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

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

《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是2016年4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龐引明、張紹華、宋俊典。

內容簡介

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傳統金融行業與網際網路精神相結合的新興產物,近年來可謂風生水起,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已不容小覷。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從理論高度審視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的方方面面,是《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所關注的內容。《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從金融業務、客戶服務、金融監管、信息技術、大數據和金融本質6 個維度深入剖析網際網路金融的內涵,闡明了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的相互關係,描述了網際網路金融環境下的大數據結構、元數據和大數據套用架構,分享了大數據分析模型在網際網路金融風控中的套用,以及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發展展望。《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對網際網路、金融及大數據領域相關人士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內容提要

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傳統金融行業與網際網路精神相結合的新興產物,近年來可謂風生水起,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已不容小覷。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從理論高度審視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的方方面面,是《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所關注的內容。《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從金融業務、客戶服務、金融監管、信息技術、大數據和金融本質6 個維度深入剖析網際網路金融的內涵,闡明了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的相互關係,描述了網際網路金融環境下的大數據結構、元數據和大數據套用架構,分享了大數據分析模型在網際網路金融風控中的套用,以及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發展展望。《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對網際網路、金融及大數據領域相關人士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章

觀察網際網路金融的六個維度

1.1 金融業務:傳播手段和顛覆效果 / 2

1.2 金融客戶:金融普惠化和金融民主化 / 11

1.3 金融監管:風險控制的複雜化 / 13

1.4 信息技術:網際網路基因導致的粒度混合化 / 25

1.5 大數據:數據碎片化和信息立體化 / 36

1.6 金融的本質:回歸本源化帶來的融資新模式 / 44

第2 章

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的相互關係

2.1 人類數據科學的發展歷程及大數據處理的歷史 / 47

2.2 網際網路金融產生大數據和大數據處理需求 / 56

2.3 大數據分析支撐網際網路金融在多方面快速發展 / 58

2.4 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大數據處理面臨的挑戰 / 59

第3 章

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複雜的大數據結構

3.1 大數據領域主流數據結構 / 62

3.2 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 / 66

3.3 流數據 / 76

3.4 時空數據 / 80

3.5 感測數據和全息數據處理 / 84

第4 章

元數據及其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套用

4.1 元數據的基本概念 / 87

4.2 XML 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結構 / 100

4.3 基於XML 的元數據模型描述和套用 / 108

4.4 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元數據描述分析 / 123

第5 章

面向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數據套用架構

5.1 大數據套用概述 / 132

5.2 網際網路金融大數據套用研究 / 134

5.3 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模式及平台研究 / 139

5.4 基於大數據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創新 / 144

第6 章

網際網路金融的風控模型

6.1 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風險分析 / 150

6.2 基於圖的網際網路金融風控模型 / 161

6.3 基於集合論的網際網路金融風控模型 / 171

第7 章

面向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數據分析處理

7.1 大數據採集與存儲 / 177

7.2 大數據分析與挖掘 / 188

7.3 SaaS 與網際網路金融大數據 / 202

7.4 物聯網金融大數據 / 206

第8 章

網際網路金融及大數據發展展望

8.1 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趨勢 / 209

8.2 大數據的發展趨勢及展望 / 211

參考文獻 / 216

精彩節摘

推薦序一

網際網路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業態,它不是網際網路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金融模式和新業務形態,它對當前國家經濟轉型和“網際網路+”計畫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從事金融業務所採用的渠道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網際網路金融參與者深諳網際網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了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網際網路金融能夠對傳統金融形成非常有益的補充,為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期,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迅猛,一方面,各類網際網路金融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類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琳琅滿目。另一方面,不斷出現網際網路金融平台提現困難甚至倒閉的現狀,真可謂冰火二重天。我們密切關注網際網路金融的行業態勢,看到了這一行業的巨大價值,也順勢成立了綠地網際網路金融平台,但是我們覺得網際網路金融野蠻生長的態勢應該穩中求進,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適當的金融監管,行業的持續發展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持。

本文從專業的視角詳細解讀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分析的相關理論,並結合大數據技術的套用,全面系統地分析了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控制模型,從一定程度上解決網際網路金融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我相信,本書的出版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綠地集團副總裁 綠地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

耿靖

推薦序二

數據是“網際網路+”的基礎,只要有網際網路的套用,就會產生海量的數據沉澱,形成大數據。過去,在行業與行業之間,政府各個部門之間,數據都是局限的、難以共享的。如果可以把涉及商業、農業、民政、醫療等不同領域的數據進行匯集、聚合、打通,形成一個共享、開放的大數據,將對經濟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

金融行業一直是大數據的重要產生者和消費者。金融系統中涉及的賬戶、交易、價格、風控、投資分析等都可以成為數據的來源。同時,金融行業也高度依賴數據,依賴數據進行風險測量,依賴數據進行產品定價。因此,可以認為金融業是數據驅動的行業。

在網際網路金融環境中,大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核心資產,對它的分析和使用,將會極大地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了解客戶,與客戶建立更良好的客戶關係管理,同時可以根據數據分析進行精準行銷。大數據分析日益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利器,沒有大數據分析,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發展缺少智力和理性基礎;離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土壤,大數據分析難以體現其套用價值和發揮其用武之地。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產生了數量大、結構複雜、格式多樣、時間和空間多維度的大數據流,同時也對數據分析的實時性、準確性、定製化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本文深入分析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大數據結構、構建了面向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數據套用架構、建立網際網路金融的風控模型和徵信框架,是國內少有的系統分析大數據與網際網路金融的理論書籍。相信本書的出版可以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阿里巴巴副總裁 阿里研究院院長

高紅冰

推薦序三

作為最近幾年在媒體上出現頻率最高的熱門辭彙,大眾對“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的討論,一直都超乎尋常的熱烈。儘管網際網路金融只是金融業在網際網路時代商業模式轉型的一種過渡性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正從業務渠道、成本結構、運營效率及贏利模式等諸多方面改變金融行業。當然,這一切的充分實現,都需要以一個完善、多元化徵信體系的建立為前提。這可以包含央行徵信信息、社交、電商及其他網路行為等大數據,全面真實、客觀可靠、開放分享的數據體系,以及在此基礎上展開的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必將大幅降低信息不對稱,從而有效緩解國內個人和中小企業獲取金融服務既困難又昂貴的問題,進而提升中國金融運行的效率。因此,對於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的研究,尤其是從實務操作角度進行的有益探討,其社會需求的急迫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重要性就愈發凸顯。

當下,市面上存在一些分別以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為主題展開分析的書籍,但或許受制於新興及跨學科交叉領域研究的難度,從大數據分析的角度探討網際網路金融運行的國內著作目前當屬鳳毛麟角。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領域資深的行業專家,作者不僅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而且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因此,本書融合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所涉及的多學科知識,不僅寫出了理論的高度,同時也寫出了實踐的深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也是作者長期踐行跨學科研究,推動協同創新的產物。

本書兼顧理論沉澱與實踐創新,將跨學科融合的思維貫穿全程,以獨特的視角觀察和研究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分析的相互關係,並從網際網路金融環境下的大數據套用及大數據分析支持下的網際網路金融兩大角度出發,重點研究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大數據結構、具體套用及架構,同時建立了網際網路金融的風控模型,也就大數據分析處理相關的套用展開探討,針對如何解決網際網路金融實踐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獨特見解。

本書記錄了作者在長期一線工作實踐過程中的理解和思考,對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分析領域進行了有意義的探討和總結。相信它能給相關領域的學者、從業人員、有興趣了解或有志進入該領域的人士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引發一些新的思考,進而推動實踐,共同促進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

林采宜

2015 年11 月

推薦序四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被人們公認為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要素,企業的重要資產,數據洞察力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金融行業作為大數據的重要產生者和消費者,收集和加工數據成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重要的基礎工作。

在競爭日益加劇,環境日益複雜的經濟形勢下,通過對大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利用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方法,對所要授信的個人或企業進行充分有效的評估,建立完善的徵信和風險評估體系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必備的基本功。能否利用大數據構建一個完善的風險識別和評估系統,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

在網際網路金融大環境下,通過對數據的收集、規整、分析和挖掘,以數據信息為基礎建立客戶經理工作管理平台,推動客戶的精準行銷,建立端到端的行銷管理流程,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客戶和開拓市場。在與客戶建立初步合作意向後,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客戶風險評級模型,充分評估客戶的信用風險水平,幫助金融機構準確定位客戶的風險水平,提高抗風險識別和風險管理能力。

本書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特點,剖析了大數據與網際網路金融的關係,概述了大數據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中的套用,構建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內的大數據分析框架和徵信評估模型,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本書為大數據和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和技術實踐,是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內不可多得的好書。另外,本書對於大數據相關的技術和發展前景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可以作為這方面知識的參考書籍。

吉貝克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千人計畫”入選人

中科院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XBRL 中國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劉世平

推薦序五

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是當前最熱的兩個名詞,網際網路金融代表金融業務的最新發展方向,而大數據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形成的一種新的技術手段。正是大數據技術在數據獲取、處理和分析技術上突破性的進展,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前提。目前,對大數據技術論述的論文和書籍已經比較多了,但是在網際網路金融的背景下,對大數據技術進行論述的書籍還不多。由於大數據是一個和套用背景高度結合的技術,因此本書的撰寫

對大數據技術和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的作者是三位活躍在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領域第一線的技術和管理人員,他們具有深厚的計算機和大數據技術基礎,同時他們對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有著創造性地理解,所以他們的組合為本書的成功撰寫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書的內容從網際網路金融出發,對大數據處理技術和網際網路金融及其關聯模式進行了系統介紹。特別是作者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六個維度進行了論述,很好地說明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內涵和基礎,也明確了大數據在網際網路金融中的作用。進而針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業務需要從數據採集、預處理、元數據管理、存儲管理、分析等角度對大數據技術進行系統的論述,特別對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控制及特殊的大數據處理方式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本書是少有的將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技術進行系統地融合的著作,相信本書的出版將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從業人員和大數據套用的技術人員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復旦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汪衛教授

前言

本書的作者都是工作在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領域第一線的人員,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作者們希望能以此書為契機,記錄目前工作實踐的理解和思考,給業內同行、專家學者、在校學生等帶來一些新的思路和實踐途徑,進而能夠共同在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分析領域進行探索、嘗試和歸納總結,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向上,走出一條清晰而又合乎邏輯的業務與技術結合之路。

本書在內容上,從獨特的視角審視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分析。其一,從一定理論高度,結合信息技術的套用,巨觀分析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控制模型和徵信框架,並結合大數據共性技術的研究,進行理論上的思考和實踐上的創新,解決部分網際網路金融面臨的共性問題;其二,本書擬從網際網路金融環境下的大數據套用,以及大數據分析支持下的網際網路金融兩個角度,抽象出大數據分析的共性特徵、模型等,從而為諸如網際網路金融風控相關問題提供解決之道。

本書的寫作思路是,在網際網路金融和大數據分析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的理論和套用分析,將工作一線的實踐,以及實踐過程中的理論思考也寫入本書,供讀者細細品讀和思考。

本書作為電子工業出版社規劃出版的“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項目“大數據叢書”中的一本,它針對的讀者對象主要是:經濟金融專業、管理科學和工程專業、信息技術類專業的大學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骨幹人員,金融單位的大數據分析和信息技術人員,網際網路公司金融板塊和大數據分析從業者,以及對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有興趣、有志進入這一領域的各類人士。

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的分析相得益彰。大數據分析日益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利器,沒有大數據分析,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發展將缺少智力和理性基礎;離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土壤,大數據分析則難以體現其套用價值和發揮其用武之地。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產生了數量大、結構複雜、格式多樣、時間和空間多維度的大數據流,同時也對數據分析的實時性、準確性、定製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釐清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大數據結構,構建面向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數據套用架構,建立網際網路金融的風控模型和徵信框架,並開展相關的套用,是本書的主要工作。

在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和大數據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儘管作者全部工作在一線,也難免會有所疏漏;更重要的是,該領域內人才濟濟,各類精英正不斷躊躇滿志地進入這一藍海領域。所以,如果本書在理論方法、論述手段、基本結論方面有什麼錯誤和局限,首先希望能夠得到各界巨擘的指導和斧正;其次,希望本書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讀者的討論和思考、推動實踐,共同推動該領域的工作向前進。

本書共八章。第1~3 章、第6 章主要由龐引明博士撰寫,第4 章、第5章、第7 章和第8 章主要由張紹華博士、宋俊典博士撰寫。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戴炳榮、楊琳、高洪美、趙增奎、陳美等人參與了具體章節的編寫,在此對各位的努力和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寫書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單純從收益上來看,這與作者所從事的行業收益不成比例,但是書籍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工程,總得有人做,我們願意為之貢獻我們的精力、智慧和時間。

希望本書能夠有益於您——我們的讀者。

龐引明 張紹華 宋俊典

2015 年夏於上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