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童試

三年兩考,歲試在八月,科試在五月。 考官,滿洲稱學政,蒙古稱學院,後統稱閱卷大臣。 乾隆十三年定,滿洲翻譯取生員六十名,蒙古翻譯取生員九名,後沿為例。

科舉考試制度之一。清朝特定的翻譯科初級考試。始於順治八年(1651), 考取滿洲、蒙古翻譯, 由禮部會同學政在順天貢院舉行,順治十四年停止。雍正時復行,考滿文者無論滿洲、蒙古、漢軍,考蒙文者限於蒙古人。三年兩考,歲試在八月,科試在五月。乾隆四十九年(1784) 曾改為三年一考,嘉慶四年(1799) 仍復舊例。試前考童向本旗報名,都統先試馬步箭,考取滿、漢文通順者,咨送順天候考,所有考試事宜及試卷俱由順天府辦理。考官,滿洲稱學政,蒙古稱學院,後統稱閱卷大臣。滿洲翻譯,將漢字《四書直解》限三百字內為題,翻譯滿文一篇;蒙古翻譯,於滿字《日講四書》內限三百字為題,翻譯蒙文一篇,題目欽命。乾隆元年後,滿、蒙翻譯童試分別由南書房、軍機處於物理國小內出題。只試一場, 一日考畢。取中者即為生員,原無定額,滿洲翻譯生員自四五十名至九十名不等,蒙古翻譯生員自八九名至十三四名不等。乾隆十三年定,滿洲翻譯取生員六十名,蒙古翻譯取生員九名,後沿為例。翻譯生員準應翻譯鄉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