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

網路媒體

網路媒體和傳統的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一樣,都是傳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載體。與傳統的音視頻設備採用的工作方式不同,網路媒體依賴IT設備開發商們提供的技術和設備來傳輸、存儲和處理音視頻信號。最流行的傳統的SDI(串型數字)傳輸方式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網路交換特性,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可能利用SDI創建類似乙太網和IP(網際網路協定)所提供的部分網路功能。所以,視頻行業中的網路媒體技術就應運而生。

什麼是網路媒體技術?

與傳統的音視頻設備採用的工作方式不同,網路媒體依賴IT設備開發商們提供的技術和設備來傳輸、存儲和處理音視頻信號。非常不幸,最流行的傳統的SDI(串型數字)傳輸方式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網路交換特性。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可能利用SDI創建類似乙太網和IP(網際網路協定)所提供的部分網路功能。所以,視頻行業中的網路媒體技術就應運而生,歸納起來,下方面這些工作方式或概念將使用到網路媒體:

網路媒體網路媒體

●直接到磁碟的上載(採集)、編輯或播出。

●100%兼容的檔案傳輸模式。

●音視頻信號做為數據檔案被存儲——不是傳統的錄象帶存儲方式。

●WAN和LAN②的網路連線,使用乙太網、光纖通道、SONE/SDH及相應的交換機等IT技術的媒體傳輸的路由分配。

●網路音視頻系統的組成要素——IT與傳統音視頻設備的銜接。

●上載連線埠、編輯工作站、數據伺服器、高速快取設備、播出連線埠、代理素材工作站、音視頻工作站等。

上面的配置在巨觀上展示了IT技術是如何做為核心技術被集成進音視頻處理領域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上載和輸出都使用標準的傳統音視頻模式,但其他的環節的處理則使用IT技術。

定義

網路媒體和傳統的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一樣,都是傳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載體。

優勢傳播

與其它媒體比較,網路媒體主要有以下優勢:1、傳播範圍最廣:全球性傳統媒體無論是電視、報刊、廣播還是燈箱海報,都不能跨越地區限制,只能對某一特定地區產生影響。但任何信息一旦進入Internet,分布在近200個國家的近2億Internet用戶都可以在他們的計算機上看到。從這個意義上講Internet是最具有全球影響的高科技媒體。

網路媒體網路媒體

2、保留時間長: 全天候(常年)報紙廣告只能保留一天,電台、電視台廣告甚至只保留幾十秒,幾秒,Internet上發布的商業信息一般是以月或年為單位。一旦信息進入Internet,這些信息就可以一天24小時,一年365 天不間斷地展現在網上,以供人們隨時隨地查詢。

3、信息數據龐大:全面性影象、動畫、聲音、文字;涉及政府、企業、教育等各行各業;寫文章、搞研究、查資料,找客戶、建市場、信息流、物流……。

4、開放性強: 全方位

5、操作方便簡單:傻瓜化僅滑鼠點點,瀏覽、搜尋、查詢、記錄、下單、購物、聊天、談判、交易、娛樂,報關、報稅等,輕鬆實現,跟發傳真、打電話一樣簡單。

6、互動性溝通性強:全動態互動性是網際網路媒體的最大優勢,它不同於電視、電台的信息單向傳播,而是信息互動傳播,用戶可以獲取他們認為有用的信息,廠商也可以隨時得到寶貴的用戶反饋信息。以往用戶對於傳統媒體的廣告,大多是被動接受,不易產生效果。但在Internet上,大多數來訪問網上站點的人都是懷有興趣和目的來查詢的,成交的可能性極高。

7、成本低、效率高:最經濟電台、電視台的廣告雖然以秒計算,但費用也動輒成千上萬,報刊廣告也不菲,超出多數單位個人的承受力。Internet由於節省了報刊的印刷和電台、電視台昂貴的製作費用,成本大大降低,使大多數單位、個人都可以承受。網上訪問,去杭州跟去紐約,沒有區別。

8、強烈的感官性:全接觸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像---多媒體手段使消費者能親身體驗產品、服務與品牌。這種以圖、文、聲、像的形式,傳送大量感官的信息,讓顧客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務,並能在網上預訂、交易與結算,將更大增強網路廣告的實效。

網路的優勢

下面的圖例表明了傳統視頻與網路技術結合的六大主要原因: 網路技術的優勢

配置1與傳統的工作模式相比,這裡的每一項優勢都可以節約時間和金錢。讓我們從1點鐘的位置開始順時針地分析每一項內容:

●快速數據存取——網路媒體技術可以讓本地和遠程的用戶迅速地採集、編輯、瀏覽、播出音視頻素材,通過直接到磁碟的模式或檔案傳輸模式,媒體資產能夠迅速地被編輯節點套用。

●很少或不使用磁帶工作方式——音視頻媒體資產都存放在磁碟上(可以是近線或離線的存儲設備)或通過光碟庫和磁帶庫的機械手來實現資產的存取。基於當前的需要,攜帶型錄象機的錄像帶在今後數年內可能還要扮演主要的存儲角色,直到基於磁碟或光碟的硬碟攝像機成熟。

●發布、發行工作流程——在這方面媒體檔案有巨大的優勢。過去傳統設備受物理和地理條件限制的狀況被徹底改變。通過LAN和WAN的網路連線,我們可以創建虛擬的設備環境。你可以想像這樣的工作方式:在東京上載素材,在紐約完成編輯,在倫敦進行播出。這種工作流程不是夢想。許多這樣的網路系統已經投入實際套用,並提供著相同或更強大的功能。

●線上和離線的海量硬碟存儲技術將始終推動著視頻行業的發展。此外,即便不將某種特定的音視頻格式的媒體類型(例如D1和D5格式)用於存檔處理,媒體操作的選擇也被新的存儲技術擴展了。用戶可以將視頻做為數據存儲,也可以選擇任何檔案格式的存儲方式(如DVD糟片、數據流磁帶、長期的離線硬碟存儲等等)。

●媒體資產管理——資產的分類、瀏覽、查詢和投入使用。有大量的程式可以實現這些功能,IT的管理模式使得MAM(媒體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在多種模式下得到實現。

●IT技術框架的基本要素——涉及許多設備的性能和成本等內容(見下面)。

到底將IT技術套用到廣播電視播出及後期製作領域有什麼好處呢?

這裡有三條重要的曲線可以闡明我們從中所獲得的利益。

1.乙太網絡、光纖通道、交換機和存儲設備的成本下降曲線(趨勢):

a.到2003年,普通LAN網的每個節點成本為30美元。

b.IP路由器的成本和性能在隨時得到改善。

c.硬碟驅動器的單位GB成本大約達到1美元/GB。到2003年,已經有了300GB的海量硬碟。一個帶有8個硬碟的小陣列將能夠以8MB/秒的壓縮比裝載300部電影。存儲容量的提高是視頻技術向IT領域過度的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2. 網路性能的上升曲線(趨勢)。

a. 到2003年,千兆交換機已經可以處理每秒10Gb數據,千兆乙太網已經隨處可見。光纖通道的頻寬已經達到2Gb/秒。

b. 摩爾定律指出,許多電子產品每隔大約18個月性能就會翻番。這也為視頻行業媒體處理能力的發展帶來了光明的前景。

3. 網路互通的擴展曲線(趨勢)。

a. 乙太網和WAN網的連線比比皆是。鄉鎮、大都市和國際間建立了靈活的網路連線。DSL和數據機分別在低速終端和高速終端(SONET/SDH OC-768,提供40Gb/秒的傳輸率)上得到套用。

b. Metcalf定律曾經預言節點的網路性能與節點的數量的平方根成比例關係,所以連線的節點越多越好的說法顯然是個騙局。

讓我們稍微離題一會兒,討論一下網路高速連通的性能。

使用不同波長的光纖多路分割技術,朗訊公司的和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WDM光收發機能夠在一組標準光纖中以大約40000Gb/秒的速率傳輸數據。如果使用1000種不同波長的光信號,每個光信號可以承載一組OC-768的數據,他們估計每組標準光纖都可以達到40Tb/秒的天文數字的傳輸率。

讓我們假設我們已經將大量的電影和節目以4Mb/秒的碼流編碼為MPEG格式的媒體檔案。在這個碼流下,一個單獨的光纖可以同時傳輸一千萬個不同的節目。因為一組光纜中通常可以裝載200多條標準的光纖,所以,一條蛇型電纜能夠為2億家庭服務,每個家庭都可以接受單獨的節目。哇!多么多的頻道,多么少的用戶啊。驚訝嗎?是的,而且明天的技術保證比現在擁有更大的頻寬。這條雙曲線(用戶和?些網路技術的優勢極大地改變。繫緊你的安全帶,面對一馬平川,上路吧!

讓IP在實時方式下工作

對於 IT網路技術的最多的批評是它缺乏真正的同步傳輸功能(就象普通的串型數字連線那樣,SDI 259M)。許多人吵鬧:“ IT不是為視頻準備的大餐。”公平地說,IT的確不是專門為視頻設計的,但能夠通過一種合理的方式將其轉換為視頻的工具,滿足那些視頻開發商們的諸多要求。確實在許多場合SDI是人們的首選連線方式,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普及的視頻軟體已經能夠移植到IT的技術框架內。什麼樣的套用軟體可以使用IT的技術呢?配置2展示了這些應用程式的分類。

能夠與IT友好結合的視頻套用領域

●音視頻採集/播出

●媒體素材的實時處理——特技、劃像、合成等

●編輯工作站,代理素材的瀏覽

●存儲系統,資料庫存檔

●容錯系統——NSPOF

●體育新聞節目的現場直播

●攝像機的連線

●同步、實時交換

配置2SDI在需要精確到幀的素材同步交換場合占據著統治地位。使用乙太網來承載攝象機的視頻素材是可能的,但往往得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可以預測的將來,SDI技術(包括它的連線)仍將在現場直播等領域占主導地位。但另一方面,目前也有許多場合已經可以套用IT的產品和技術。

在那些IT產品被套用的場合,視頻系統的設計者需要什麼特殊的IT技術規格嗎?是否有一個捷徑可以方便地用IT技術滿足我們視頻工作者的需求。答案就是正確地使用數據快取。通過正確設定LAN或WAN網路環節中音視頻數據節點的快取數量和容量,可以消除硬碟、IP的路由器,數據伺服器和其它網路資源的快取引起的問題。快取一方面是我們的朋友,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敵人。快取增加了信號的延遲,在許多音視頻設備中這種延遲需要被計量,並需要儘可能消除。所以只有通過明智地設定快取的的大小和選擇消除快取影響的方法,IT產品才可以實時、沒有錯誤地傳輸和處理音視頻數據。當然,管理快取是設備和它們的製造商的工作,最終用戶並不需要知道快取的存在。配置3展示了三種最重要的快取。

讓我們稱這些快取為向後預覽快取,環繞預覽快取和向前預覽快取。

讓IT/IP實時的工作

配置3讓我們來分析每一種快取的使用特性,前提是假設在所有的情況下快取都不會溢出或飽和。配置3中的系統是一個簡單地上載(採集)到存儲設備、離線編輯和從存儲設備直接播出的網路結構。它是一個基於NAS的網路結構,但對它的分析的原理同樣適用基於SAN的網路結構。NAS和SAN結構的最佳結合點將在本文的後面章節討論。向前預覽快取存放著最新被採集的音視頻數據,這些數據將被寫到硬碟介質上。這個快取,象其他兩個快取一樣,在使用上是有彈性的。當快取的一部分正在以恆定的速率(通過SDI採集視頻)被填充時,另一部則正在排空,以一種略微不規律的速率向磁碟陣列上寫數據。只要快取沒有枯竭或溢出,我們就一定能夠穩定地將所有輸入的數據存放到存儲設備上。這種快取存放的數據是比輸入信號稍微晚些或在其後面的數據,所以叫向後預覽快取(置後快取),它幫我們消除了磁碟讀寫時的不規律數據傳輸與SDI輸入時的恆定數據傳輸的矛盾。

環繞預覽快取能夠消除編輯中因為硬碟不規律的讀寫產生的數據延遲。許多非線性編輯設備都支持對時間線的掃劃功能。這種在時間指針附近來回跳躍逐幀瀏覽的功能就是依靠本地快取來完成的。想像一下,如果每次掃劃都直接從硬碟中調用這些幀畫面,用戶一定會感覺到時間的延遲。這樣的延遲在實際工作中是不應被感覺到的,所以需要本地的快取來存放硬碟讀寫的一些數據。當一台或多台編輯終端通過WAN網連線存儲設備時,連線環節的等待將變得讓人無法忍受,因此正確地使用快取來緩解這種等待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視頻信號的播出設備需要向前預覽快取。這種快取會預先按一定的順序讀取幾秒鐘的音視頻素材,然後在根據播出指令從快取中以平穩的速率播出節目。這種快取的工作方式類似於向後預覽快取。快取中的數據佇列就象是傳統錄象機上進行的預卷操作。快取中存放著即將輸出的數據,所以稱之為向前預覽快取名符其實。此外,在通過乙太網使用TCP/IP協定的工作環境中,向前預覽快取也可以很好地保證數據傳輸的質量。

在普通的上載——編輯——播出工作流程中,配置3所代表的是一種性能非常突出的實用結構。但如果對上載和播出有非常高的時效要求,那么整個系統數據吞吐的延遲性將限制一些設備的使用。所以在以IT技術為骨幹音視頻系統中,快取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很幸運,這種基於IT的系統所具備的廣泛的優勢要遠遠勝過快取帶來的問題。

為了獲得更高的性能和保證更高的穩定性,我們開發了一種快取和頻寬的管理協定,我們稱之為媒體資產服務協定。每一個連線NAS存儲設備的客戶端節點(例如配置3中的上載、編輯、播出節點)都使用MAS協定。MAS協定鼓勵每個客戶端節點都成為網路環境中的良好“市民”,讓它們不會消耗比分配給它們的網路資源和頻寬資源更多的資源。另外,MAS也會根據優先次序來處理系統頻寬資源的分配。例如,為了讓一個播出節點能夠實時播出音視頻素材,就需要保障它有足夠的頻寬資源,而相應的另一個從事後台檔案傳輸工作的節點就要讓位給播出節點,分配給它的頻寬資源就少多了。通過MAS的管理,良好的網路節點將有助於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性能的提高。

傳統媒體品牌傳播的局限性

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在品牌傳統的品牌公關傳播職能中,電視、報紙、雜誌等大眾傳統媒體一直是品牌公關傳播的主要方向,其所主要的職能也僅僅是進行品牌的公關傳播,遇到危機是就是簡單粗暴的封殺、威脅,以此來避免品牌被傳播出負面的危機等方面的訊息、新聞等,對於危機造成的本質原因藐視消費者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去認真的反省、承擔責任及改進;從過去的品牌公關傳播的時代來看,品牌公關傳播職能極為簡單,投投廣告、發發軟文、炒作企業經營者都是品牌公關傳播部門所信手拈來就能做的,遇到品牌被反映出問題就進行或者聯合媒體進行新聞封殺,或威脅媒體,或用上層高級官員行政干預等手段進行公關傳播危機處理,對於信息相對落後、媒體傳播方式單一的年代,此類方式見效快、花費少,既可以推卸品牌自身造成的責任,又可以順勢進行再傳播;但此類公關傳播方式對於品牌美譽度能造成極大的損傷,在產品供不用求、消費者還處於消費弱勢的時代,品牌的此類行為還顯示不出危機對於品牌美譽度的強大後遺症;如今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信息傳播方式多元化後,傳統媒體已經很難捂住品牌的質量、服務等問題和消費者聲討的傳播行為,僅僅進行傳統媒體的公關傳播也注定會讓品牌危機加速惡化,在危機面前品牌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