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前身是政治系、經法系、經法學院、政法學院。2008年1月與馬列部合併,組建為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學院。

一.學院簡介

目前,學院下設政治系、哲學系和5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
現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學與行政學、哲學3個本科專業;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國際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5個碩士點和課程與教學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思想政治教育)3個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2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山東省“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研究基地”和“當代中國哲學研究基地”;
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世界共運研究所教學團隊”;
3門校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博士18人,碩士25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8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山東省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1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1人。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770人,研究生70人。
學院始終視教育教學質量為自己的生命線,長期以來按照“夯實基礎,拓寬口徑、重綜合素質和事業素質培養,重思想品德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不斷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最佳化育人環境,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學生四、六級英語考試一次及格率、計算機一次通過率、考研率、考博率、一次性就業率均名列前茅。
學院堅持“教學立院,科研強院”的工作方針,注重教學科研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學術梯隊的培養。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省社科基金項目18項,出版專著32部,主編、參編教材8部,發表論文600餘篇,並有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二.學院專業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該專業是聊城大學最早的6個本科師範教育專業之一。2008年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較強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具備政治學、哲學、經濟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知識以及教師職業技能,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該專業主要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政治學、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哲學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等十幾門專業主幹課程。該專業學制四年,修完學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授予法學學士學位。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為大中專院校、中國小、企事業單位、公務員、選調生等。

哲學專業

該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新聞出版機構、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該專業主要開設哲學概論、中國近現代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現代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哲學原著等十幾門專業主幹課程。該專業學制四年,修完學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哲學學士學位。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為大中專院校、事業單位公務員、選調生、企業從業人員等。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該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政治學、行政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在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教育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關專門業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該專業主要開設政治學原理、行政學原理、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當代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共組織學、公共政策學、公共關係學、政治社會學等十幾門專業主幹課程。該專業學制四年,修完學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法學學士學位。該專業的就業方向為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教育、企事業單位等。

三.學院師資

學院擁有教授16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8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山東省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1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1人。
程玉海:男,1954年4月出生於山東聊城,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現為聊城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國際政治與國際共運學會會長、中央編譯局《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雜誌副主編、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顧問,先後被評為山東省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著作有:《共產國際歷史新編》、《青年共產國際史》、《獨立國協各國概覽》,《20世紀的世界革命》、《共產國際與當代西方社會民主黨若干問題研究》等,在《世界歷史》、《世界史研究動態》、《教學與研究》、《國際共運史研究》等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80餘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他主持的《高師巨觀調控型教學管理模式》於1996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共產國際歷史新編》、《青年共產國際史》、《20世紀的世界革命》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董泉增:男,漢族,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聊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郭慶堂:1953年生,聊城大學統戰部部長。1979年畢業於聊城師範學院政治系,20多年來,郭教授精心從事歐洲哲學史與現代西方哲學的教學研究工作。承擔了兩項國家級課題和多項省部級課題。在《哲學動態》等雜誌上發表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六部,參編主編教材八部,多次獲省社科、教育廳社科優秀成果獎。代表作是《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史分期》《二十世紀西方哲學在中國》。
林建華:教授,聊城大學教務處處長,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主要論著《當代西歐社會民主黨論綱》、《社會黨國際論綱》等,兩次獲省社會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系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山東省國際共運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科社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雜誌副主編
張祥雲:聊城大學學科處處長兼思政學院院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論著有《蘇聯民族問題與聯盟解體》、《走進冷戰:戰後蘇聯對外關係的演變》等,曾多次獲山東省教委社科優秀成果獎,系山東省國際共運學會理事。
王昭風:1964年11月生,哲學博士,聊城大學組織部部長。近年來,先後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教學與研究》、《福建論壇》、《毛澤東思想研究》、《南京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家》、《齊魯學刊》、《山東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出版《社會主義本質、進程與與使命》專著一部,參加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現代政治學》及《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個案概論》等多部教材的編寫工作。同時參加一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省教委課題、兩項省級教學改革試點課題等多項教學科研項目的研究,“高師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建構”項目獲2000年度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魏憲朝:1961年生,山東莘縣人,中共黨員,現為思政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理論前沿》《理論與改革》《社會科學》《毛澤東思想研究》《北京黨史》《上海黨史》等10多種期刊上發表文章40多篇。在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多篇論文的觀點被權威雜誌的文章引用、被人大報刊資料複印等刊物全文轉載10餘篇。專著有:《當代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鄉政村治”民主的考察》等。
丁祖豪:1953年生,山東陽穀人,中共黨員,山東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1978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政治系。20多年來,丁教授精心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倫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承擔了兩項國家級課題和多項省部級課題。在《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雜誌上發表論文50餘篇,參編主編教材6部,代表作是《論鄧小平思想》。
徐梅榮:女,1947年生,教授,社會實踐教研室主任,山東省陽穀人,1973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政治系。現聊城大學政法學院任教。任職來,先後在《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教材、教法》核心期刊上及其他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撰寫《思想政治課教學通論》和《素質教育新論》兩部專著。並獲省文明五好家庭、校級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田保國:博士,政法學院國際共運史教研室主任,主要論著有《民國時期(1917-1949)中蘇關係》,《青年國際史》等,曾多次獲山東省教委社科優秀成果獎,系聊城大學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跨世紀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戴明璽:1959年生,山東冠縣人,教授。1983年畢業於聊城師範學院政治系。2000年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訪學一年,師從方克立教授研修中國哲學。十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哲學的研究。先後主講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法制史、中國哲學史等課程。在《山東社會科學》、《南京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文章十幾篇,部分篇目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轉摘,在學術界產生一定影響。
姜愛鳳:女,1962年11月出生,聊城大學世界共運研究所教授。多年來專門從事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研究,著有《周恩來與共產主義》《紅色工會國際尋蹤》兩本專著,並先後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等雜誌上發表30篇文章.
楊思基:1958年生,山東臨沂人,現為山東省聊城大學政法學院哲學所教授,哲學博士。1987年後在《齊魯學刊》《理論前沿》等多種期刊上發表文章88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方面成果突出,近年來發表成果60餘項,2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學術研究動態》、人大報刊資料複印等刊物摘編或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
黃富峰:男,1968年12月生,山東冠縣人。1992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別在曲阜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學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倫理學)學位。主要學術任職有:湖南師範大學池田大作研究所研究員、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創新學會理事、山東省政治學會理事、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客作教授、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中國環境哲學學會會員等。主要從事倫理學原理、套用倫理學、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道德思維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版)、《傳播與道德》(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德育思維論》(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等5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課題:2004年12月主持完成山東省教育廳社科項目“追尋生命之善——道德認識論研究”(批准號為J03Z04)、2005年10月主持完成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大眾傳媒倫理研究”(批准號為4BZJ06)、2006年6月主持完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道德思維在德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批准號為DEA03/09)、
已獲得的主要科研獎勵:專著《道德思維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獲第十九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大眾傳播者的德行”(《當代傳播》,2004年第3期),獲聊城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道德概念”(《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獲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聊城市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四.本科招生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培養目標:該專業是聊城大學最早的6個本科師範教育專業之一。2008年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較強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具備政治學、哲學、經濟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知識以及教師職業技能,能在中等以上學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政治學、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哲學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等十幾門專業主幹課程。
學 制:4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主要為大中專院校、中國小、企事業單位、公務員、選調生等。

哲學專業

培養目標: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新聞出版機構、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哲學概論、中國近現代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現代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哲學原著等十幾門專業主幹課程。
學 制:4年
授予學位:哲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主要為大中專院校、事業單位公務員、選調生、企業從業人員等。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培養目標: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政治學、行政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在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教育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關專門業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政治學原理、行政學原理、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當代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共組織學、公共政策學、公共關係學、政治社會學等十幾門專業主幹課程。
學 制:4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主要為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教育、企事業單位等。

五.研究生招生

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導師簡介
程玉海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現為聊城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國際政治與國際共運學會名譽會長、中央編譯局《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雜誌副主編、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顧問,先後被評為山東省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著作有:《共產國際歷史新編》、《青年共產國際史》、《獨立國協各國概覽》,《20世紀的世界革命》、《共產國際與當代西方社會民主黨若干問題研究》等,在《世界歷史》、《世界史研究動態》、《教學與研究》、《國際共運史研究》等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80餘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他主持的《高師巨觀調控型教學管理模式》於1996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共產國際歷史新編》、《青年共產國際史》、《20世紀的世界革命》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董泉增教授:山東利津人,1975年于山東師範學院政史系畢業。1975年到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聊城師範學院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聊城師範學院政治系黨總支副書記、副主任、主任、教務處處長等職務。1992年10月晉升為副教授,1997年5月晉升為教授。1999年10月任聊城師範學院副院長,2002年6月任聊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林建華教授:199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獲碩士學位。1995年,獲聘副教授;1997年,獲聘教授。現任聊城大學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研究所所長、教務處處長、山東省重點學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學科學科帶頭人、山東省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研究基地主任、山東省教學團隊——世界共運研究所學科帶頭人,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理事,山東省國際政治與國際共運學會副會長。2006年獲“山東省教學名師”稱號,2007年被授予“山東青年五四獎章”,兩次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政黨政治、當代西方社會民主黨。
張祥雲教授:博士、教授,聊城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碩士生導師,主要論著有《蘇聯民族問題與聯盟解體》、《走進冷戰:戰後蘇聯對外關係的演變》等,曾多次獲山東省教委社科優秀成果獎,系山東省國際共運學會理事。
郭慶堂教授: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人。1969年2月考入聊城二中,1972年12月畢業。1973年2月參加工作,任山東省聊城縣城鎮公社通信員。197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0月通過推薦入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政治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1980—1981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助教進修班進修。1983年7月調中共聊城市委員會辦公室工作。1984年12月回聊城師範學院(聊城大學)任教。1987年晉升為講師,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2000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任政治系黨總支委員和教工黨支部書記。 1997年任政治系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2000年任經法學院黨總支書記。2004年任政法學院黨總支書記,2008年任思政與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郭慶堂教授在上大學期間鍾情於哲學,在北京師範大學進修期間,主攻西方哲學。20多年來,每年都講授歐洲哲學史和現代西方哲學兩門課程。曾主編、參編《現代西方哲學》、《歐洲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等教材多部。主持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哲學通論”,主研山東省社科八五重點項目“20世紀中國哲學”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程”。出版《西方哲學在中國》、《20世紀中國哲學導論》等專著6部。在《哲學動態》、《學海》等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史分期》被評為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2年)。《20世紀中國哲學導論》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3年)。郭慶堂教授任黨總支書記以來,一方面做教學科研工作,一方面做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任經法學院書記期間,經法學院快速健康發展,在任政法學院書記期間,政法學院快速健康發展。郭慶堂曾獲得許多榮譽稱號,1990年被評為聊城師範學院先進工作者。1991年被評為聊城師範學院優秀黨員。1991年被聊城師範學院給予記功獎勵。2000年被評為聊城大學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被評為聊城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2003年被評為聊城大學防治非典先進個人。2003年獲聊城大學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2004年被評為聊城市優秀黨務工作者。2006年被評為聊城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他所領導的經法學院、政法學院也曾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黨總支曾多次被山東省高校工委、學校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6年,政法學院黨總支又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這些成就都與郭慶堂的努力工作密切相關。郭慶堂教授從事教育教學和哲學研究20多年,兼任黨務工作10多年,工作認真,學術造詣較深,成就突出,為教育事業和哲學研究做出了貢獻。
曹勝強教授(兼):山東省乳山人,1981年9月至1985年就讀於聊城師範學院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任歷史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後任歷史系黨總支成員,1995年4月任歷史系政治輔導員(副處級),1996年12月任科研處副處長,1998年8月任科研處處長,2002年1月任校長辦公室主任,兼任科研處處長至當年3月,2003年兼任機關黨總支書記,2003年11月當選學校黨委常委。2004年9月調任棗莊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該同志1998年被評為學校優秀處級幹部,2001年被學校授予“三等功”獎勵,2002年在防非典和籌辦省大運會的工作中先後兩次被學校記“二等功”。該同志1992年晉升為講師,1994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7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碩士生導師。五年來,主要從事世界現代史、國際關係史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在教學方面,曾獲學校首屆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主講的“世界現代史”課程被評為學校重點課程,承擔的“高校歷史專業主幹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課題,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高校世界近現代史課程創新體系建構(教材)”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的高等院校通用教材《世界通史教程·現代卷》、《世界通史教程教學參考·現代卷》成為許多高校考研指定參考書,現已修訂再版。在科研方面,出版學術專著3部,其中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的世界革命》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世紀國際關係史論》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這兩部著作均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國內權威報刊《世界歷史》、《中華讀書報》先後發表了重要書評。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美國外交思想史),主持省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冷戰對東歐國家共產黨的影響)。現為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學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校級重點學科“專門史”的學術帶頭人,學校第二層次優秀人才,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成員,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專家組成員,山東省世界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2年入選山東省社會科學人才庫。
王昭風教授:山東省茌平縣人,1983年9月考入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政治系學習,1987年7月畢業後留政治系任教。1990年9月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哲學碩士學位,1992年6月畢業後回校工作。199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元月任聊城師範學院教務處教學研究科科長,2000年10月任聊城師範學院黨委辦公室副主任,2001年9月在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張一兵教授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學位,2004年6月回校任政法學院副書記、副院長,2004年12月晉升為教授,2005年元月任政法學院院長,2008年2月人人事處處長。現為任山東省邏輯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政治學學會理事,聊城大學第三層次優秀人才。近20年來,王昭風同志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深入領會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政策水平,政治立場堅定,思想修養過硬。1987年畢業至今,一直在聊城大學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先後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邏輯學課的教學工作,注重總結教育教學的規律,學生評教成績名列前茅。作為主研人員參加的“高師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教研項目獲山東省2001年度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現狀與走勢等。近年來先後在《教學與研究》、《現代哲學》、《毛澤東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湖南社會科學》、《福建論壇》、《山東社會科學》、《南京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家》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已出版《社會主義的本質、進程與使命》專著1部,《景觀社會》譯著一部,參編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現代政治學》1部,目前主持“哲學教學與當代大學全面素質培養”教改項目1項,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意識形態與國家軟權力”1項,“景觀社會批判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拓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2006年3月《從景觀空間突圍——一種心理地理學的批判》一文獲山東省社科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丁祖豪教授:山東省陽穀人,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與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山東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孔子學會常務理事。自2002年以來,主持全國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程》、山東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哲學前沿問題研究論要》、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項目《在研究生教育中開設哲學通論課程的探索》等。《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程》2002年完成階段性成果,出版《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專著(合著)四部,計100萬字。其最終成果《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程》被全國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鑑定為優秀,2006年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近90萬字。此外,還在各級各類刊物發表論文十數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摘編,在國內產生較大反響。2008年6月,被評為聊城大學教師名師。
魏憲朝教授:山東莘縣人,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199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原國際政治系攻讀碩士學位,199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7月獲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10月晉升為講師。199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01年7月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2000年10月晉升副教授。2005年1月任政法學院副院長,2006年7月晉升教授。現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專業委員會理事,山東省中共黨史學會理事,山東省國際政治與國際共運學會常務理事。魏憲朝博士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在當代中國政治和現代化研究等方面,其成果頗豐。近年來,在《社會科學》《理論前沿》《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理論與改革》《國史研究參閱資料》等10多種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40餘篇,並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政治》《國際政治》《毛澤東思想》等全文轉載,其觀點被許多學者的文章引用、綜述,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著有《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研究——“鄉政村治”民主的考察》。目前,魏憲朝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社科規劃課題1項。完成了省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並參與完成了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項,主持完成了“中國——歐盟村務管理培訓項目”的兩個子課題。
田保國教授:山東省冠縣人,1964年考入聊城一中,1968年分配到自來水公司工作,1975年調到聊城地區生資站,1979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政教系,畢業後分配到聊城師範學院政治系任教師至今。198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1989年赴原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留學一年,1994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7年畢業後復回聊城師範學院工作,2000年被評為教授。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山東省國際政治和國際共運學會理事,聊城大學第三層次優秀人才。在大學學習期間,深受姜琦、張月明周尚文等老師的影響,致力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和蘇聯問題的研究。工作之後擔任國際共運史的教學工作,參與了共產國際研究所的創辦和《共產國際研究資料》的編輯工作,參與了學校碩士點的建設,為學科發展做出了貢獻。田保國在二十多年教學工作中,先後擔任了戰後國際共運史、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政治學、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史等多門本專科課程,擔任了國際組織學、蘇東政黨政治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等碩士研究生課程。參與了本、專科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和教學實踐活動,參與了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指導和答辯工作。工作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豐富教學手段,受到同事和學生的好評。田保國二十多年來撰寫了多部著作和學術論文,主要著作有:《青年共產國際史》(獲省社聯二等獎、省教委二等獎、聊城師院一等獎);《轉軌中的俄羅斯經濟》(獲省社聯二等獎);《民國時期中蘇關係史》(獲省教委二等獎);《不該忘記的紅色歷史》(獲聊城大學一等獎)。參編的教材和文集有:《當代國際共運史簡論》(副主編)、《宋慶齡文集》、《國情與方略》等,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作家文摘》轉載。田保國同志工作認真,團結同志,教書育人,具有較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為聊城大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姜愛鳳教授: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人,1977年考入福山一中,1979年高中畢業。1979年9月考入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政治系,1983年9月畢業留校在政治系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調入共產國際研究所(1995年更名為世界共運研究所)工作,具體負責研究所的資料工作,並擔任《共產國際研究》的編輯部主任,具體負責由省委宣傳部資助、指導下出版的《蘇聯東歐動態通報》(半月刊)和《共產國際研究》(1995年更名為《世界共運研究》)兩份刊物的編輯工作。 2002年晉升為研究館員。2006年被聘為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學科碩士生導師。姜愛鳳二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研究,先是主攻“共產國際”這個研究方向,後擴展到對整個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研究,發表專著2部,參編4部,1998年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巧解矛盾——周恩來與共產國際》,是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是目前國內僅有的一本專門研究周恩來與共產國際的著作,被評為聊城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1月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不該忘記的紅色歷史———共產國際外圍組織尋蹤》,是山東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深化和拓展了共產國際研究領域,被評為聊城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她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回顧與前瞻研究綜述》獲聊城市社科三等獎,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她一直致力於共產國際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世界共運研究所擁有《共產國際雜誌》英文版和《國際新聞通訊》英、俄文版等珍貴資料,使聊城大學世界共運研究所成為國內共產國際研究、資料、信息交流中心之一。此外,她負責編輯出版的《世界共運研究》雜誌,曾在山東省學術期刊排名中名列第八,受到同行專家學者的好評。姜愛鳳從事史料研究20多年,工作認真,作風踏實,學術造詣較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聊城大學的發展和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研究做出了貢獻。
趙常偉教授:1984年聊城師專英語系畢業,1993年曲阜師範大學教科所碩士畢業,2000年北京大學國關學院博士畢業。現為聊城大學世界共運所教授,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學報》(社科版)編審,學報編輯部主任,山東省國際政治和國際共運學會理事。自參加工作以來,參編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參加山東省和聊城大學科研項目4項,獲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山東省教育廳、聊城大學等科研獎項十餘項。
張有軍副教授:山東東阿縣人,199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現國際關係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現任政法學院副教授,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碩士生導師。多年來,張老師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努力進行科學研究,先後在《社會主義研究》、《北方論叢》、《山東社會科學》等國內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有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其代表作有《人類新文明的演進——社會主義的歷史、理論與現實》、《恩格斯晚年的戰略轉變》、《築起反腐的三道防線:列寧反腐倡廉的理論與實踐》、《創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等,其多篇作品先後獲得聊城大學科研獎。此外,張有軍老師還參與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
黃富峰教授:山東冠縣人,1992年、1995年和2002年分別在曲阜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獲教育學學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倫理學)學位。主要學術任職有:湖南師範大學池田大作研究所研究員、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創新學會理事、山東省政治學會理事、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客作教授、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中國環境哲學學會會員等。主要從事倫理學原理、套用倫理學、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道德思維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版)、《傳播與道德》(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德育思維論》(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等5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課題:2004年12月主持完成山東省教育廳社科項目“追尋生命之善——道德認識論研究”(批准號為J03Z04)、2005年10月主持完成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大眾傳媒倫理研究”(批准號為4BZJ06)、2006年6月主持完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道德思維在德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批准號為DEA03/09)、已獲得的主要科研獎勵:專著《道德思維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獲第十九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大眾傳播者的德行”(《當代傳播》,2004年第3期),獲聊城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道德概念”(《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獲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聊城市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張興堂博士:聊城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1995年畢業於人民大學國政系,獲法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研究、國際政治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等雜誌上發表論文10多篇。
孔繁軍教授:1989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現任聊城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法律顧問室主任、山東省聊城仲裁委員會委員、仲裁員、中國衛生法制網專家顧問。曾在《理論前沿》、《南京社會科學》、《南方周末》、《法制日報》、《東嶽論叢》、《理論與改革》、《中外醫學哲學》、《醫學與哲學》、《中國衛生法制》、《中華醫院管理雜誌》、《中國衛生事業管理》等期刊、報紙上發表論文等六十餘篇。著有《憲法原理》、《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論》著作兩部。
李合亮博士:山東泰安人,1991年考入聊城師範學院歷史系,1995年留校工作;1999年入中國人民大學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學位;2004年入南開大學攻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學位。2006年晉升為副教授。現任聊城大學團委書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導師,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專業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為本科生主講“倫理學”,為碩士研究生主講“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專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研究”等課程。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解析與建構: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反思(07JDB006)”,參與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演進及比較研究” (02BMJ03)、“意識形態與國家軟權力”(05BZJ10)等課題的研究工作。出版專著《思想政治教育探本——關於其源起及本質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演進及對比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參編教育部全國統編教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在《理論前沿》、《理論與改革》、《中國圖書評論》、《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教育發展研究》等雜誌公開發表論文60餘篇。研究成果發表後,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反響,其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理論前沿》等報刊均對專著《思想政治教育探本——關於其源起及本質的研究》進行了專門評介,所發文章中有多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毛澤東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等全文轉載,被《政治文摘》等雜誌摘錄,被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齊魯晚報》等媒體轉載15篇余次。獲得教育部全國徵文二等獎1次,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山東省高校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優秀論文一等獎1次,聊城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次、三等獎1次,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1次。
唐明貴博士:山東省臨清市人,1989年入臨清一中學習,三年後考入聊城師範學院歷史系歷史教育專業學習。1996年9月,入曲阜師範大學孔子研究所,師從李景明先生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到聊城師範學院經法系工作。2001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師從趙伯雄先生問學,獲博士學位後回校工作。2005年9月,通過申請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導師為王育濟教授。2004年晉升為副教授,系山東省邏輯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山東孔子學會理事。自參加高校工作以來,在教學方面,唐明貴先後承擔了本專科和研究生的《邏輯學》、《管理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法律思想史》和《中國哲學史》的講授工作。在教學過程中,他精研教材、精選教法,精心備課上課,所教課程全部使用多媒體教學,不但擴大了課容量,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學校有關部門、院領導和學生的一致好評。2004年在聊城大學第六屆教師教學觀摩賽中榮獲觀摩獎,2005年《普通邏輯學》課程教案被評為校級優秀教案。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唐明貴也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堅持教學和科研並重,“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注重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期間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程》、《20世紀的中國儒學研究》和省社科重點項目《聊城通史》的撰寫工作,主持申報了省教育廳項目《宋元明清時期的<論語>學研究》和省社科規劃辦項目《塑造論哲學與中國哲學的重新解讀》。2006年以來,又先後被邀請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儒藏>精華本》和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儒家哲學與現代文明》的編撰及研究工作。7年來他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論語>學的形成、發展與中衰——漢魏六朝隋唐<論語>學研究》、《20世紀的儒道比較研究》、《20世紀的儒釋比較研究》、《20世紀中國哲學導論》專著四部,在《孔子研究》、《國際儒學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史學月刊》、《齊魯學刊》、《清州大學學報》等國內外雜誌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儒學年鑑》轉載。曾先後獲得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一次,山東省高等學校學生教育與管理研究會優秀論文三等獎一次,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兩次,二等獎一次,三等獎兩次。在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唐明貴還擔任了本學院的新生軍訓工作。由於表現突出,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帶隊老師,並記團嘉獎一次。唐明貴雖然從教時間不長,但他注重學習,工作認真,成就較為突出,為聊城大學的發展和中國經學史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戴明璽教授:山東冠縣人,1979年考入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今聊城大學)政治系,學制四年,198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分配到聊城第三中學,任高中部思想政治教師,從 1988至1996年,曾連續八年擔任畢業班的教學。 1994年,被評為聊城市教學能手; 1994年,破格晉升高級教師。1996年,調入聊城師範學院政治系,先後講授中教法、社會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法制史、中國哲學史、宗教學概論等課程。1999年至2000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訪學一年,師從著名學者方克立教授,研治二十世紀中國哲學。同年,受邀參加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宣讀論文《王國維與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哲學》,受到與會學者稱讚。並成為國際中國哲學學會會員。2003年1月晉升教授。2005年,政法學院哲學系成立,由政治系轉入哲學系。戴明璽教學上恪守一個信念:教師負有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的責任,教學上的成功其實就是人生的成功,反之亦然。為此,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挑戰未知領域,從不固步自封。主講課程受到歷屆學生的普遍歡迎,圓滿完成了各項教學任務。戴明璽科研上,博觀約取,厚積薄發。迄今為止,已發表的主要論文有:“‘折柳’的歷史演變、文化意蘊和宗教情感” ;“先秦儒家內聖外王的悖論和困局”;“和諧精神的典範——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家的並立、相融和共處”;“三代新儒家文化觀的嬗變歷程——從熊十力到杜維明”;“章太炎與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思想裂變”;它們或以觀點新穎見長,或以思路別致可觀,有的被《新華文摘》編摘,有的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轉摘。戴明璽是國家級課題《二十世紀中國哲學歷程》課題組的主要成員。與哲學所其他教師合著《二十世紀中國的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哲學》一書,撰寫了其中八個哲學家的生平與哲學思想。此書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獲聊城大學科研一等獎。從教治學二十餘載,最服膺的是禪宗的四句話:“出源便遇打頭風,不與尋常逝水同,浩浩狂瀾翻到底,更無一點肯朝東”。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王敬華博士:山東高唐縣人,1976年9月畢業於高唐縣固河中學。1980年9月入高唐縣第一中學高三文科班,1981年9月考入曲阜師範學院(今曲阜師範大學)政治系,1985年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分配到聊城師範專科學校任政治教師。1997年被評為聊城教育學院(原聊城師範專科學校)先進工作者,1998年9月任聊城教育學院政治系主任,2000年晉升為副教授,任聊城市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理事。200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3年9月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6月畢業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倫理學專業),同年7月調入聊城大學政法學院。王敬華酷愛哲學,倫理學,在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師從倫理學界國內知名學者,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郭廣銀女士。在導師指導下,刻苦研讀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西方倫理思想史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西方倫理名著。得益於導師高尚的道德人格和嚴謹之學的精神,其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王敬華從教20餘年來,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注重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思想政治課教育學的教學與研究。參與並完成各類科研課題2項,參加撰寫學術著作2部,在《理論前沿》、《山東社會科學》、《政治教育》、《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聊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刊物發表論文20篇。王敬華工作認真,為人正直,學術造詣較深,其教學、科研水平得到了同行專家認可,為聊城的教育事業和中國的哲學、倫理學研究做出了貢獻。
孟偉博士:山東東阿人,1995年於蘭州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同年到聊城大學政法學院(原聊城師範學院政治系)工作。1997年至2000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原哲學系)就讀,並獲碩士學位,2000年回聊城大學工作。2004年至2007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攻讀並獲博士學位。2000年晉升講師,2006年晉升為副教授。目前學術研究方向為外國哲學、科學哲學。已在《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等雜誌發表論文多篇,並與他人合作出版《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程》、《20世紀西方哲學在中國》等學術著作。並曾經參與“20世紀中國哲學歷程”、“認知科學中的哲學問題”、“科學技術發展的人文社會環境”等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