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與吟唱

文學理論圖書,作者肖復興(《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2002年10月1日文匯出版社出版,20萬字,263頁,平裝本。

圖書簡介

作 者: 肖復興

出 版 社: 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10-1
字 數: 200000
版 次: 1
頁 數: 263
印刷時間: 2003/10/0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6761373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學 >> 文學理論

內容簡介

其實,搖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和文化力量,從來不是為了懷舊用的。魯 里德(lou reed)說過:"生活被搖滾所拯救。"帕蒂 斯密斯(Patti Smith)也說過:"你若能了解搖滾樂,你就能知天下事。"我雖然到現在還未能完全理解他們所下的這樣似乎有些極端化的論斷的意義所在,但我已經明白搖滾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或僅僅是一種另類的藝術形式。
常常有這樣兩個問題不時地迴旋在我的心中,一個是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搖滾的位置和作用,一個是在西方文化的發展中搖滾的位置和作用。我知道這不是我能夠回答得了的問題,這念頭只是伴隨著搖滾音樂的跌宕起伏倏忽地一閃而過。
事實上,一部西方古典音樂史從復調音樂取代格哥高利聖詠開始,到無調性對多重調性的創造,都是在不斷反叛的歷史。而搖滾在自身的發展歷史中出現過對古典的回歸和嚮往,也說明和古典音樂並非那樣水火難融;同樣,古典音樂也並非和搖滾那樣勢不兩立,早在勛伯格音樂中所開創的噪音先河,已經和搖滾在某種程度上相通了。古典和搖滾就是這樣交織在西方文化的筋脈中。
在我們中國,有這樣有意思的現實,在西方20世紀70年代末以瑞士籍義大利人莫羅德第一次用合成器錄製了"歐洲迪斯科",經過電影《周末狂熱》的熱播而迅速讓迪斯科狂熱起來的時候,我們對搖滾還是一無所知。但剛剛開放的中國,對迪斯科這一西方搖滾的新樣式卻是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風靡在80年代的大街小巷,甚至激盪在公園裡晨練的老頭老太太之中。搖滾就是這樣在我們毫無察覺之中無所不在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無論東方文化和西方古典音樂,搖滾所具有對生活嘲諷的品格,對心智啟蒙的品質,對民主化平民式樸素的訴求和實踐,尤其對現實批判和顛覆的殺傷力,都是它們不具有的或者說是缺乏的。東方儒家的中庸之道,古典音樂的高雅和諧,在我們的心中已經磨上了厚厚的老繭。在這個越發老齡化的世界,大部分的空間被世襲或慣性跑馬占地般的占領,擠壓著年輕人,沒有了他們的居住和使用面積,更沒有了他們的話語權力。我們也就能夠多少明白為什麼會有那么多的年輕人瘋狂熱愛著搖滾樂,也就多少理解一點魯 里德和帕蒂 斯密斯的話了。約翰 列儂(John Lennon)還在他的歌中唱過:"披頭士比基督有名。"
那個冬季里的一個星期天,兒子從學校回來,帶回一書包磁帶,挨盤講給我聽,挨盤放給我聽,給我來了一頓"惡補"。這便是我靜下心來第一次聽搖滾的經歷。那裡有許多我從來沒有聽過的刺激和震撼,以及有別於古典音樂異樣的美。它讓我見識了一種有別於古典音樂的全新的音樂。在那一書包磁帶里,我喜歡上其中的湯姆 韋茨、帕蒂 斯密斯、鮑伯 迪倫、"橙色夢幻"、"紅房子畫家"、Cocteau Twins、 Portishead、Nirvana……一年多前的春節,利用放假的那幾天,我寫下了聽他們中幾位時的感受。那便是搖滾走入我生活的開始,也是我寫作關於搖滾的開始,我把書起名為《聆聽與吟唱》。
最初開始於日復一日對他們吟唱的聆聽。我忽然發現聆聽和吟唱對於我們都是缺乏的。學會聆聽尤其是聆聽不同的聲音,有時候並不是那樣容易的事情。我們有時候心浮氣躁,有時候自以為是,有時候倚老賣老,我們的耳朵比失聰的貝多芬還要不如,便常常有意無意地拒絕了或很容易和好聽的音樂失之交臂。德彪西曾經說過:"音樂只為聆聽而存在。"靜下心來去聆聽,是欣賞和接受音樂的第一步。聆聽他們的那些音樂,充溢著奇異的感覺,像是到異國他鄉去旅行,讓心情變得忽然日朗天青忽然又暴雨瓢潑,耳朵和眼睛以及心都激活了起來。聆聽帶給我的感受真的那樣的美好和開闊。
說起吟唱,是同以前聽慣了古典音樂和我們曾經唱遍的語錄歌或晚會歌曲不一樣。吟唱的傳統來自底層的人民,像是民族的日記,綿延至今。在吟唱的光照之下,每一個人都不會感到孤獨,無論痛苦也好,悲傷也好,我們都能夠找到過去人的回聲,共鳴在我們的心中和他們的吟唱之中。如今,我們已經失去了這樣吟唱的傳統,我們有年輕人在自編自唱,但有中年人自己作詞作曲的吟唱嗎?有如同鮑伯 迪倫、柴斯納特(Vic Chesnutt)、"天堂兄弟"(Palace Brother)……這樣到中年甚至老年還在吟唱的歌手嗎?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年輕的民謠歌手,他們行走在校園裡、大街上,我們不應該重新開始我們已經失傳的吟唱傳統嗎?
那一段時間裡,和兒子一起買唱盤、聽搖滾、查資料,彼此談著對搖滾相同的和不盡相同的感受和體會,還有臉紅脖粗的爭論……一直把全家都裹挾進來,跳躍在那六七百盤的唱盤磁帶內外,瀰漫在飄雪的冬天凜冽的空氣里和夏日裡我家放音響的炎熱的西窗之下,構成了那些日子裡最美好的回憶。那時,兒子剛考完托福和GRE,忙於出國讀研而焦急地等待錄取通知書之前,正好有這樣一段空餘的時間陪我,我知道,在我和孩子彼此的人生中,這都是一段絕無僅有的經歷和回憶。我知道,那硬性的搖滾中融入了一些格外柔軟和濕潤的東西。如今,兒子已經到美國去讀書了,我的這本新書也已經快要出版了。在這本書里,有我和兒子共同的感情,對音樂,也是對親情;對昨日,也是對未來。魯 里德說得對:生活確實在被搖滾拯救。

作者簡介

肖復興,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國小的教師。現任《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80餘部。近著有《音樂筆記》、《聆聽與吟唱》、《紙的生命》、《浪漫的喪失》、《父親手記》、《總有一處讓你感動》等。曾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優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

圖書目錄

自序

上編

我和鮑伯·迪倫
老藝搖批判
我們的上面是天空
作為詩人的列儂
朋友教父的破境重圓

下編

我是你的一面鏡子
你是我唯一從未講過的故事
整個故事的一個開頭
因為這個夜晚
鏡子裡面正望著我的人是誰
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