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拳

義和拳

義和拳,開展於清末時期,史稱義和團運動,義和拳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秘密會社。他們支持清朝,口號為扶清滅洋。

簡介

義和拳 義和團運動,又稱義和拳暴亂、庚子事変(或有來源於日文的稱呼:義和團事變或北清事變),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反對西方在政治經濟上改變中國的暴力運動。截至1900年8月,共有超過230名外國人、數千名中國基督徒,以及數量不詳的義和團拳民,他們的支持者,以及其他人在這場運動及之後的鎮壓中死亡。許多人把義和團事件及八國聯軍攻打北京這兩件事合在一起。
義和拳的參與者被稱為「拳民」或「拳匪」。義和拳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秘密會社。他們支持清朝,口號為「扶清滅洋」。

發展狀況

1899年冬,在西方各國連續抗議後,毓賢被清廷免職。新任巡撫袁世凱帶領北洋新軍在山東大力鎮壓義和團。毓賢離職後到北京覲見慈禧太后,向她提出招安義和團;之後獲得調任山西巡撫。1900年1月,慈禧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發布袒護義和團的詔令。直隸總督裕祿於是由本來剿滅義和團,轉變成扶助義和團。除了向團民發放餉銀外,裕祿還邀請義和團的首領大師兄到天津開壇聚眾。於是山東的拳民湧入直隸。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壇請神、燒教堂、殺洋人、併到處毀壞鐵路及電線桿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三萬名拳民占據。慈禧派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剛毅到涿州調查。結果剛毅回京後,向慈禧報告「拳民忠貞,神術可用」。朝中莊親王載勛、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亦主撫義和團,向洋人開戰。
1900年6月10日,端郡王載漪出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義和團拳民於同時開始大舉入京。最多時北京的拳民超過十萬。拳民在北京放火燒掉教堂和一切與外國有關的事物,前門一帶約千家商鋪因老德記西藥房大火而被燒成廢墟;拳民同時四出搶掠,集體屠殺教民。有3200名教民逃入西什庫教堂,2000多名教民逃入東交民巷的使館區。6月10日,駐天津的各國領使組織二千人的聯軍,由英國的海軍司令西摩爾(Edward Seymour)帶領,乘火車增援北京十一國公使館。因為鐵路被拳民破壞,西摩爾受阻於天津城外的楊村,與清兵及義和團展開戰鬥不利,退回城中,致使第一次試圖解除清兵和義和拳民對公使館的圍困失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