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愷

愛新覺羅·綿愷,敦恪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愛新覺羅·綿愷(1795年-1838年),惇恪親王,清仁宗第三子,乾隆六十年乙卯六月二十二日寅時生,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初四丑時薨,年四十四歲,謚曰恪。母孝和睿皇后。同母弟綿忻,同母姐一,早夭。

四罰綿愷

綿愷和綿忻是道光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綿愷和綿忻是一母所生,由於道光的生母在綿寧16歲時就因病去世了,所以綿寧就由綿愷的生母孝和睿皇后收養,故與綿愷的關係非常不錯,二人感情也很深。

但就是這樣的好兄弟,道光對其也是有過四次降罰。

道光二年(1822年)惇親王綿愷、瑞親王綿忻分府出宮居住。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一,道光與文武百官在宮中慶賀元旦佳節,在宴會上加恩綿愷和綿忻內廷行走之職。宴會後,御前大臣索特納木布齊報告說在宴會結束後,有兩頂紅轎在經過神午門時沒有走旁門,而是從中門出去的。這要是在其它地方沒什麼好奇怪的,但在皇宮,這就不同了,中門是皇帝專用的,其他人要過就要走邊門。索特納木布齊還說這兩頂轎子分別是瑞親王綿忻和順承郡王倫柱的福晉。道光得知後非常生氣,由於當時兩頂轎子經過神午門時,管門的守衛並未阻止,所以將護軍統領奕經革職,護軍參將喀爾滿、門官佛尼音布嚴加議處。瑞親王、順承郡王對其家人管教不善,交宗人府,綿忻革去內廷行走之職。索特納木布齊參奏有功,給予嘉獎。隨著事情進一步的深入,道光又聽說當天晚上還有兩頂紅轎從神午門正門出宮。經查明,當天並非是兩頂紅轎,而是一紅一青,乘轎的也不是惇親王和順承郡王的福晉,而是惇親王綿愷和內閣大學士恆齡的家屬。道光隨即取消了對綿忻和倫柱的處罰,歸還內廷行走之職給綿忻,改將綿愷革去內廷行走之職,恆齡交內閣議處,索特納木布齊未經查實,疏忽參奏,交部察議。綿愷開始不承認有此事,後經再次查實確認,革去所有職務,削去親王爵位,罰俸五年,後來由於皇太后的出面,道光與綿愷的關係有所好轉,不久又恢復了他的職位。

道光五年(1825年)十一月,綿愷負責管理武英殿御書處事務,道光六年(1826年)二月,任宗人府令,五月授予正白旗漢軍都統,十一月任玉牒館總裁,管理暢春園。

清朝家歸很嚴,其中有一條就規定,嚴禁皇室與太監相交,但是綿愷卻違反了這一條,他經常與一個叫張明德的唱戲太監來往甚密。後來張明德去了昇平署,綿愷又看上了另一個唱戲太監苑長春,還擅自將其帶入自己的府中供自己消遣。一日,內務府來要人,綿愷不承認苑長春在他這裡,還偷偷派人將其送到清河去躲了幾天,後來被內務府的人在清河抓獲。道光得知後將綿愷降為郡王,後來道光無意中看到嘉慶十八年(1813年)禁門之變時綿愷上的奏摺,不由得想起當年二人舉起鳥槍,並肩戰鬥的場景,想到了自己的這位兄弟的好,後將親王爵位又賞還給了綿愷。

道光十三年(1832年)四月二十九日,皇后佟佳氏去世,道光派綿愷等負責辦理喪事,綿愷故意抬高喪葬規格以示誠心,道光對此又不滿,革去綿愷的內廷行走,罰俸十年。

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穆陳氏到都察院狀告惇親王綿愷囚禁其夫穆齊賢,還將其鞭打成重傷,並囚禁多人,經查屬實。道光下令撤去綿愷包括宗人府令在內的全部職務,罰俸三年。

半年後,綿愷因病去世,道光得知後立即趕往惇王府,看到綿愷還未入殮,頓時是淚流滿面,隨後賞還親王爵位,由此可見,兄弟二人的感情還不是不錯的。

親王府邸

恆親王府位於朝陽門內燒酒胡同,原為康熙第五子允祺的王府。嘉慶時,允祺後人爵位遞降至鎮國公,無權再住王府,改遷他處,恆親王府則改為淳親王府。嘉慶皇帝將此府賜給第三子淳親王綿愷。因為綿愷無嗣,就以道光帝第五子奕誴為綿愷的嗣子,並於1846年承襲淳親王爵位,因而人稱五爺府。後來淳親王府家道敗落,其子孫便將院落分割出售。民國時期,已無該王府記載。

妻妾子嗣

嫡福晉鈕祜祿氏尚書福慶之女,
側福晉高佳氏,總兵高起之女。

奕纘,嘉慶二十二年丁丑十二月二十八日卯時生,母嫡福晉鈕祜祿氏尚書福慶之女。嘉慶二十五年九月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道光元年辛巳七月初四日酉時卒,年五歲,追封多羅貝勒,無嗣。
嗣子奕誴,原道光五子,道光十一年辛卯六月十五日辰時生,母宣宗成皇帝祥妃鈕祜祿氏,郎中久福之女。光緒十五年己丑正月十九日辰時薨,年五十九歲。

兄弟姊妹

皇長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未命名,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敦恪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
皇四子愛新覺羅·綿忻端懷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后。
皇五子愛新覺羅·綿愉惠端親王,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妃。
皇長女(1780.4.11—l783.11.1),母簡嬪關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莊敬和碩公主,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封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時年31歲,葬於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東側。索特納木多布濟,系科爾沁郡王齊默持多爾濟之孫,乾隆四十八年襲父爵,封為郡王,嘉慶四年(1799)正月命於御前行走,娶公主後薦授御前大臣,嘉慶二十五年(1820)受顧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晉贈親王,無嗣,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莊靜固倫公主,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慶七年(1802)封莊靜固倫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給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時年28歲,葬於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西側。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歷任前鋒統領,蒙古都統,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銜,道光十一年(1831)封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碩公主,母遜嬪沈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僅10歲,嘉慶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嘉慶八年(1803年)十月,葬於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皇六女(1789.6.12—1790),母華妃侯佳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殤,未封,無名。
皇七女(1793.6.26—1795),母孝和睿皇后鈕枯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殤,年僅3歲,未封,無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貴人。嘉慶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殤,未封,無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倫公主,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嬪。嘉慶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慶二十年五月殤,年僅5歲,嘉慶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嘉慶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於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清史稿》列傳

惇恪親王綿愷,仁宗第三子。嘉慶十八年,林清變起,綿愷隨宣宗捕賊蒼震門,得旨褒嘉。二十四年,封惇郡王。宣宗即位,進親王。子奕纘,封不入八分公。道光三年正月,命綿愷內廷行走。鏇以福晉乘轎逕入神武門,坐罷,罰王俸五年。上奉太后幸綿愷第,仍命內廷行走,減罰王俸三年。七年,坐太監張明得私相往來,復匿太監苑長青,降郡王。八年十月,追敘蒼震門捕賊,急難禦侮,復親王,諭加意檢束。十三年五月,綿愷以議皇后喪禮引書“百姓如喪考妣,四海遏密八音”,於義未協,退出內廷,罰王俸十年。十八年五月,民婦穆氏訴其夫穆齊賢為綿愷所囚,命定郡王載銓按實,復降郡王,罷一切職任。十二月,薨,復親王。上親臨奠,謚曰恪。奕纘前卒,追封貝勒,命賜福晉郡王半俸。

二十六年,以皇五子奕誴為綿愷後,襲郡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