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

《美國怎么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最新力作。 言及此處,就須提及克魯格曼觀點與美國主流經濟學理論的不同。 第一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外文書名: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平裝: 22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8612690
條形碼: 9787508612690
尺寸: 24.6 x 16.6 x 1.8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保羅·克魯格曼 (Paul Krugman) 譯者:劉波
保羅·克魯格曼
成功預言1997亞洲金融危機的經濟大師
全球最多讀者的經濟學家
當代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政治評論家、前美國政府經濟顧問
才華橫溢的自由經濟學派新生代,克拉克經濟學獎得主
薩繆爾森和索羅的愛將
美國《新聞周刊》認為他完全有實力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

內容簡介

《美國怎么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最新力作。他在書中回顧了將近一個世紀的美國歷史,從鍍金年代的政治經濟,直到布希年代的經濟停滯。他認為,這是保守主義運動掌控美國政府的必然結果,嬰兒潮時代美國中產階級的成長則是受益於小羅斯福的新政。克魯格曼指出,這兩種方向的發展都非自然演進的結果,都是由組織化的政治運動所引導的,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不斷加劇的兩極分化和社會不公。他在書中深入地探討了美國主張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保守主義運動”對美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的不良影響,呼籲重新展開社會政策的公共辯論,主張政府應發揮好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公正的作用,同時警醒世人不要冷漠對待社會經濟不平等議題,以致錯失改革良機。貧富不均,社會不公;勞資失衡;中產衰落;醫療問題;金權政治;伊戰風雲次貸危機;羅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國。柯林頓全民醫療改革卻遭失敗,一個標榜自由、民主的急先鋒。緣何國內不平等與日俱增,“新政”創造並維持了一個中產階級社會。誰要將其連根剷除,捍衛社會保障、失業保險和工會運動,民主黨人緣何遲遲不能贏得大選?曾經攜手合作,如今分道揚鑣,兩黨之爭,所為哪樁?金錢如何成為保守主義的黏合劑。共和黨頻頻執政,原因何在。經濟不平等是政治問題造成的嗎?政治如何搭救經濟?保守主義運動的狂歡,自由主義的反擊,誰將最終勝出。美國現代之路通向何方?這不是一本嚴格的學術專著,卻涵蓋了大量的知識理念。這不是一本繁瑣的美國現代史,卻講述了所有的輝煌、無奈。這不是一次有關福利的慈善演說,卻指出了貧富差距的根源所在。這不是一場分析選戰的應景之作,卻揭開了影響美國大選的全部阻礙。
點擊連結進入英文版: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媒體評論

美國怎么了——評保羅·克魯格曼新著
若要評當今世上最好的經濟學家,也許眾說紛紜,難有定論。但若要評當今世上最好的經濟學家兼公共知識分子,則恐怕難有出保羅·克魯格曼之右者。年紀尚輕的克魯格曼雖尚未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貿易理論上多有建樹,他撰寫的《國際經濟學》,更是流行全球的經典教材。現代以來,經濟學分科日趨繁密,各國精心培養的專業經濟學人也數量空前,但如馬克思、熊彼特、凱恩斯、加爾布雷斯等視域廣闊、獨樹一幟的大師,則似乎在今日頗為難遇。克魯格曼身兼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既精於學術,又格局開闊,引領公共輿論,似乎有一絲承襲前賢的氣勢。
在經濟學界,克魯格曼又以常唱反調聞名。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東南亞蒸蒸日上之時,便預言東亞經濟僅靠資本與勞動投入,沒有原創的新生產模式,勢必難以持久,90年代末又近乎單槍匹馬地挑戰所謂美國的“新經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2000年美國網路經濟泡沫破裂,都證實他的先見之明。與純粹的學院派經濟學家不同,克魯格曼辯論公共政策與政治議題。2000年布希政府上台後,克魯格曼對其內政外交予以嚴厲批評,也引來美國保守派頗多抨擊,不過他始終高擎自由主義大旗,是美國自由派干將之一。
及至2004年大選,布希擊敗克里,當時輿論大多宣揚共和黨將乾坤永固,許多朋友也勸克魯格曼認清形勢,勿在對布希過分苛責,但克魯格曼仍堅持己見。果然在2006年的中期選舉中,由於民眾普遍厭惡伊拉克戰爭的情緒,民主黨重奪國會兩院,到2007年下半年,歐巴馬、希拉蕊等民主黨候選人也風頭甚健,這更讓克魯格曼相信,一個民主黨兼領白宮與國會的時代或許即將到來。於是在那個時候,他寫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心》一書,檢視一百多年來美國政治經濟變遷史,並勉勵民主黨人繼承羅斯福“新政”的精神,恢復美國自由派的勳業。
這個書名顯然是對1990年戈德沃特所著《一個保守主義者的良心》的回應,戈德沃特是1964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選舉中敗給詹森,被克魯格曼稱為同里根同樣兇險的人物。在此書中,克魯格曼並不只是針對當前形勢提出政綱方略,而是回溯美國百年歷程,以求鑑古知今。而這百年政經史的框架,依克魯格曼看來,可以兩個“巨弧”來形容:一是經濟上的極端不平等到相對平等,再回到嚴重不平等;二是激烈的黨派傾軋到兩黨和諧,再回到兩黨極端對立。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及一點,普通國人對於美國的看法,常常陷於兩個極端之間。革命年代曾稱美國為腐朽墮落的帝國主義國家,外逞凶狂,內施暴政。自20世紀70年代中美接近,尤其是後來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和開放政策以來,國人之中尤其是知識界提倡以美為師者,又往往對之不吝讚美,舉為理想國的楷模。至於對美國歷史的看法,前者斷定美國長期貧富分化、種族歧視、工人無權,後者則認為美國一直社會和諧、種族融合、民生安樂。克魯格曼這本書,似有助於我們從更深的歷史視角審視美國,突破那種簡單的印象化判斷。
克魯格曼生於二戰後不久,他回憶自己生長所處的美國,是個平靜祥和的中產階級社會。而二戰之前,尤其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謂“鍍金年代”的美國,則與當今中國頗有相似之處:經濟成長,國力飛升,但社會分化嚴重,勞資矛盾尖銳,道德淪落,紛擾動盪。當時政壇為財閥勢力操控,工人絕無工會保護,罷工常以流血收場。及至20世紀20年代,始有一些變革,但貧富差距依然巨大。而對貧富分化的平抑、戰後中產階級社會的達成,在克魯格曼看來,實是1929年“大蕭條”之後的羅斯福“新政”之功。
言及此處,就須提及克魯格曼觀點與美國主流經濟學理論的不同。自米爾頓·弗里德曼之後,凱恩斯主義逐漸式微,新古典主義成為美國經濟學界的正統。而作為新凱恩斯主義者,克魯格曼在本書中多次以“經濟學101”這樣的說法,諷刺經濟學教科書宣傳的俗見。新古典主義認為貧富差距縮小是市場力量作用的結果,是經濟成長到一定階段的自然之理,但克魯格曼以嚴密的論證辯稱,其實是羅斯福“新政”以建立福利制度、增稅、支持工會、戰時工資管制等政府手段,在短短數年之間讓美國的收入分配大大平均化。他將這一過程總結為“大壓縮”。
現今人們談及美國的好處,常常以“穩固的中產階級社會”來形容,這似乎已是約定俗成的看法。但克魯格曼在書中說,他們年幼時認作理所應當、無足為怪的中產階級社會,其實已大體消逝。美國的貧富差距正在回到“鍍金年代”的水平。據伯克利大學經濟學家布拉德福德?德龍估計,財富超過兩萬名普通美國工人年產總值的人,在1900年有22名,1968年只有13名,而現在竟然有160名。美聯儲研究表明,20世紀70年代102家美國大公司主管的收入,是普通工人的40倍,而在本世紀初年,CEO的年薪達到了工人的367倍。
這一貧富大分化德過程是如何發生的?這就涉及到了克魯格曼認為的現今主宰美國政壇主要勢力保守主義運動。這一運動的先驅是一些對“新政”不滿的知識分子,如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和社會學家歐文?克里斯托爾。後來在財團的資助下,保守派形成一套環環相扣、勢力龐大的機構鏈條,包括新聞媒體、智庫等等。這一保守主義運動奪得共和黨的控制權,進而從里根開始主宰政府,推行傾向富人的經濟政策,才使美國的貧富不均大為嚴重。克魯格曼直言不諱地稱,這本身就是保守派的一場大陰謀。不過與那種捕風捉影的“陰謀論”不同,克魯格曼的這一觀點有大量事實、數字的支持與嚴格的論證。
現今對“無形市場之手”的崇奉,似乎已是通行的意識形態。筆者仍記得在弗里德曼和里根辭世之時,國內媒體一片讚譽之聲,奉其為保衛自由資本主義與民主世界的英雄。而克魯格曼則稱弗里德曼有違背學術真誠之嫌,對於里根更是評價甚低。此中差別,值得深思。
除中產階級社會神話外,克魯格曼此書對於另一些有關美國的俗見也予以刺穿。如世人常對美國社會的“機會平等”津津樂道,而克魯格曼以統計數字論證說,與學業的優劣相比,家境的貧富才是影響一個美國年輕人能否大學畢業的主要因素。而子女突破父輩社會階層的可能性、即“代際流動性”最高的國家,其實是北歐國家,在這方面美國不僅落後於加拿大和法國,甚至可能連英國都不如。此外美國還是已開發國家中惟一沒有全民醫保的國家。而也許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克魯格曼斷定,美國極端保守勢力之所以能頻頻贏得選舉,主要原因就是利用美國奴隸制殘留下來的種族裂痕。不過他也闡述說,近年來美國的種族主義大大淡化,而這正有利於民主黨人。
克魯格曼還在此書中繼續嚴厲抨擊布希政府,不過這其實已是遍及全球的情緒,只不過克魯格曼與許多左派相同,從最開始就一直堅持而已。歸根到底,克魯格曼此書的主要客群仍是美國公眾。故此他在該書的後半部分中,希望美國自由派能利用當前的有利形勢,實現一場類似當年羅斯福的新“新政”,恢復美國的中產階級社會,並為此提出不少政策方略。
此書介紹完畢,自然要談的是,中國讀者閱讀此書,可以得到什麼收穫?筆者認為,中國目前的進步須在一定程度上以西方為師,這已是共識。至於具體的做法,則似乎應是法乎其上,擇善而從,而不應精蕪不辨,囫圇吞棗,至於以醜為美,承其弊病,更是下下之策。美國無疑是中國改革的一個重大參照國,本書對於中國人從歷史的角度,更全面地從美國的發展歷程中汲取教訓與收益,定然大有好處。
克魯格曼剛開始讀經濟學時,主要興趣便在歷史方面,後來更是涉獵廣泛,故而行文格局開闊,旁徵博引,對經濟、政治、歷史、社會學有興趣的讀者,相比均可從中有所收益。全書邏輯嚴整,流暢犀利,幾乎絕無煩言贅語,從不橫生枝蔓,而且克魯格曼的學術著作精深邃密,為普通讀者寫書卻全然不設門檻,就算毫無經濟學基礎的讀者,也可洞悉全文,了無滯礙。純粹從閱讀的角度而言,本書也不失為政論文的經典之作,堪稱一本有史以來最精緻的美國政經簡史。
可以預料,本書在中國讀者之中,也勢必會像在美國一樣引起廣泛爭論,但筆者可以斷言,你可以對克魯格曼的觀點表達不同意見,但推翻他近乎天衣無縫的嚴密論證,實屬一項艱巨的學術與智力挑戰。若謂不信,請先讀本書,再下斷言。

目錄

第一章 回首過去
第二章 長鍍金年代
第三章 大壓縮
第四章 福利國家的政治
第五章 60年代:紛擾的繁榮
第六章 保守主義運動
第七章 大分化
第八章 不平等政治
第九章 大規模的分心武器
第十章 新平等政治
第十一章 醫療的當務之急
第十二章 迎戰不平等
第十三章 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
致謝
注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