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星1號

織女星1號

織女星一號(英文名:Vega 1)也稱為維加1號,蘇聯製造,主要研究金星分子光譜、輻射、太陽風離子、磁場等,並利用金星重力拋射距離。1984年12月15日發射,發射成功。

基本信息

簡介

織女星一號發回的哈雷彗星圖片織女星一號發回的哈雷彗星圖片

織女星一號(英文名:Vega1)也稱為維加1號,蘇聯製造,1984年12月15日發射,485.2公斤,1093公斤(含燃料),發射成功。

探索任務

織女星計畫的衛星模型。織女星計畫發射過1號和2號探測衛星,在對金星探測的同時也對哈雷彗星展開分析織女星計畫的衛星模型。織女星計畫發射過1號和2號探測衛星,在對金星探測的同時也對哈雷彗星展開分析

主要對金星、哈雷彗星進行探索,研究金星分子光譜、輻射、太陽風離子、磁場等,並利用金星重力拋射距離。這種探測器重4噸,裝有質譜儀磁強計,電子分析器,電視攝像機及其他科學探測裝置。1986年3月6日,織女星一號到達距哈雷慧核8900千米處,首次拍攝到慧核照片,顯示出慧核是由冰雪和塵埃粒子組成的。維加2號於3月9日從距慧核8200千米處飛過,拍攝到了更清晰的慧核照片。經過比較分析,科學家認為哈雷慧核的形狀如同花生殼模樣,長約11千米,寬4千米。維加號探測器還首次發現慧核中存在二氧化碳,並找到了簡單的有機分子,因此科學家認為從慧核中可尋找到生命的起源。

太空飛行器和子系統

該太空飛行器三軸穩定。它的主要特點是大型太陽能電池板,一個高增益的天線反射器,自動指向平台承載的過程中,所指向彗核。自動平台可以通過+或-110度和+或-40度,在兩個垂直方向鏇轉,與5弧分鐘和1弧分/s的穩定的定位精度。它進行窄和廣角相機,三通道光譜儀,和紅外探測。所有其它實驗體安裝,除兩個磁力計感測器安裝在一個2米的懸臂和各種電漿探針和血漿wavw分析儀安裝在5米的懸臂。總scientificpayload重達125公斤,有65KBS的數據傳輸速率的快速遙測模式遇到的。也有一個緩慢的遙測模式,巡航模式。數據採取的彗星相遇科學的是前2.5小時至0.5小時後最接近,與幾個時期的數據走之前和之後,每次持續約2小時。等離子和灰塵工具提供了一個內建的記憶體(5兆位的磁帶錄音機)的連續報導。超高速的塵埃影響的太空飛行器被禁止的禁止20〜30厘米的太空飛行器,和一個1毫米的鋁板5至10厘米的飛船組成的一個100微米厚的多層片材。大約有一半的VEGA飛船致力於哈雷模組,而另一半在金星著陸器包。總的科學有效載荷重量144.3公斤。
織女星1號織女星1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