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類起源說新辨

《經典人類起源說新辨》,作者汪濟生,2004年12月1日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2月1日)
平裝: 19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6688472
條形碼: 9787806688472
尺寸: 20.8 x 14.4 x 1.2 cm
重量: 222 g

作者簡介

汪濟生,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上海市美學學會理事。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於復旦大學。留日八年。
論著:《美感的結構與功能》學林出版社,1984年出版《系統進化論美學觀》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內容簡介

《經典人類起源說新辨》的主要內容:人的起源問題是魅力無窮的。它對每一個樂于思考的人,都是一份揮之不去的牽念和關懷。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思考者和研究者,根據自己的推測、判斷和命題,構想出一幅幅大相逕庭的圖景,給自己的時代以深刻的影響。但這一問題又是異常艱深的。直至今天,可以說還沒有一個我國完全令人信服的答案。它的謎底,仍然藏在那由逝去的時傾家蕩產所構成的巨大而若隱若現的迷宮深處。不過儘管如此,在人類智慧曠日持久而愈益強大的聚焦之下,我們還是看到了那迷霧中的層巒疊嶂的漸漸顯豁,那形跡依稀的通幽曲徑也若斷又續。
對這一問題的探索,是有相當的特殊性的。我們面對的是已經遠逝的浩瀚時空。大自然以它那變動不居、喜新厭舊的脾性,把自己和自己的創造物的過去,或者毀滅重塑,或者改變得面目全非。

目錄

卷首語·代序
引言
第一章 對蔣孔陽及實踐美學派關於人和動物的界定的評價
1.1 動物是否不能進行感覺經驗的積累
1.2 動物是否沒有知覺表象能力
1.3 動物是否只能重複自己的本能
1.4 動物是否只能按條件反射活動
1.5 動物是否沒有情感反應能力
1.6 動物是否只有生理本能而沒有精神活動
1.7 動物是否沒有意識與自我意識
1.8 動動物否在自然面前永遠被動和無能
1.9 必須正視馬克思恩格斯在人與動物界定問題上的區別
第二章 關於人和動物的區別及其起源的當代探索
2.1 應從何處著手尋找人與動物的區別及其起源
2.2 最早的工具是否石器,最早的工具製造者是否人
2.3 在“製造工具”與“製造工具的工作”之間有否人、猿之界
2.4 “製造工具”與“使用口語”誰推動人類腦容量的急劇增長
2.5 口語活動急劇發展的表層之下本質性的過程是什麼
2.6 口語活動急劇發避孕藥的驅動性因素是什麼
2.7 自然力作為外因:社會化進程的背後又是是誰在驅動
2.8 自然力作為內因:人類祖先之成為人類祖先條件何來
第三章 對“勞動創造人說”的辨析與評估
3.1 學說中的邏輯自洽欠缺與學術政治化問題
3.2 現代科學進展對學說帶來的深刻衝擊
3.3 製造工具、社會化、口語三者的關——從猿到人起點的精確定位問題
附錄1 筆者與本書有關的幾篇論文目錄
附錄2 推薦與述評之一
附錄3 推薦與述評之二
附錄4 有關專家關於汪濟生著作的評論摘要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