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園

綺園

綺園為中國十大名園之一,位於浙江海鹽武原鎮綺園弄,占地14.8畝。該園原為明代廢園,後馮氏在此建園,人稱馮家花園。為江南典型私家園林風格。綺園園主馮纘齋系清代詩人、劇作家黃燮清之次婿,黃家先後擁有拙宜園和硯園,黃燮清將兩園作為次女黃秀陪奩。清鹹豐年間(1851-1861),兩園均遭兵火毀壞,同治六年,馮纘齋集兩園山石精粹,並添置一些太湖石,修築此園,同治十年初具規模。

基本信息

概述

綺園綺園
綺園園主充纘齋系清代詩人、劇作家黃燮清之次婿,黃家先後擁有拙宜園和硯園。清鹹豐年間(1851-1861),兩園均遭兵火毀壞,同治六年,馮纘齋集兩園山石精粹,並添置一些太湖石,修築此園,同治十年初具規模。後又續建了亭台樓閣等,增設景點,並將其命名為綺園。解放後馮氏將園林獻給了國家,1960年10日至1961年10月闢為嘉興專署工人療養院。1967年重修,更名為海鹽人民公園。1980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6月復名綺園,1990年列為省重點文保單位。 綺園前為宅院,現存三樂堂等建築。三樂堂為九開間二層樓,前後皆天井,在磚雕門斗上飾飛椽斗拱、隱堂匾額“竹苞松茂”等。所謂“三樂”,為“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人,一樂也;父母兄弟俱在,二樂也;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樂也。”陳從周教授為三樂堂題額。 宅後為園林,占地10000平方米,水面約2000平方米,樹木遮蓋約7000平方米。園內以樹木山池為主,古木參天,山、水、竹、木、廳、亭、閣、橋、隧道、飛梁等布局精美,錯落有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各得其宜。

文化價值

綺園園主馮纘齋系清代詩人、劇作家黃燮清之次婿,黃家先後擁有拙宜園和硯園,黃燮清將兩園作為次女黃秀陪奩。清鹹豐年間(1851-1861),兩園均遭兵火毀壞,同治六年,馮纘齋集兩園山石精粹, 並添置一些太湖石,修築此園,同治十年初具規模。後又續建了亭台樓閣等,增設景點,並將其命名為綺園,意為“妝奩綺麗”。解放後馮纘齋後人將園林獻給了國家,1960年10月至1961年10月闢為嘉興專署工人療養院。1967年重修,更名為海鹽人民公園。1980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6月復名綺園,1990年列為省重點文保單位。

內部結構

綺園綺園
綺園前為宅院,現存三樂堂等建築。三樂堂為九開間二層樓,前後皆天井,在磚雕門斗上飾飛椽斗拱、隱堂匾額“竹苞松茂”等。所謂的“三樂”,為“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人,一樂也;父母兄弟俱在,二樂也;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樂也。”陳從周教授為三樂堂題額。宅後為園林,占地10000平方米,水面約2000平方米, 樹木遮蓋約7000平方米。園內以樹木山池為主,古木參天,山、水、竹、木、廳、亭、閣、橋、隧道、飛梁等布局精美,錯落有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各得其宜。進園為一座四面軒敞的花廳“樹百堂”。廳前一灣流水。繞廳圍山東流,穿洞至山後大池,廳前池上架有曲橋,與隔水相望的堤岸、假山相映成趣,廳後障以小山,山上怪石嶙峋,廳西北面一奇石“美女照鏡”,“鏡”者,石頸項處有一圓孔,清晨,孔中光耀四射流光如鏡;“美人”者,一喻石之美,二喻遊人情緒之美。遊人觀景如美人照鏡。山後池水明澈如鏡,池東岸有“醉吟亭”;西北有“臨波水榭”,過虹橋沿堤向北,路隨山轉,古藤匍匐,竹徑蹬道,盤鏇而上,山頂有“小隱亭”,為全園最高點。2001年06月25日,綺園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造園藝術

綺園綺園
整個園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疊山理水園論。其特點是以樹木山池為主,略點綴建築,與今日以風景為主的造園手法相近;園自成一區,不附屬於住宅區;用大面積水域,以聚為主,散為輔,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大假山前後皆有丘壑,與蘇州園林因面積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不同。園從西側入口,中建花廳,前架曲橋,隔池築假山,水繞廳東流向北,布局與蘇州拙政園相近,水穿洞至後部大池。園內有潭影九曲、蝶來滴翠、晨曦罨畫、海月小隱、古藤盤雲、幽谷聽琴、風荷夕照、美人照鏡、百鳥鳴春、泥香三樂等景點。其游徑有山洞、 岸道、飛梁、小船及低於地面的隧道等組成,構成了複雜的迷境,為江南園林所僅見。園內假山分成前、中、後三區,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詩境。園內建築“潭影軒”、“小隱亭”、“滴翠亭”、“風荷軒”為建園點綴,更為遊人提供休憩之處。園內小橋有九曲橋、四劍橋、罨畫橋聯結山水,更構成獨立的景致。如四劍橋由三跨石板構成,為我國園林橋景的孤例,罨畫橋為石拱橋,將園中湖水分為兩界,拱旁有聯“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與周邊景物構成如詩畫境。園南為住宅“三樂堂”,為白牆黑瓦七樓七底的典型江南民居,與園林相得益彰。

地理位置

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綺園,位於海鹽縣城武原鎮東區。該園建於清鹹豐年間,園內以樹木山池為主,略略點綴建築,形成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布局,以其精緻典雅而聞名於世。綺園門票:5元。

特點

(一)以樹木山池為主,略略點綴建築,與今日以風景為主的造園手法相近;(二)園雖為宅園,但因其面積較大,而自成一區,相對獨立;(三)用大面積水,以聚為主,散為輔,形成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布局。(四)東北大假山前後皆有丘壑,不像蘇州園林因面積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總之,該園規模較大,保存較好,是不可多得的造園佳構。在浙江現有的私家古典園林中實屬代表之作。

山東·菏澤·綺園

清代建設,位於曹州城南,占地5畝,中辟南北小徑,兩旁盡植牡丹,株距5尺。牡丹花開時,前來觀賞者終日不斷。綺園主人晁國乾著有《綺園牡丹譜》,今已失傳。晁國乾的表叔、貫城教諭劉輝曉於道光十九年寫的《綺園牡丹譜記》,有手抄本傳世。該園現已不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