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痛

耳痛

耳痛是一種常見病,耳痛為常見症狀,常因耳部疾病引起(原發性或耳源性耳痛),也可因耳部鄰近器官或其他器官疾病所致(繼發性或反射性耳痛)。耳痛的嚴重程度與病變的嚴重性不一定都一致,但也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信號(如耳部的惡性腫瘤)。耳咽管(從喉嚨背後通到中耳的管道)阻塞是兒童及成人最常見的耳痛原因,通常感冒、鼻竇感染或過敏都會加重耳痛。

基本信息

概述

耳部構造耳部構造
證名。出《靈樞·厥病》。屬肝膽二經風熱者,耳中乾痛而癢。治宜疏風清熱。用涼膈散加減。屬火毒熾盛者,耳痛較劇,可兼見赤熱腫脹。治宜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用龍膽瀉肝湯、犀角地黃湯加減。屬風邪挾濕者,疼痛而耳中潰爛流水。治宜祛風、除濕、清熱。用甘露消毒丹加減。《瘍醫大全》卷十三:“耳痛不可忍者,磨刀鐵漿滴入耳中即愈。”屬腎經虛火上炎者,耳中微痛,或兼頭暈眼花。治宜滋陰降火。用知柏地黃湯加減。《瘍醫大全》卷十三:“耳內忽作大痛,如有蟲在內奔走,殊痛,或出血、或出水、或乾痛,不可忍者,蛇退火燒存性,研末,鵝管吹入立止。一方加冰片。”
耳咽管(從喉嚨背後通到中耳的管道)阻塞是兒童及成人最常見的耳痛原因,通常感冒鼻竇感染過敏都會加重耳痛。耳痛較常發生在夜裡,白天,你的頭是直立的,你的耳咽管自然地流向喉嚨的後方。
當你咀嚼及吞咽時,耳咽管的肌肉收縮,使耳咽管打開,並允許空氣進入中耳。但當夜晚入睡時,情形改變了,耳咽管不再自然地滴流,而且你也不再像白天那樣吞咽,也無法使那么多空氣通過。原來在中耳內的空氣被吸收,形成真空狀態,使耳鼓膜被推向內。發生耳痛時,應儘快看醫生。

原因

耳痛也是一種常見病,引起耳痛的原因較多,就耳朵本身的病變而言,一般有以下幾種。
1、外耳道炎當耳內不適時,有人喜歡用指甲、髮夾等在耳內掏挖,這容易將耳道皮膚戳破,引起感染髮炎。此時不但有耳痛而且還可伴有出血。
2、外耳道癤腫當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時治療時,或年老體弱、患有糖尿病時,或耳道皮膚長時間受到水的浸漬,皮膚表面抵抗力減弱時,往往容易發生耳道癤腫,癤腫會逐漸腫脹、化膿,將耳道堵塞,引起疼痛。
3、急性中耳炎在中耳腔內發生細菌性感染時膿液不斷增多,並直接壓迫對疼痛敏感的鼓膜,會引起耳內陣陣疼痛,可呈搏動性疼痛。
4、耳皰疹這同病毒感染有關,在耳廓上比較多見,所引起的耳痛似針刺或燒灼,少數人還可伴隨有面神經癱瘓,聽力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
5、耳耵聹就是俗稱的“耳垢”,由耳道皮膚下的耵聹腺所分泌產生。耵聹積聚時可堵塞耳道,聽力會受到影響。一旦耳道內進水,耵聹會發生膨脹,緊緊壓迫耳道產生耳痛。
6、耳腫瘤當耳道或中耳腔內長有惡性癌腫,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耳道流血和聽力下降等病症,還會有程度不同的耳痛。
7、耳神經痛耳朵四周神經較多,在受到過強過久的噪音或不明原因的刺激時常常會出現陣陣耳痛,通常時隱時現,往往能忍受,在檢查時卻發現不了什麼病變。

自測

耳痛耳痛
耳痛為常見症狀,常因耳部疾病引起(原發性或耳源性耳痛),也可因耳部鄰近器官或其他器官疾病所致(繼發性或反射性耳痛)。耳痛的嚴重程度與病變的嚴重性不一定都一致,但也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信號(如耳部的惡性腫瘤)。
1、當您拉扯耳垂、耳廓或按壓耳屏時疼痛加劇,外耳道表現紅腫,有滲出液或膿液,可有臭味;或表現為糜爛、脫屑或結痂。
2、在乘坐飛機後才開始耳痛的,伴有耳痛、耳鳴耳聾、耳悶的症狀 。
3、聽力感到越來越差,出現耳悶、耳鳴等症狀,若水進入外耳道後,症狀加重,並造成耳痛 。
4、伴有發熱,耳痛劇烈,耳悶、聽力下降,耳道流膿後疼痛緩解、聽力好轉。
5、急、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病史的基礎上出現患側頭痛,發展為全頭痛,嘔吐呈噴射性。
6、長期耳流膿史,流出血性或血膿性分泌物,初期為耳內隱痛,後期出現耳深部持續性鈍痛,並向顳部、枕部放射,耳痛夜間加劇,常伴痛、眩暈、面癱等症狀。
7、化膿性中耳炎之後出現陣發性或激發性眩暈,伴噁心、嘔吐,自發性眼震,多在轉頭或壓耳屏時引起症狀。
8、化膿性中耳炎之後出現耳後皮膚紅、腫、疼痛,可伴同側頭痛及發熱,耳後腫脹、壓痛明顯,甚至出現局部波動感

分類

耳部有豐富的感覺神經分布,主要感覺神經有三叉神經的下頜神經耳顳支分布於耳屏、部分耳輪皮膚、外耳道前壁、上壁和部分鼓膜表面。耳大神經和杭小神經,均來自頸叢,分布於耳部後面、前面、浮突表面,耳大神經有分支到外耳道。迷走神經的耳支,一支分布於耳甲腔、外耳道後壁和鼓膜,一支分布於耳廓的後內方及鄰近乳突皮膚。鼓室神經叢位於中耳鼓岬面,由吞咽神經鼓室支、面神經的鼓室神經交通支和頸內動脈交感神經叢組成,支配鼓膜內層及鼓室的感覺。這些神經的本身病變或受外耳或中耳病變的壓迫和刺激或遠處器官的病變反射都可引起耳痛。
一、耳源性耳痛
1.耳廓疾病耳廓軟骨衣炎、耳廓皮炎及濕疹、耳廓丹毒、先天性展管伴感染、外耳結核。耳廓血腫、惡性腫瘤。
2.外耳道疾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癤、惡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外耳道叮聆栓塞、外耳道膽脂瘤、外耳道外傷、耳道阻塞性角化症。
3.中耳疾病大皰性鼓膜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作、鼓膜外傷、氣壓創傷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結核性中耳炎、中耳惡性腫瘤。
二、反射性耳痛
1.耳周疾患耳周急性淋巴結炎、腮腺炎。
2.鼻部疾患急性鼻竇炎、上頜竇癌。
3.口腔、咽部疾患智齒冠周炎、舌根部潰瘍、急性扁桃體炎、扁桃體摘除術後、咽部腫一瘤、咽部膿腫、咽部潰瘍。
4.喉部疾病喉結核、下咽癌、莖突過長。
三、神經性耳痛
1.舌咽神經痛
2.膝狀神經節痛
3.喉上神經痛
4.頸神經叢痛

鑑別

耳痛耳痛
一、外耳疾病
(一)耳廓外傷
外力作用於耳廓可引起耳廓血腫或裂傷。耳廓血腫常發生在耳廓的背側,局部微痛,繼發感染後,疼痛劇烈。
(二)耳廓軟骨衣炎
漿液性軟骨衣炎在耳甲腔軟骨衣下或軟骨內積液,一般不痛或僅有輕微脹痛。化膿性軟骨衣炎,局部紅腫有波動感,疼痛劇烈。
(三)耳帶狀皰疹
耳帶狀瘡疹也稱BamsayHunt綜合徵,為面神經膝狀神經節的病毒感染,發病時有劇烈的耳痛。按病情可分三種類型。
1.單純皰疹型先有耳不適或燒灼感,隨之發生耳痛,耳廓及外耳道皮膚紅腫,3-5d後局部皮膚發生皰疹。皰疹主要出現在耳廓凹面,偶爾出現在外耳道,數天后結痂,約一周后痊癒。
2.皰疹並發麵神經受損型除有瘡疹外,同時有同側周圍性面癱。面癱一般出現在癌疹出現後的一周左右。
3.皰疹並發麵神經、聽神經受損型病變除累及膝狀神經節外,同時損傷聽神經放有耳鳴、感音神經性耳聾及眩暈。此型比較嚴重,提示病變位於面神經的迷路腿。
舌咽神經皰疹或迷走神經神經節皰疹均可伴有耳痛,但無面癱。舌咽神經皰疹無耳部病變,皰疹出現在軟齶和扁桃體。患迷走神經節神經病皰疹時,皰疹位於耳後溝及外耳道後壁。第1、2頸神經瘡疹亦可致耳痛,疼痛劇烈,局限於乳突部。皰疹位於耳廓的凸面及頸部皮膚。
(四)外耳道叮聆栓塞或異物
可壓迫耳道皮膚或鼓膜,尤遇水膨脹後疼痛劇烈。
(五)耳癤
耳癤是外耳道皮膚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易發生在耳道的軟骨部。局部紅腫,有觸痛。自發性劇烈疼痛,尤在夜間或咀嚼時。
(六)急性瀰漫性外耳道炎
急性瀰漫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廣泛性化膿性感染。有明顯的自發性疼痛和耳廓牽拉痛或耳屏壓痛。
(七)壞死性外耳道炎
亦稱惡性外耳道炎。本病多發生糖尿病患者,所以也有稱之為糖尿病性外耳道炎。致病細菌為綠膿桿菌。耳道壞死迅速向周圍擴散,可並髮乳突炎、顱底骨髓炎、腦膜炎、膿毒敗血症等。
二、中耳疾病
(一)鼓膜外傷
鼓膜外傷最常見的原因是外耳道的壓力突然增高,如爆震、打耳光跳水等。另外,由於咽鼓管吹張過猛、取異物時器械過深,均可使鼓膜損傷。鼓膜破裂時有暫時撕裂痛並有聽力減退、頭暈、耳鳴。
(二)大皰性鼓膜炎
上感後突然發生持續性刺痛。檢查可見外耳道和鼓膜出現血性水皰,數日可自愈。
(三)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耳痛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之一,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併發症。起病突然,重者有難以忍受的刺痛、跳痛。待鼓膜穿孔中耳的分泌物流出後,疼痛減輕。因本病常伴有乳突骨膜的炎性反應,故常有乳突區的壓痛和叩痛。若中耳出膿後疼痛仍不減輕,應考慮有急性乳突炎的可能。
(四)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作
慢性骨瘍型或膽脂瘤型中耳炎如膿液引流不暢、急性發作時,出現耳痛伴頭痛、發熱,則提示將要出現顱內外併發症。
(五)氣壓創傷性中耳炎
在高空飛行急速升降或潛水等氣壓突變的情況下,可出現耳痛、耳鳴 和聽力減退的氣壓創傷性中耳炎。
(六)中耳癌
多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基礎上,最初僅有隱痛,晚期持續性鈍痛、耳道有血性分泌物並有肉芽突出,質脆易出血,活檢可確診。
(七)Bell面癱
系原因不明的周圍性面癱。往往在出現面癱之前數小時,先出現耳後區域的深部鈍痛,繼而出現面癱。疼痛一般可持續數日。
三、反射性耳痛
(一)三叉神經
1.上頜支當有急性鼻竇炎時,可以通過該支引起反射性耳痛。
2.下頜支可引起反射性耳痛的神經有:
(1)舌神經。
(2)下齒槽神經。
(3)耳顳支。
(二)舌咽神經
舌咽神經供應咽後壁感覺,包括鼻咽頂部,向下至披裂會厭皺壁,扁桃體與舌後1/3部。扁桃體的急性炎症、鼻咽癌、舌後1/3處的惡性腫瘤、梨狀窩癌等,耳部反射性疼痛可能是最初症狀。
四、神經性耳痛
神經性耳痛主要為病毒性神經炎、風濕性神經炎等累及膝狀神經節、半月神經節、第二、三頸神經、舌咽神經節及迷走神經等。較常見的為膝狀神經節病毒感染引起的耳帶狀皰疹,受累神經的走行部位發生劇烈疼痛。其次是舌咽神經痛發作時也常伴有耳痛。

預防

選擇環境:儘量在安靜環境下欣賞音樂。已有測試顯示,在安靜環境下,大多數耳機的輸出音效相差無幾,一旦外界環境變得嘈雜,耳機的輸出效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
由於運動時內耳血供不穩定,因此最好不要運動時聽MP3或使用手機。
控制音量:聽MP3或使用手機時把音量調到40-50分貝,達到清晰的程度即可,不可超過最大音量的60%以上(MP3最大音量為100分貝時)。
控制時間:戴任何耳機,即使音量適宜,也不可持續時間過長,更不可戴著耳機睡眠。過分激烈的音樂,聽1小時左右就應該休息一下;聽一張CD的長度,應休息15分鐘;輕音樂、較慢的流行音樂可以100分鐘左右休息一次。另外,使用手機儘量縮短時間。專家經過實驗發現,使用手機10分鐘以內,聽力沒有較大改變,因此,我們建議:每次使用手機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
選擇耳塞:遠離蹦迪、強烈搖滾打擊音樂、爆竹、鑼鼓等噪聲環境,選擇耳罩或海綿耳塞保護聽力。耳塞包括反覆使用和一次性兩種,一個好的聽力防護用品應具備以下一些特點:①與耳部的密合要好;②能有效地過濾噪聲;③佩戴時感覺舒適;④使用起來簡便。
拉長距離:使用手機時,儘量將手機放在遠離耳部的位置,減輕由於電磁波引發的副作用。
更換耳機:使用MP3時避免佩戴插入式耳機,儘量選擇頭戴式耳機。如果購買插入式耳機,最好購買高質量產品。
定時檢查:包括對隨身聽質量特別是音質、音量的檢查,以及個人聽力的檢測。如果出現頭暈、耳痛、耳鳴、重聽等症狀時,要及時進行耳科檢查。
及早治療:採用低分子右鏇糖酐、維生素B1、B12、丹參等藥物,可以改善血循環和促進神經營養代謝,必要時亦可用高壓氧治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