遜在賽季的每個月都拿下了月度最佳新秀,而且他24.3分和12.0個籃板的數據在球隊中均排名第一。他被選為年度最佳新秀併入選了西部全明星陣容。

馬刺隊在1990年NBA季後賽首輪中輕鬆擊敗了丹佛掘金隊。對陣波特蘭開拓者隊的西部半決賽製造了一個漫長的7場系列賽,其中包括了馬刺隊2次輸掉的加時賽:一次經過2個加時以132比138輸掉第五場,而另一次就是在令人心碎的第7場中經過加時以105比108落敗,這也結束了馬刺的這個賽季。

1990-92:季後賽首輪的噩夢

馬刺隊證明了他們在1989-90賽季的表現不是個意外,他們在接下來的賽季中力壓猶他爵士隊,連續第二年獲得中西部分區的冠軍。球隊取得55勝27負的好成績,儘管其中斯特里克蘭和卡明斯都由於傷病而分別缺席了24場和15場比賽。在他連續第二年的NBA全明星比賽中,羅賓遜在18分鐘內拿下16分。

馬刺隊以NBA總冠軍有力爭奪者的姿態進入到季後賽。但球隊在同金州勇士隊的首輪比賽中就遇到了挫折。3名馬刺球員得分超過30,幫助球隊在主場以130比121拿下第一場,但勇士隊拿下了隨後的3場比賽,並贏得整個系列賽。

聖安東尼奧在隨後的休賽期中完成了一筆意義重大的交易,用德維恩-辛茨尤斯(DwayneSchintzius)從薩克拉門托換來了6尺9寸高的壯漢安托萬-卡爾(AntonieCarr)。球隊的先發控球後衛斯特里克蘭由於和球隊在契約上有爭議而在賽季開始的時候被摁在板凳上,直到12月末才重新上場。儘管缺少了先發控球後衛,馬刺隊還是在1991-92賽季中,在11月份打出了10勝3負的開局。但球隊在隨後的兩個月中表現不佳,主教練拉里-布朗也在1月21日辭職。當時正擔任球隊運作方面的副總裁的鮑勃-巴斯,在17年中第四次臨危受命,出任球隊主教練。

在巴斯的帶領下,球隊在賽季後期打出26勝18負,使得他們總成績達到47勝35負,這也足夠確保他們僅僅落後爵士隊而排名中西部分區的第二。但馬刺隊在季後賽中有所作為的希望由於羅賓遜和威利-安德森的缺席而變得渺茫起來。“海軍上將”在經歷了左手的韌帶修復手術後,於4月1日被球隊放入傷病名單中。安德森則由於他的左脛骨的應力骨折而缺席了賽季的最後24場比賽。在季後賽開始的時候,他們2人都無法出場,而馬刺也在首輪中被菲尼克斯太陽隊橫掃。

1992-93:盧卡斯臨危受命

在新賽季開始前馬刺隊請來了傑里-塔卡尼安(JerryTarkanian)成為他們新的主教練。這個夏天裡,馬刺同樣還從密爾沃基得到了戴爾-埃利斯(DaleEllis),不過球隊中的特里-卡明斯在1992-93賽季的大部分時間裡都缺席比賽,他受到了右膝前十字韌帶的傷勢困擾。

馬刺隊在塔卡尼安的帶領下從來沒有定形。球隊在開局的5場比賽裡面輸了4場並以5勝6負結束11月的比賽。在12月中期,馬刺隊作出了2次重要的調整。首先是在場上。在12月9日,馬刺用希德尼-格林(SidneyGreen)外加2個選秀權從夏洛特黃蜂隊換來了JR-雷德(J.R.Reid)。10天之後,塔卡尼安短暫的執教在持續了6周后就宣告結束。他只留下了9勝11負的戰績。

約翰-盧卡斯隨後被授予主教練的職責。馬刺隊在這名前NBA後衛的帶領下打出了靈氣十足的比賽,在他接手後的18場比賽中贏下了其中的16場。球隊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在先發陣容中增加了5尺10寸的控球後衛艾弗里-詹森(AveryJohnson)。作為盧卡斯教練以前在西雅圖時的隊友,“AJ”在他為馬刺打先發的前12場比賽中平均每場得到11.4分和9.9次助攻,並幫助球隊取得11勝1負。

馬刺隊在二月份拿下9勝4負,把總成績改寫成35勝18負,並在中西部分區中領先。不過在三月份8勝8負的成績使得球隊下滑到了第二名,落後於休斯敦火箭隊。在3月26日,聖安東尼奧馬刺隊易主,原老闆紅頭麥康姆斯將他的股份賣給了一個12名投資者組成的財團。這宗買賣的價格達到了7500萬美元。

聖安東尼奧在4月份中依然表現不佳,僅僅取得了13場比賽中的6場勝利。馬刺隊成功地在季後賽的首輪中擊退了開拓者隊,其中在第一場他們以1分險勝,並在第四場中經過加時苦戰擊敗對手並以3比1進入下一輪。在第二輪中,馬刺隊使菲尼克斯人驚出了一身冷汗。太陽隊在菲尼克斯的第五場比賽中以109比96擊敗了馬刺。第六場比賽是在馬刺主場半球球館進行的。在100平之後,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Barkley)在比賽還剩下1.8秒時命中了18尺外的跳投,之後大衛-羅賓遜未能命中20尺外的壓哨跳投,馬刺隊被淘汰出局。這也是在半球球館進行的最後一場比賽。馬刺隊在1993-94賽季搬到了嶄新的阿拉莫球館(Alamodome)。

1993-94:“上將”獨木難支

在新賽季開始前馬刺隊用肖恩-埃利奧特從底特律活塞隊交易來了丹尼斯-羅德曼(DennisRodman)。在整年中不停的變換頭髮顏色的羅德曼讓馬刺隊在1993-94賽季呈現完全不同的形象。在羅德曼加盟後,上個賽季在進攻籃板上排名倒數第一的馬刺隊一躍而攀升到了第一。這名特立獨行的籃板手幫助馬刺隊打出了全聯盟第二好的防守,他們平均每場只讓對手拿到94.8分。

然而,羅德曼起到的更加顯而易見的影響是使得大衛-羅賓遜減少了爭奪籃板球的壓力從而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得分。在賽季的最後一天,羅賓遜在對陣洛杉磯快船隊的比賽中砍下70分,生生的從沙奎爾-奧尼爾(ShaquilleO'Neal)手中搶過了得分王的頭銜,這也使得他成為了NBA歷史上第四名在單場比賽中得分超過70分的球員。他還在2月17日對底特律的比賽中創造了另外一項NBA的記錄,34分、10個籃板、10次助攻和10個蓋帽的成績使得他成為了又一名拿下四雙的球員。在賽季結束的時候,他在NBA的MVP評選中落後哈基姆-奧拉朱旺(HakeemOlajuwon)獲得第二。

羅德曼(平均每場17.3個籃板)和羅賓遜一起成為了在NBA歷史上,在同一個賽季的得分和籃板的個人統計上同時分別排在第一的一對隊友。馬刺隊以55勝17負的成績落後休斯敦火箭隊排名中西部分區的第二。但是在以3勝7負結束他們最後10場常規賽之後,馬刺隊在同猶他爵士隊的季後賽中首輪比賽中卻完全沒有氣勢。猶他連下四城,而馬刺在這個系列賽中平均每場僅得到88.0分。幾周之後,盧卡斯離開聖安東尼奧,前往費城76人隊擔任總經理兼主教練。

1994-95:羅賓遜帶隊打出62勝的賽季

1994-95賽季成為了馬刺隊有史以來最出色的一個賽季,雖然對於馬刺隊的球迷們來說它結束的稍微有些太早了。球隊打出了62勝20負的戰績,在NBA排名第一,同時創造了球隊歷史上的最佳戰績。馬刺隊上一個最好的戰績是在1989-90賽季的56勝26負,而那也是大衛-羅賓遜的新秀賽季。

這個賽季的開局並不十分理想。在丹尼斯-羅德曼受到禁賽的情況下,聖安東尼奧跌跌撞撞地取得了7勝9負的成績。但馬刺隊在其後的比賽中打出了55勝11負,其中包括了2次的15連勝。他們在常規賽的最後23場比賽中取得了21勝2負。球隊在2、3、4月份分別獲得了11勝2負、14勝2負和11勝2負,並隨之獲得中西部分區的冠軍。

多名球員取得了優異的表現。羅賓遜拿下了MVP,在這個賽季里,他的個人統計是:得分第三(27.6分),籃板第七(10.8個),蓋帽第四(3.23個)。他還被選入了NBA的最佳防守第一陣容。活力十足的控球後衛艾弗里-詹森(AveryJohnson)在為金州勇士隊效力了一個賽季後重新回到了馬刺,並有13.4分和8.2次助攻的表現。他連續第7個賽季場均得分有所增加,同時他51.9%的投籃命中率在NBA的所有後衛中排名第三。

在和底特律活塞隊進行的交易中,馬刺用選秀得到的比爾-柯利(BillCurley)換來了舊將肖恩-埃利奧特(SeanElliott),而他也為馬刺的進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場均得到18.1分並且出手三分333次,命中136個,40.8%的三分命中率在NBA排名18。羅德曼外表看上去依舊獨一無二,而他的籃板能力也依然無人能及。儘管錯過了33場比賽,他還是連續第四年拿下籃板王(16.8個)並且入選NBA第三陣容以及NBA防守第一陣容。維尼-德爾內格羅(VinnyDelNegro)擔任先發後衛,平均每場得到12.5,投籃命中率達到48.6%。查克-佩爾森(ChuckPerson)也加進球隊,並作為一名替補火槍手,投中了172個三分球。

在季後賽中,馬刺隊在第一輪橫掃了丹佛掘金隊,4比2擊敗了洛杉磯湖人隊,然後在與休斯敦火箭隊進行了6場西部決賽後敗下陣來。

1995-96:季後賽噩夢延續

在1995-96賽季開始前,馬刺隊用丹尼斯-羅德曼從芝加哥公牛隊交換來了中鋒威爾-珀度(WillPerdue)。儘管羅德曼的才能最終幫助公牛重新奪回了NBA總冠軍,但對於這次交易的希望依然有增無減。雖然羅德曼是個空前的籃板高手,但馬刺隊為了追求總冠軍還是將他交易了出去。

這次交易在常規賽中得到了回報,馬刺隊不斷地取得勝利。他們以59勝23負的成績連續第二年拿下了中西部分區的第一,僅僅比他們打出最好成績的前一個賽季少贏了3場。球隊的“化學”反應是顯著的,而按照教練鮑勃-希爾(BobHill)的說法“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表現了”。

球員的才能也是同樣非凡的。肖恩-埃利奧特和大衛-羅賓遜代表西部參加了全明星賽,同時後場組合維尼-德爾內格羅和艾弗里-詹森也進入了聯盟助攻與失誤比排行榜的前列。他們還在2月份從紐約得到了查爾斯-史密斯(CharlesSmith)以及蒙蒂-威廉士(MontyWilliams),進一步補充了他們的前場陣容。在3月份,球隊取得了16戰全勝的完美戰績,這也追平了1971-72年洛杉磯湖人隊創造的NBA歷史最佳月度戰績。

但當季後賽到來的時候,馬刺隊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們能在季後賽中獲勝嗎?他們在同菲尼克斯的比賽中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們連下三城淘汰對手。在第二輪中,馬刺隊和猶他爵士隊大戰六場,但和94年的結果如出一轍的是,馬刺隊再次被對方淘汰。馬刺隊進入總決賽的希望看上去依然是那樣的遙不可及。

1996-1999:馬刺雙塔帶來首個總冠軍

1996-97:傷病擊倒馬刺,但天降鄧肯

雙塔效應為馬刺帶來首個總冠軍雙塔效應為馬刺帶來首個總冠軍

1996-97賽季對於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來說是歷史上最讓人失望的賽季之一,但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這反而是個最好的結果。儘管馬刺隊缺少了受傷的大衛-羅賓遜,僅僅取得了20場勝利,同時自1988-89賽季以來首次缺席季後賽,但他們在1997年的選秀抽籤中得到了一筆財富,頭號選秀權降臨到馬刺隊的頭上,這個狀元簽給他們帶來了具有超級球星潛質的蒂姆-鄧肯。

馬刺隊中傷兵滿營,而其中對球隊來說最糟糕的是羅賓遜的受傷,他一開始遭遇背部傷勢困擾而隨後又腳部骨折。這名上個賽季的MVP僅僅出場6次。查克-佩爾森則要更加倒霉,他由於背部手術而錯過了整個賽季。查爾斯-史密斯由於右膝的關節炎錯過了65場比賽,而肖恩-埃利奧特由於右膝的腱炎而缺席43場。失去了這4名球員,而且他們都是1995-96賽季球隊中得分前6的球員,也創造了NBA歷史上賽季勝場減少最多的紀錄,他們從59場勝利下降到了僅僅20場。

另一個馬刺隊的壞訊息是他們的主教練鮑勃-希爾在3勝15負的開局後引咎辭職,而接替他的原總經理格雷格-波波維奇(GreggPopovich)在他擔任NBA主教練的第一個賽季中僅僅取得了17勝47負的成績。

由於手中缺少了許多主力球員,波波維奇不得不倚重一些老將包括了以自由球員簽入的多米尼克-威爾金斯(DominiqueWilkins)和維農-麥克斯維爾(VernonMaxwell)這一對和維尼-德爾內格羅以及艾弗里-詹森非常相似的後場組合。作為NBA歷史上最好的得分手之一,威爾金斯在進攻端每場攻下18.2分。在賽季中,他還成為了NBA歷史上第38名出場超過1000場的球員,總得分也超過了26000分,排進了NBA歷史上總得分榜的第7。

整個1996-97賽季的痛苦經歷在5月18日一散而空,在那一天馬刺隊贏得了1997年NBA選秀的頭號選秀權。這給了他們選擇來自威克森林(WakeForest)大學的具有統治力的大學明星鄧肯的權力。在擁有了由羅賓遜和鄧肯組成的強大的前場組合後,聖安東尼奧期望他們能在1997-98賽季中再一次回到冠軍爭奪者的行列中去。

1997-1998:鄧肯到來,馬刺從地獄到天堂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知道他們會在1997-98賽季中取得很大的進步。畢竟,他們剛過去的賽季的20勝62負的成績也是球隊25年NBA歷史上最糟糕的。然而,他們優異的表現還是很快讓許多的NBA球隊感到吃驚。

在大衛-羅賓遜傷愈復出(他由於受傷而在上個賽季僅出場6次),以及1997年NBA的選秀狀元蒂姆-鄧肯加入之後,馬刺隊再次刷新了NBA歷史單賽季勝場進步幅度紀錄,他們贏下了56場比賽(比上年高36場)並打入了季後賽的第二輪。

在這個賽季里,鄧肯平均每場得到21.1分(NBA中排名第12),11.9個籃板(第3),2.51次封蓋(第6),並取得了最多的57次的兩雙。他被選入了NBA全明星陣容,而毫無懸念的,他贏得了年度最佳新秀獎。

並不像其他得獎的新秀們,鄧肯並沒有感受到在進攻端的壓力的增加。整個賽季都站在他身邊的是羅賓遜,這名前MVP在傷病纏身的一個賽季後又回到了聯盟中最優秀的中鋒的行列里。

馬刺隊僅僅花了一個月去磨合整個球隊一起打球。在12月9日馬刺輸掉比賽,總成績變成10勝10負之後,他們開始渡過磨合期並一飛沖天,在他們最後的62場比賽裡面取得了46勝16負的成績。和鄧肯一樣,羅賓遜也被選入西部全明星隊,並在各項技術統計上都名列前茅:得分21.6分(第10),籃板10.6個(第5),蓋帽2.63(第5)以及40次兩雙(第9)。

在季後賽的首輪中馬刺隊遭遇菲尼克斯太陽隊。但關上菲尼克斯人通往下一輪比賽的大門的,不是太陽隊主教練一直擔心的鄧肯和羅賓遜,而是小將軍艾弗里-詹森。關於馬刺需要一個更強壯的控球後衛的傳言一直圍繞在這名5尺10寸的控球後衛的身邊,但他在同太陽隊的系列賽中平均每場得到球隊最高的20.5分外加6.0次助攻,幫助球隊取得了3比1的勝利。

在同猶他爵士隊的西部半決賽中,馬刺隊繼續表現出他們是一個冠軍的有力爭奪者。但他們還是無法找到破解西部衛冕冠軍的辦法。儘管鄧肯砍下了33分,猶他還是以83比82險勝第一場。在第二場中,猶他經過加時以109比106獲勝,而馬刺隊贏球的希望在鄧肯扭傷了他的腳踝之後變得渺茫起來。儘管聖安東尼奧迴光返照般的贏下了第3場,但他們還是以1比4輸掉這個系列賽。

1998-1999:冠軍!冠軍!冠軍!

聖安東尼奧在這個縮水的賽季的第一個月中表現不佳。但一旦馬刺隊找到比賽的感覺之後,就再沒有人能阻擋他們第一次奪得NBA總冠軍的腳步了。

在同紐約尼克隊的第五場總決賽中,艾弗里-詹森在還剩下47秒時命中了跳投,幫助球隊獲得了78比77的勝利,也使得球隊舉起了冠軍獎盃。蒂姆-鄧肯在這個系列賽中平均每場拿到27.4分、14個籃板和2.2次蓋帽,並被選為總決賽的MVP。

鄧肯身邊的另一名“雙塔”,大衛-羅賓遜也表現出色。這名全明星球員在他效力馬刺的這第10個賽季中,在總決賽的系列賽裡面平均每場得到16.6分、11.8個籃板和3.0次蓋帽。同時,這也使得聖安東尼奧成為了第一支奪得NBA總冠軍的前ABA聯盟的球隊。

而在賽季結束後另外一件事情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先發的小前鋒肖恩-埃利奧特透露他是在需要接受腎移植的情況下堅持比賽的。同一種罕見的腎部疾病作鬥爭的埃利奧特在8月16日接受了移植手術。他的兄弟Noel捐獻了一個腎。

埃利奧特在17場季後賽中平均每場出場33.8分鐘,並且他完成了著名的“陣亡將士紀念日的奇蹟”(“MemorialDayMiracle”)。在那一天的比賽中,他在還剩下9秒時,踮著腳尖盡力保持身在場內,並命中了一個關鍵的三分,幫助馬刺隊在西部決賽同波特蘭的第二場比賽中以86比85反敗為勝。(註:本場馬刺全場始終落後,第三節最多落後18分,而埃利奧特在最後一次進攻中,擺脫防守,在身體幾乎失去平衡,半個身子在場外的情況下,僅僅用腳尖站在界內,面對拉希德-華萊士(RasheedWallace)的封蓋,命中了壓哨三分,這也是馬刺全場唯一的一次領先)

聖安東尼奧的這個冠軍賽季有一個糟糕的開局,他們在2月僅僅取得6勝8負。但球員們最終找到了最佳的比賽狀態,同時在經驗豐富的搖擺人馬里奧-埃利(MarioElie)進入先發陣容後球隊也一下子找到了勝利的感覺。在他們慢熱的開局後,馬刺以31勝5負完成賽季,而且他們在整個季後賽中的成績為15勝2負。

鄧肯連續第二年被選入NBA的第一陣容。他同時也是NBA中唯一一個在得分(21.7,第6)、籃板(11.4,第5)、蓋帽(2.52,第7)和投籃命中率統計(49.5%,第10)中都排在前10的球員

1999-2007:單數年冠軍定律

2000-2005:新的世紀,新的時代

馬刺在單數年堆積了三座總冠軍馬刺在單數年堆積了三座總冠軍

馬刺隊在2000-2001和2001-2002賽季都取得了58勝24負的成績,但他們連續兩個賽季在季後賽中都輸給了最後的總冠軍洛杉磯湖人隊。

在進入2002-2003賽季之後,球隊知道這會是個值得紀念的賽季。這至少有2個原因,大衛-羅賓遜宣布這將是他在NBA的最後一個賽季,同時馬刺隊將開始啟用新的球館,SBC中心球館,這座球館是根據總部座落於聖安東尼奧的電信巨人SBC而命名的。而這時候的馬刺隊和他們幾年前奪得冠軍時候的陣容相比已經大不相同了。馬刺隊重新組建了他們的球隊以試圖將三連冠的洛杉磯湖人隊拉下馬來。第二年NBA經驗的法國球星托尼-帕克(TonyParker)現在是馬刺隊的先發控球後衛,同時球隊陣容裡面包括了多名三分射手,包括史蒂芬-傑克遜(StephenJackson),丹尼-費里(DannyFerry),布魯斯-鮑文(BruceBowen)以及阿根廷人伊瑪紐爾-吉諾比利(EmanuelGinobili)。在把原來的內線組合鄧肯和羅賓遜同新加入的外線球員融合起來之後,馬刺取得了60勝22負的成績。在季後賽中,馬刺隊先後擊敗了太陽隊、湖人隊和達拉斯小牛隊,進入了同新澤西籃網隊交手的NBA總決賽。這個系列賽也標誌著第一次有兩支前ABA的球隊同時出現在了爭奪總冠軍的比賽中。馬刺隊以4比2贏下系列賽,獲得了球隊歷史上第二個NBA總冠軍。鄧肯包攬了常規賽和總決賽的MVP。

在2003-2004賽季中,馬刺隊在西部半決賽中被老對手湖人隊淘汰出局。湖人隊在先輸兩場的情況下連扳四場。這個系列賽的轉折點是德里克-費舍爾(DerekFisher)在第5場比賽還剩下0.4秒時投中了壓哨的致勝球。在這次令人心碎的失利之後,馬刺隊花了整個休賽期來調整球隊的陣容。

球隊從西雅圖得到了後衛布倫特-巴里(BrentBarry),稍後從紐約得到了中鋒納茲爾-默罕默德(NazrMohammed,這次賽季中期用馬里克-羅斯(MalikRose)交換默罕默德的交易引起了馬刺球迷們的驚慌,並簽下自由球員、老將格倫-羅賓遜(GlennRobinson),再加上原來的先發布魯斯-鮑文,羅伯特-霍里(RobertHorry),托尼-帕克,吉諾比利和蒂姆-鄧肯,馬刺隊以59勝23負的戰績結束2004-2005賽季,在西南分區排名第一,在西部排名第二。在季後賽中,馬刺以4比1輕取丹佛掘金隊,4比2擊敗西雅圖超音速隊,4比1淘汰菲尼克斯太陽隊,並隨之進入NBA總決賽。在總決賽中,他們在2005年6月23日贏得第7場,以4比3擊敗了衛冕冠軍,同時也是本賽季東部冠軍的底特律活塞隊,獲得了球隊在7年中的第3個總冠軍。蒂姆-鄧肯當選總決賽的MVP,並成為了歷史上第4名獲得至少3次總決賽MVP的球員(前3個是魔術師詹森(MagicJohnson),沙奎爾-奧尼爾和麥可-喬丹(MichaelJordan))。同樣,吉諾比利也成為了一名NBA的巨星,得到了來自本地、本國和全世界球迷的稱讚(特別是在他的家鄉阿根廷),併入選了這個賽季的全明星賽。

2005-2006:

經過他們的第三個NBA總冠軍賽季之後,人們感覺馬刺成為了NBA中的試金石,會再一次成為各支球隊想要拿到總冠軍必須擊敗的球隊。毫不意外地,馬刺一開局就狀態火熱,前19場比賽贏得16場。又一次,馬刺在分區內部排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達拉斯小牛隊,在整個賽季中都保持西部戰績榜的前兩名,為爭奪第一而戰。最終馬刺隊的經驗決定了競爭的結果,他們以又一次創隊史最高的63勝19負成績再次贏得西南賽區第一。

季後賽首輪,馬刺意外遭遇到了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的嚴格考驗,他們在第二場比賽打到加時才得以取勝並保住前兩個主場,而到了客場他們遭遇了兩連敗。在109-98贏下第五場,重新控制系列賽優勢後,馬刺在第六場105-83解決戰鬥,達成了又一次在第二輪與小牛隊進行的孤星之州對決。第一場比賽為系列賽定下了基調,整場比賽比分都咬得很緊,蒂姆-鄧肯拿下全場最高的31分,87-85率隊取勝。而第二場比賽,馬刺隊被對手大勝22分。在系列賽轉到達拉斯之後,小牛得以控制了系列賽優勢,連續兩場的焦灼戰中取勝,拿到了3-1的系列賽優勢。但是,馬刺不會無抵抗地放棄,他們在一場肉搏戰中98-97贏下了第五場,前小牛球員麥可-芬利(MichaelFinley)在最後幾秒鐘遭受傑森-特里(JasonTerry)打中腹部。特里整個系列賽都在謀殺馬刺,而他被禁賽不能參加第六場,馬刺利用機會91-86獲勝,將比賽逼入在AT&T中心進行的第七場主場生死戰。第七場蒂姆-鄧肯以41分15個籃板帶領馬刺抹平了上半場的20分落後,但是德克-諾維茨基作出回應,比賽被逼進加時,但是在加時賽沒能帶來勝利,小牛火力全開投中15分,以119-111贏得比賽。

2006-07:

在他們令人失望地被達拉斯小牛擊敗之後,馬刺在進入本賽季的時候依靠重生的信念而重新振作,他們對於總是扮演重要角色卻總是不能衛冕總冠軍感覺受夠了。馬刺開局順利,但是很快他們發現自己落入了分區第二的位置,因為小牛隊打出了不可思議的連勝。馬刺沒能追上小牛,後者以9個勝場的優勢贏下了中西區的冠軍。不過,憑藉聯盟第一的防守表現和58勝24負的成績,馬刺以良好的狀態進入了季後賽。

全心想著季後賽的馬刺隊在最後一周的比賽讓主力球員休息,因而輸掉了常規賽的最後三場比賽。當季後賽的鐘聲敲響,他們卻不能很快作出回應,以87-95在首輪首場比賽沉悶地輸給了丹佛掘金。不過,在蒂姆-鄧肯強勢的22分表現率領下,馬刺得以以97-88取得第二場比賽的勝利,追平了系列賽總比分。鄧肯繼續打出強悍表現,在系列賽轉戰丹佛之後,在第三場和第四場都拿下兩雙,馬刺連勝兩場拿到了3-1的系列賽優勢。第五場,馬刺的總冠軍經驗被證明是比賽的關鍵,他們93-78將掘金隊掃地出門。就在馬刺4-1逆轉擊敗掘金的同時,拿下常規賽最好的67勝15負戰績的小牛隊卻正被肢解,他們被金州勇士隊4-2爆冷淘汰。小牛的意外出局讓第二輪馬刺隊菲尼克斯太陽的系列賽成為整個季後賽中最關鍵的一組對決,一些人甚至稱之為“真正的NBA總決賽”。

第一場比賽就證明了這個系列賽會是怎樣的一場戰爭,馬刺和太陽進行了一場膠著戰,互不相讓。最後幾秒鐘的時候,馬刺擁有微弱領先。此時史蒂夫-納什(SteveNash)試圖搶斷托尼-帕克,卻因此而將鼻子撞出深深的傷口。因為無法阻止流血,這位太陽隊的頭號球星無助地在板凳上看著馬刺111-106客場取得勝利。在太陽贏得第二場比賽之後,系列賽轉戰聖安東尼奧,馬刺的身體對抗壓倒了太陽,108-101取勝,而比賽的激烈程度也在繼續加溫。這樣的強度在第四場爆發,太陽在第四節打了馬刺一個32-18,104-98追平了系列賽大比分。不過這場比賽的最後幾分鐘讓系列賽對馬刺開始變得有利,羅伯特-霍里重重地將史蒂夫-納什摔到記分台上,這次醋業的犯規讓霍里遭受兩場禁賽,但是在太陽的板凳席附近發生的事情更加重要,太陽隊的兩名關鍵球員,阿瑪雷-斯塔德邁爾(AmareStoudemire)和伯瑞斯-迪奧(BorisDiaw)離開了替補席區想要查看仍在和霍里扭做一團的隊友的情況,雖然她們始終沒有捲入場上的爭鬥,他們兩人依然被禁賽一場,無法參加第五場比賽,在菲尼克斯進行的將打破系列賽2-2平局狀態的這場比賽。儘管失去了兩名關鍵球員,太陽依然開局順利,第一節比賽之後以24-13領先。不過缺乏人手的問題影響了他們,馬刺隨後將他們拖垮,在下半場打了對手個55-31並以88-85的比分贏得比賽,拿到了3-2的領先。第六場比賽,馬刺再一次展現了他們一擊致命的能力,鄧肯拿到24分13籃板9封蓋差點打出三雙,馬努-吉諾比利的33分領銜全隊,馬刺114-106贏得比賽,確保球隊殺入了西部決賽。

那些說第二輪對太陽的系列賽是真正的總決賽的人說對了,馬刺輕鬆地4-1淘汰了猶他爵士,殺入總決賽。總決賽的過程甚至更加簡單,克利夫蘭騎士完全徹底地被陣容更深的馬刺隊完全壓倒。在主場聖安東尼奧輕鬆贏下前兩場比賽之後,馬刺在客場遇到了因為隊史首次殺入NBA最高舞台而被點燃的克利夫蘭球迷,不過喧鬧的球迷很快就安靜了下來,馬刺的防守把絞索套上了騎士的脖子,儘管馬刺自己的進攻也難以得分,導致這場比賽成為NBA總決賽歷史上單場得分第二低的比賽。不過最終還是馬刺獲勝,他們75-72贏下比賽並取得3-0的優勢,看起來正在讓更多的球迷昏昏欲睡,而讓球迷的興趣從談論NBA總決賽轉向談論小報體育版的緋聞,他們對於即將到來的托尼-帕克與伊娃-朗格利亞的婚禮的興趣似乎比對一邊倒總決賽的興趣要更大一些。第四場基本如出一轍,馬刺再次統治比賽,在第三節取得兩位數領先。騎士奮戰到底在第四節追上比分,但是馬刺的領先優勢始終不可動搖,馬刺83-82取勝完成了橫掃,贏得了球隊的第四座總冠軍獎盃。花邊小報也得到了再出專題的機會,因為托尼-帕克獲得了總決賽MVP獎盃,他場均拿到系列賽最高的24.5分,投籃命中率高達56.8%。

2007-2009:保持聯盟精英球隊的身份

2007-2008:

馬刺成為季後賽常客馬刺成為季後賽常客

在拿到第四枚總冠軍截止之後,馬刺繼續保持聯盟精英球隊的身份,他們開局強勢,前20場比賽贏下17場。不過,在西部分區他們的競爭對手很多,在那裡8支球隊都將贏得50場或者以上的比賽。這些強隊之一是紐奧良黃蜂,他們整個賽季都和馬刺在競爭西南區的頭名位置。馬刺最終在成績相同情況下因勝負關係而失去了分區冠軍,成績是優秀的56勝26負。吉諾比利贏得了聯盟最佳第六人的認可,他依然在關鍵比賽中打出優異表現。

季後賽中,馬刺在第一輪遇到了熟悉的老對手,菲尼克斯太陽。第一場成為一場戰鬥,太陽和馬刺殺入加時,在加時賽最後一秒落後三分的情況下,蒂姆-鄧肯站了出來,他投中了職業生涯最非典型的投籃,命中了他本賽季的第一個三分球,將比賽拖入第二個加時。在第二個加時賽中,吉諾比利投中關鍵球,在比賽結束前1.8秒的時候上籃命中為馬刺贏得117-115的勝利。馬刺在隨後兩場不再需要加時來決定勝負,托尼-帕克以兩場強勢發揮燒焦了太陽,為太陽贏得3-0的系列賽領先。在第四場86-105醜陋地輸給對手之後,馬刺在再次成為全隊最高分得主的托尼-帕克的31分帶領下92-87擊敗對手,終結了系列賽。第二輪比賽馬刺面對的是紐奧良黃蜂,因為在相同成績下對手占優,馬刺在系列賽中從客場開始比賽,而且很快就陷入大坑之中,前兩場分別以82-101和84-102落敗。隨著系列賽回到聖安東尼奧,馬刺開始復活,帕克和吉諾比利各得31分,110-99取勝第三場。第四場比賽率領馬刺前進的是蒂姆-鄧肯,他拿下22分15籃板率馬刺100-80取勝,追平了系列賽。雖然鄧肯在第五場拿下23個籃板,馬刺卻再次遭遇困難,79-101輸球。馬刺隨後主場再次取勝,99-80扳平了系列賽。不過在第七場,在紐奧良,馬刺需要改變系列賽之前主場全勝的規律才能晉級。在吉諾比利得到26分的帶領下,馬刺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總冠軍經驗及時發揮了作用,91-82完成了和洛杉磯湖人在西部決賽中的會面。

再次在客場開始系列賽,馬刺一開始就陷入落後,85-89在首場不敵對手,其中第四節馬刺只得到13分。第二場馬刺71-100的醜陋表現讓他們0-2落後。馬刺再一次在系列賽回到聖安東尼奧後反彈,第三場他們103-84取勝,吉諾比利得到30分,而鄧肯拿下21籃板。不過,需要贏得第四場才能追平系列賽的馬刺卻中止了他們季後賽的主場全勝記錄,91-93輸球,儘管鄧肯拿下29分17籃板。湖人在第五場100-92擊敗馬刺,殺入了總決賽。

2008-2009:

在西部決賽落敗之後,馬刺開賽的時候希望能夠繼續他們單數年奪冠的故事。但是,情況一開始就不太順利,他們開局連敗三場,是他們加入NBA以來的第一次。馬刺最終還是讓一切走上了正軌,以9勝7負的成績結束了11月的比賽。12月中馬刺找到狀態,15場比賽中贏下11場。隨之而來的是1月份的15戰12勝,馬刺也再次坐上西南分區第一。不過儘管勝利依然,球隊還是有些值得擔心的事情,傷病讓吉諾比利只出戰了44場。托尼-帕克彌補了吉諾比利的缺陣,他場均貢獻生涯最高的22.0分和6.9助攻。馬刺最終以不錯的54勝28負成績拿下了分區冠軍。季後賽中,失去吉諾比利的痛苦開始浮現,馬刺很快被達拉斯小牛4-1淘汰出局,自從2000年以來首次沒能通過季後賽首輪關。希望更新換代的馬刺隊通過交易從密爾沃基雄鹿引進了理察-傑弗森(RichardJefferson),送出的是布魯斯-鮑文、科特-托馬斯(KurtThomas)和法布里希奧-奧伯托(FabricioOberto)。奧伯托隨後被雄鹿送去底特律活塞換來了阿米爾-詹森(AmirJohnson),而鮑文選擇了退役。馬刺也在選秀日大有收穫,以第二輪總第37位選中了匹茲堡大學的德胡安-布萊爾(DeJuanBlair),很多專業人士都認為馬刺賺到了。

2009-10:四巨頭夢想的破滅

本賽季前馬刺通過交易得到得分好手理察-傑弗森,並簽下拉特利夫以及麥克戴斯來補強內線,但是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進入馬刺的新兵並沒有很好的促進馬刺的化學反應,特別是傑弗森陷入了職業生涯的低谷。馬刺隊開局依舊慢熱,前10場比賽以4勝6負開局,前50場比賽輸掉21場。馬刺年齡結構的老化,傷病又不期而至,導致馬刺隊在本賽季結束收穫了鄧肯加盟以來的最差戰績:50勝32負。而在此前交易里真正造成深刻影響的,是馬刺失去布魯斯-鮑文,宣告了馬刺近十年外圍防守的坍塌,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季末馬刺終於醒悟,在面臨帕克手掌骨折的情況下,吉諾比利突然爆發,連克強敵,最終成功以西部第七的身份勉強闖入季後賽。

季後賽首輪中馬刺隊出人意料的戰勝了勢頭不錯的小牛隊,以4:2的總比分闖入西部半決賽,報了上賽季首輪即被小牛淘汰的一箭之仇。期間吉諾比利繼續其神奇的表現,而鄧肯、傑弗森、帕克、喬治-希爾則輪流有突出表演。在次輪遭遇納什-跑轟體系的太陽隊時,馬刺已是強弩之末,再也無力為繼,在太陽的猛烈攻勢下很快以0:4敗下陣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