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聲源

線聲源是一種聲音機械設備,運用是基於其非常小的垂直指向角。

線聲源的運用是基於其非常小的垂直指向角。若其垂直指向為0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圓柱波”。每當聲源距離增加一倍圓柱波的能量會衰減3dB,然而聲源距離增加一倍“球面波”能量會相應衰減6dB
一、機械噪聲源
由於機械設備運轉時存在不平衡,各零部件之間因偏差或表面缺陷而相互撞擊、摩擦產生的交變機械作用力使設備金屬板、軸承、齒輪或其他運動部位發生振動而輻射出噪聲的聲源稱為機械噪聲源。機械噪聲源又分為下列幾種。
1、撞擊噪聲
因衝擊力的作用會使機械產生較強的衝擊噪聲。如鍛錘工作時其機械能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做功、第二部分轉化為熱能、第三部分通過基礎以固體聲的形式向四周地面傳播,第四部分則轉化為使機件產生彈性形變的振動能。機件彈性形變振動能的一部分再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空間輻射,形成撞擊噪聲,這種噪聲還可以分解為撞擊瞬間產生的噴射噪聲、壓力脈衝噪聲和結構噪聲。其中以結構噪聲產生的影響最大,輻射噪聲的時間最長。
撞擊噪聲有以下特徵:當撞擊發生在較硬的光滑物體之間時,作用時間短,作用力大,則激勵的頻頻寬,激發物體本身振動方式就多,呈寬頻帶撞擊噪聲;如果撞擊發生在較軟的不光滑的物體之間時,作用時間相對較長,作用力小,激勵的頻帶窄,激發的振動方式少。
2、激發噪聲
一般由鏇轉機械的周期性作用力產生。最簡單的周期力是由轉動軸、飛輪等轉動系統的靜、動態不平衡所引起的偏心力。這種作用力正比於轉動系統的質量和靜、動態的合成偏心距,也正比於轉動角速度的平方。當轉動系統的轉速達到其臨界轉速時,則該系統自身會產生極大的振動,並將振動力傳遞到與其相連的其他機械部分,激起強烈的噪聲。激發噪聲會隨著機件縫隙的存在、結構剛度不夠或摩擦嚴重而增大。
3、摩擦噪聲
物體在一定的壓力作用下相互接觸並作相對運動時,物體之間產生摩擦,摩擦力以反運動方向在接觸面上作用於運動物體,從而激發物體振動而產生噪聲。如汽車的剎車聲等。
摩擦噪聲中的主要是摩擦引起物體的張弛振動所激發的噪聲,當振動頻率與物體的固有振動頻率相同時,摩擦噪聲將達到最大。
4、結構噪聲
機械噪聲是由於機械振動系統受迫振動和固有振動共同引起的,其中固有振動起了主要的作用,固有振動頻率是噪聲的主要組成成分,而振動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取決於系統的結構特徵和參數,所以稱為這種噪聲為結構噪聲。
任何機械部件都有它固有的振動方式,不同的振動方式對應於不同的振動頻率。振動的方式、頻率與部件或物料的物理性質、部件的結構形狀和振動的邊界條件有關。物料的彈性模量愈大,材料愈粗、厚,則其固有頻率愈高;材料的面積愈大,即棒愈長,板面積愈大,則其固有頻率愈低。
5、齒輪噪聲
嚙合的齒輪對或齒輪組,由於相互碰撞或摩擦可激起齒輪體的振動,這種情況下輻射出來的噪聲稱為齒輪噪聲。
6、軸承噪聲
軸承內相對運動的元件之間的摩擦和振動,或者轉動部分的不平衡、相對運動元件之間的撞擊等,都會導致軸承噪聲的產生。
二、空氣動力性噪聲
由於機械零件和周圍及封閉媒質(空氣)互動作用而輻射出噪聲的聲源稱為空氣動力性噪聲源。
1、噴射噪聲:氣流從管口以高速(介於聲速與亞聲速之間)噴射出來,由此而產生的噪聲稱為噴射噪聲,也稱為噴注噪聲或射流噪聲。
2、渦流噪聲:氣流流經障礙物時,由於空氣分子黏滯摩擦力的影響,具有一定速度的氣流與障礙物背後相對靜止的氣體相互作用,在障礙物的下游區形成帶有渦鏇的氣流。這些渦鏇中心的壓強低於周圍介質的壓強,每當一個渦鏇脫落時,湍動氣流就會出現一次壓強跳變,這些跳變的壓強通過周圍介質向外傳播,並作用於障礙物。當湍動氣流中壓強脈動含有可聽聲的頻率成分且強度足夠大時,就能輻射出噪聲,稱為渦流噪聲或湍流噪聲
3、鏇轉氣流噪聲:鏇轉的空氣動力機械(如飛機螺鏇槳),鏇轉時與空氣相互作用而連續產生壓力脈動,從而輻射的噪聲稱為鏇轉氣流噪聲。
4、燃燒噪聲:各種燃料通過燃燒器與空氣混合而燃燒,在燃燒過程中可產生強烈的噪聲,這種噪聲稱為燃燒噪聲。氣態燃料燃燒噪聲有如下特性:
(1)燃燒吼聲:可燃混合氣體燃燒產生的噪聲,稱為燃燒吼聲。燃燒吼聲強度與燃燒強度成正比,燃燒強度表示單位體積的熱量釋放率,當火焰燃燒速度保持不變而火焰體積增大時,則強度降低,燃燒吼聲也降低。
(2)振盪燃燒噪聲:可燃混合氣通過燃燒器燃燒時,由於燃燒氣體的強烈振動而產生的噪聲,稱為振盪燃燒噪聲,也稱為燃燒激勵脈動噪聲。
(3)工業燃燒系統的噪聲:來自燃燒設備與燃燒過程的噪聲,如可燃氣及空氣供應系統中的風機和閥門噪聲,可燃氣與空氣從燃燒器噴嘴噴出的噴射噪聲,以及燃燒爐或燃燒器所在空間的共振聲等,這些噪聲能與燃燒吼聲和脈動噪聲一起合成為燃燒系統的噪聲。
三、電磁噪聲源
由於機械構件受到電場或磁場力的作用,導致磁致伸縮和電磁感應的發生,鐵磁性物質或構件發生振動而輻射噪聲的聲源稱為電磁噪聲源。
1、直流電動機的電磁噪聲
不平衡的電磁力是使電動機產生電磁振動並輻射電磁噪聲的根源。直流電動機的電磁噪聲與電機的功率有很大的關係,電機噪聲包括電磁噪聲、風扇噪聲、電刷噪聲、軸承噪聲等,大功率低轉速的直流電動機,電磁噪聲為主要噪聲。
2、交流電動機的電磁噪聲
同步交流電動機的電磁噪聲的特點與直流電動機的相同,異步交流電動機的電磁噪聲,是由於定子和轉子的各次諧波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也稱為槽噪聲,它的大小取決於定子、轉子的槽配合情況。
電動機的定子、車子的諧波次數不同,相互作用合成的磁力波的次數也不同。當兩個諧波相互作用產生的電磁力波動次數愈低時,其磁勢幅值也愈大,激發的振動和噪聲也愈強。
3、變壓器的電磁噪聲
變壓器的電磁噪聲是由於鐵心在電磁場作用下產生磁致伸縮性振動而引起的。其基頻是供電頻率的2倍。除基頻外,變壓器的電磁噪聲還有高次諧波的噪聲成分,一般體積較大的變壓器,其最響的諧波頻率較低;體積較小的變壓器,其最響的諧波頻率較高。
變壓器的電磁噪聲,主要是由於鐵心振動耦合到變壓器的外殼,使外殼振動形成的。這種磁噪聲是由變壓器向外輻射的,特別是產生共振時,所輻射的噪聲較強。
四、點聲源、線聲源、面聲源
聲源的類型按其幾何形狀特點劃分為:點聲源、線聲源、面聲源。
點聲源:聲源尺寸相對於聲波的波長或傳播距離而言比較小、且聲源的指向性不強時,則聲源可近似視為點聲源。
線聲源:火車噪聲、公路上大量機動車輛行駛的噪聲,或者輸送管道輻射的噪聲等,遠場分析時可將其看做由許多點聲源組成的線狀聲源。這些線聲源以近似柱面波形式向外輻射噪聲。
面聲源:具有輻射聲能本領的平面聲源,平面上輻射聲能的作用處處相等。常見於有輻射聲能作用、分布較大的平面外的一些點上,對該平面聲源有必要進行聲場分析時,使用這一概念。
聲源振動的頻率是指:
產生共振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彈性,而且一件物體受外來的頻率作用時,它的頻率要與後者的頻率相同或基本相近。從總體上來看,這宇宙的大多數物質是有彈性的,大到行星小到原子,幾乎都能以一個或多個固有頻率來振動。
共振不僅在物理學上運用頻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宇宙間最普遍和最頻繁的自然現象之一,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么說,是共振產生了宇宙和世間萬物,沒有共振就沒有世界。
我們都知道,宇宙是在一次劇烈的大爆炸後產生的。而促使這次大爆炸產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共振。當宇宙還處於渾沌的奇點時,裡面就開始產生了振盪。最初的時候,這種盪振是非常微弱的。漸漸地,振盪的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強,並引起了共振。最後,在共振和膨脹的共同作用下,導致了一陣驚天動地的轟然巨響,宇宙在瞬間急劇膨脹、擴張,然後,就產生了日月星辰,於是,在地球上便有了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也有了植物蓬勃葳蕤、動物飛翔騰躍。
共振不僅創造出了巨觀的宇宙,而且,微觀物質世界的產生,也與共振有著密不可分的干係。從電磁波譜看,微觀世界中的原子核、電子、光子等物質運動的能量都是以波動的形式傳遞的。宇宙誕生初期的化學元素,也可以說是通過共振合成和產生的。有一些粒子微小到簡直無法想像,但它們可以在共振的作用之下,在100萬億分之一秒的瞬間,互相結合起來,於是新的化學元素便產生了。因為宇宙中這些粒子的生成與共振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粒子物理學家經常把粒子稱為“共振體”。
既然共振是宇宙間一切物質運動的一種普遍規律,人及其它的生物也是宇宙間的物質,當然共振也是普遍存在於這些生命中了。
人除了呼吸、心跳、血液循環等都有其固有頻率外,人的大腦進行思維活動時產生的腦電波也會發生共振現象。類似的共振現象在其它動物身上也同樣普遍地存在著。我們喉嚨間發出的每個顫動,都是因為與空氣產生了共振,才形成了一個個音節,構成一句句語言,才能使我們能夠用這些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情感和進行社會交往。
許多動物身上還存在著其它一些形式的共振現象。炎熱的午間,蟬兒發出的“知了、知了”聲;寧靜的夜晚,蟋蟀發出的“嘰—嘶”聲;還有不知疲倦的大肚子蟈蟈的鳴叫聲,儘管這些昆蟲的聲調大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之處都是藉助了共振的原理,都是靠摩擦身體的某一部位與空氣產生共鳴而發聲。除了昆蟲之外,鳥類也是巧妙地運用著共振來演奏生命之曲的大師,它們運用共振所發出的圓潤婉轉的鳴叫聲,是自然界生命大合唱中最為優美的聲部和鏇律。因此,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共振,世界將會失去多少天籟、大地將會變得多么死寂!
其實更為重要的是,共振能充當地球生物的保護神。我們知道,紫外線是太陽發出的一種射線,它們如果大舉入侵地球,人類及各種生物勢必遭受極大的危害,因為過量的紫外線會使生物的機能遭到嚴重的破壞。不過不用擔心,我們有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是它們藉助於共振的威力,阻止了紫外線的長驅直入。當紫外線經過大氣層時,臭氧層的振動頻率恰恰能與紫外線產生共振,因而就使這種振動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線。所以,共振能使大氣中的臭氧層變得如防曬油一樣,保證我們不至於被射線的傷害。
另外,共振還能使地球維持在適當的溫度,給地球生命創造出一個冷熱適宜的生長環境。因為雖然經過臭氧層的堵截圍追,但仍有少部分紫外線能夠成功地突破層層防線,到達地球表面。這部分紫外線經過地球吸收後,能量減少,變為紅外線,擴散回大氣中。而紅外線的熱量,又恰好能和二氧化碳產生共振,然後被“挽留”在大氣層中,使大氣層保有一定溫度,讓萬物在溫暖和煦的環境中孕育成長。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其實也可以這么說:萬物生長靠共振。因為我們所熟知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亦是葉綠素與某些可見光共振,才能吸收陽光,產生氧氣與養分。所以沒有共振,植物便不能生長,人類和許多動物也就因此會失去了食物的來源。也就是說,沒有共振,地球上的生命便不能長期存在。
共振還是一個善於使用色彩和色調的魔幻繪畫師,把我們所看到的每一件物體都神奇地染上了顏色,使我們這個世界變得五彩斑斕、艷麗繽紛。鈉光是黃的,因為鈉原子的振動產生所產生的是黃色的光。水銀原子的振動發出藍光。氖原子送出的振動到了你眼中,就成為了紅色。在地面,共振也把所有的物體都染上了各式各樣的顏色,從花卉到水果。紅蘋果把太陽光中我們稱為藍光和綠光的振動頻率吸收了,因此我們看到的它就是紅艷艷的、令人饞涎欲滴的樣子。綠葉中的葉綠素分子的振動頻率在太陽的紅光及藍光範圍,所以共振把這兩種顏色都“貪污”了,而只把綠的顏色反射入我們的眼裡,因此樹葉看上去便是生機盎然濃綠或嫩綠。也是這同一片葉子,到了秋天的時候,它被共振所“貪污”的卻是綠光,因而這時反射出的是或黃或紅的色彩,映襯出秋天的蒼涼和悽美。就是那種很虛幻的彩虹也是因為有了共振,才有了赤橙黃綠青藍紫。因此,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如此美麗迷人的花紅柳綠、斑斕爛漫,也無不是拜共振之所賜。
共振亦能毀滅世界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共振並非完完全全都是給我們帶來福音,它也有著非常巨大的危害性。
說到共振的危害時,人們最為熟知和引用得最多的,便是下面這個例子:18世紀中葉,一隊士兵在指揮官的口令下,邁著威武雄壯、整齊劃一的步伐,通過法國昂熱市一座大橋,快走到橋中間時,橋樑突然發生強烈的顫動並且最終斷裂坍塌,造成許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喪生。後經調查,造成這次慘劇的罪魁禍首,正是共振!因為大隊士兵齊步走時,產生的一種頻率正好與大橋的固有頻率一致,使橋的振動加強,當它的振幅達到最大限度直至超過橋樑的抗壓力時,橋就斷裂了。類似的事件還發生在俄國和美國等地。有鑒於此,所以後來許多國家的軍隊都有這么一條規定:大隊人馬過橋時,要改齊走為便步走
對於橋樑來說,不光是大隊人馬厚重整齊的腳步能使之斷裂,那些看似無物的風兒同樣也能對之造成威脅。1940年,美國的全長860米的塔柯姆大橋因大風引起的共振而塌毀,儘管當時的風速還不到設計風速限值的1/3,可是因為這座大橋的實際的抗共振強度沒有過關,所以導致事故的發生。每年肆虐於沿海各地的熱帶風暴,也是藉助於共振為虎作倀,才會使得房屋和農作物飽受摧殘。近幾十年來,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還發生了許多起高樓因大風造成的共振而劇烈搖擺的事件。
也是由於共振的力量,巨大的冰川能被“溫柔”的海洋波濤給拍裂開。甚至於美國阿拉斯加李杜牙灣經常出現的高達上百米的巨浪,也是由於共振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共振在這個海灣“作威作福”實在是太厲害了,所以許多航海人對這個海灣都是“敬”而遠之。
給人類帶來重大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地震,其中亦有共振的“幢幢魔影”:當地殼裡的某一板塊發生斷裂時,產生的波動頻率傳到地面上,與建築物產生強烈的共振,於是,就造成了屋毀人亡的慘劇。
實際上,共振的危害程度和範圍還無遠遠不止於此。持續發出的某種頻率的聲音會使玻璃杯破碎。機器的運轉可以因共振而損壞機座。高山上的一聲大喊,可引起山頂的積雪的共振,頃刻之間造成一場大雪崩。行駛著的汽車,如果輪轉周期正好與彈簧的固有節奏同步,所產生的共振就能導致汽車失去控制,從而造成車毀人亡……
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會接觸到各種振動源,這些振動都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由科學測試知道人體各部位有不同的固有頻率,如眼球的固有頻率最大約為60赫茲,顱骨的固有頻率最大約為200赫茲等;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如水平方向的固有頻率約為3—6赫茲,豎直方向的固有頻率約為48赫茲。因此,跟振動源十分接近的操作人員,如拖拉機駕駛員,風鎬、風鏟、電鋸、鎦釘機的操作工,在工作時應儘量避免這些振動源的頻率與人體有關部位的固有頻率產生共振。並且,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與健康,有關部門己作出了相應規定,要求用手工操作的各類振動機械的頻率必須大於20赫茲。
對人危害程度尤為厲害的是次聲波所產生的共振。次聲波是一種每秒鐘振動很少、我們耳朵聽不到的聲波。次聲波的聲波頻率很低,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波長卻很長,不易衰弱。自然界的太陽磁暴、海浪咆哮、雷鳴電閃、氣壓突變、火山爆發;軍事上的核子彈、氫彈爆炸試驗,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等等,都可以產生次聲波。在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周圍,能夠產生次聲波的小型動力設備很多,如鼓風機、引風機、壓氣機、真空泵、柴油機、電風扇、車輛發動機等。次聲波的這種神奇的功能也引起了軍事專家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利用次聲波的性質進行次聲波武器的研製,目前已研製出次聲波槍和次聲波炸彈。不論是次聲波槍還是次聲波炸彈,都是利用頻率為16—17赫茲的次聲波,與人體內的某些器官發生共振,使受振者的器官發生變形、位移或出血,從而達到殺傷敵方的目的。現代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大量發射的頻率為16—17赫茲的次聲波會引起人體無法忍受的顫抖,從而產生視覺障礙、定向力障礙、噁心等症狀,甚至還會出現可導致死亡的內臟損壞或破裂。這種次聲波武器可以說是人類運用共振來危害人類自己的一種技術上的極致。
巧除共振的危害
共振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那么,人們能不能消除這些災難呢?為此,人們經過實踐,總結出許多消除共振的辦法。
據史籍記載,我國晉代就有人對共振現象作出了正確的解釋,並已經能夠完全認識到,防止共振的最好的方法是改變物體的固有頻率,使之與外來作用力的頻率相差越大越好。
古時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就是人們如何巧妙地消除共振的。唐朝時候,洛陽某寺一僧人房中掛著的一件樂器,經常莫名其妙地自動鳴響,僧人因此驚恐成疾,四處求治無效。他有一個朋友是朝中管音樂的官員,聞訊特去看望他。這時正好聽見寺里敲鐘聲,那件樂器又隨之作響。於是朋友說:你的病我可以治好,因為我找到你的病根了。只見朋友找到一把鐵銼,在樂器上銼磨幾下,樂器便再也不會自動作響了。朋友解釋說這件樂器與寺院裡的鐘聲的共振頻率相合,於是敲鐘時樂器也就會相應地鳴響,現在把樂器稍微銼去一點,也就改變了它的固有振動頻率,它就不再能和寺里的鐘聲共鳴了。僧人恍然大悟,病也就隨著痊癒了。
到了今天,人類對付共振危害的方法更是多種多樣和更加先進。例如:人們在電影院、播音室等對隔音要求很高的地方,常常採用加裝一些海綿、塑膠泡沫或布簾的辦法,使聲音的頻率在碰到這些柔軟的物體時,不能與它們產生共振,而是被它們吸收掉。又如電動機要安裝在水泥澆注的地基上,與大地牢牢相連,或要安裝在很重的底盤上,為的是使基礎部分的固有頻率增加,以增大與電機的振動頻率(驅動力頻率)之差來防止基礎的振動。
大街上的行人、車輛的喧鬧聲、機器的隆隆聲——這些連綿不斷的噪聲不僅影響人們正常生活,還會損害人的聽力。於是人們發明了一種消聲器,它是由開有許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構成,當傳來的噪聲頻率與消聲器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就會跟小孔內空氣柱產生劇烈共振。這樣,相當一部分噪聲能在共振時被“吞吃”掉,而且還能夠轉變為熱能來進行使用。
利用共振能帶來福祉
實際上,中國人對於共振的運用,還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年代。
早在戰國初期,當時的人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共鳴器,用來偵探敵情。《墨子·備穴》記載了其中的幾種:
城牆根下每隔一定距離挖一深坑,坑裡埋置一隻容量有七八十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這樣,實際上就做成了一個共鳴器。讓聽覺聰敏的人伏在這個共鳴器上聽動靜,遇有敵人挖地道攻城的響聲,不僅可以發覺,而且根據各瓮瓮聲的響度差可以識別來敵的方向和遠近。另一種方法是:在同一個深坑裡埋設兩隻蒙上皮革的瓮,兩瓮分開一定距離,根據這兩瓮的響度差來判別敵人所在的方向。
以上幾種方法被歷代軍事家因襲使用。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用上面的方法來偵聽敵人鑿地道的聲音。甚至在本世紀的一些現代戰爭中,不少國家和民族還繼續採用這些方法。
我國古時還發明出了另一種更加輕巧、簡便、實用的共鳴器。如唐代的軍隊中就有一種用皮革製成的叫做“空胡鹿”的隨軍枕,讓聽覺靈敏和睡覺警醒的戰士在宿營時使用,“凡人馬行在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聞”。當聲音通過地面傳播到空穴時,在空穴處產生交混迴響,於是就能知道敵人的多寡遠近。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用竹筒聽地聲的方法正是現代醫用聽診器的濫觴。
宋代的科學家沈括就曾巧妙地利用共振原理設計出了在琴弦上跳舞的小人:先把琴或瑟的各弦按平常演奏需要調好,然後剪一些小小的紙人夾在各弦上。當彈動不夾紙人的某一弦線時,凡是和它共振的弦線上的紙人就會隨著音樂跳躍舞動。這個發明比西方同類發明要早幾個世紀。
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共振研究的更加深入,共振在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中“震盪”得更為頻繁和緊密了。
弦樂器中的共鳴箱、無線電中的電諧振等,就是使系統固有頻率與驅動力的頻率相同,發生共振。我們在建築工地經常可以看到,建築工人在澆灌混凝土的牆壁或地板時,為了提高質量,總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盪器進行震盪,使混凝土之間由於振盪的作用而變得更緊密、更結實。此外,粉碎機、測振儀、電振泵、測速儀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現象進行工作的。
進入20世紀以後,微波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使我們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更加神奇的領域。而微波技術正是一種把共振運用得非常精妙的技術。微波技術不僅廣泛套用在電視、廣播和通訊等方面,而且“登堂入室”,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愈來愈密切相關,微波爐便是家庭套用共振技術的一個最好體現。具有2500赫茲左右頻率的電磁波稱為“微波”。食物中水分子的振動頻率與微波大致相同,微波爐加熱食品時,爐內產生很強的振盪電磁場,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作受迫振動,發生共振,將電磁輻射能轉化為熱能,從而使食物的溫度迅速升高。微波加熱技術是對物體內部的整體加熱技術,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從外部對物體進行加熱的方式,是一種極大地提高了加熱效率、極為有利於環保的先進技術。
人的一生中,離不開音樂的“沐浴”和“滋潤”,而優美曼妙的音樂里也無不蘊藏著共振的“精靈”。專家研究認為,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而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這種聲波引起的共振現象,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使細胞體產生輕度共振,使人有一種舒適、安逸感,音律的變化使人的身體有一種充實、流暢的感覺。它活化了體內的細胞,加快了血液的流動,激活了人的物理層次的生命潛能。人們還發現,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質,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振奮人的精神,讓人們的心靈得到了陶冶和升華。所以,人們已經開始運用音樂產生的共振,來緩解人們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鬱等不良心理狀態,而且還能用於治療人的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
我們知道,粒子加速器對於物理學的研究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粒子加速器對於共振的運用,用“登峰造極”來形容也一點不為過。在粒子物理的基本小宇宙中,每一種能量都有對應的頻率,反之亦然,這是很自然的物質互補原理,既有波又有粒子的特性。物質因為具有波的性質,也就有了頻率。粒子加速器就是運用了這樣的共振原理,把許多小小的“波紋”迭加起來,結果變成很大的“波峰”,可把電子或質子推到近乎光速,在高速的相撞下產生粒子來。
總而言之,共振不僅是一種客觀存在,它也是有待於進一步開拓的科技領域。共振技術普遍套用於機械、化學、力學、電磁學、光學及分子、原子物理學、工程技術等幾乎所有的科技領域。如音響設備中揚聲器紙盆的振動,各種弦樂器中音腔在共鳴箱中的振動等利用了“力學共振”;電磁波的接收和發射利用了“電磁共振”;雷射的產生利用了“光學共振”;醫療技術中則有已經非常普及的“核磁共振”等。在21世紀開始的正在蓬勃發展的信息技術、基因科學、納米材料、航天高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浪潮中,更是大量運用到共振技術。而且隨著科學的發展,可以預見,共振將會對我們這個社會產生更加巨大的“震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