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追夢

絲路追夢

走進大自然,走進人類文化的寶庫,走進人類淳美的心靈,尋找康樂,坦誠地追求真、善、美,讚美用勞動與智慧創造生活的美好。資深老記者王會紹與青年記者張革文合著的通訊散文集《絲路春訊》,像一隻報春鳥,向我們傳遞著春的喜訊,同時也在讀者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絲路春訊》共“分經濟傳遞“”、文化探訪“”、心靈絮語”三輯。

內容簡介

絲路春訊》共“分經濟傳遞“”、文化探訪“”、心靈絮語”三輯。在“ 經濟傳遞”中,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搏擊於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大潮中,並千方百計為國聚財的稅務戰士的群體形象;“ 文化探訪”則在讀者面前掛起了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畫“”、風情畫“”、人物畫”,它運用翔實的史料、生動而饒有趣味的筆觸,將絲綢之路上的名勝古蹟、民間傳說、名人高手刻畫得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在心靈絮語”中,作者張革文用極其抒情的筆調,描述了在他身邊發生的親情和友情。作者儘管已在城市工作多年,仍念念不忘《小屋邊的那棵沙棗樹》,因為它曾在仲夏“里撐開一片綠蔭”,使作者“ 苦讀的時光才會有綠色的夢想,跋涉得很累的腳步才有一個暫時歇息的樹蔭……這也就不難引發《回家》的欲望;《家有琴童》則把作者寄希望於孩子的眷戀之心,期望女兒成才的懇切之情,以及育兒的甘苦表達得淋漓盡致,使人讀後頗生同感。作者王會紹同樣傾吐了一腔對親人、對師友、對故鄉的思念、回憶之情。在《悠悠千古情》里,作者回想起當年回鄉探望父母后離別時的情景。母親站在巷口,哀怨的臉上沒有眼淚,木訥訥的,透露出心靈的孤獨和寂冷。她將綿綿的思緒交給了我遠去的腳步。我似乎又一次聽到母親的絮語:‘多少年頭沒有在家過年了’。”寥寥數筆,將一“位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慈母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慈母難忘,故鄉“的老屋”亦在作者的思念之中。學友從故鄉的來信和誠摯的話語,勾起了作者對“ 故鄉老屋的思念”,“ 老屋裡演繹了多少痛苦和艱難的故事《老屋情結》,它在作者的心靈深處留下了不滅的印象。此外其它篇章也寫得很有情韻。如《糧食呵糧食》,不無寫實價值《 三次上學》通過三次上學的不同境遇,揭示“了世事滄桑,人生變幻”以及某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境遇”。
總之《 絲路春訊》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語言樸素,文筆灑脫,感情真摯,論事明了,說理透徹,點評中肯。寫人有栩栩如生之貌,寫景有身臨其境之感。若非豐富的閱歷和敏銳的目光,以及紮實的文字功底,是很難寫出如此行雲流水、感人至深的作品來的。穆明祥《甘肅日報》1999年4月11日

圖書目錄

一、追尋綠的蹤跡
二、渴望綠蔭
三、水啊,水
四、眸山路
五、感受沙塵暴
六、回
七、投宿瑣記
八、尷尬的採訪
九、年輕多幸福
十、守候真情
十一、感受幸福
十二、山路彎彎
十三、夢從這裡起飛
十四、夢縈家鄉城堡
十五、放飛風箏
十六、端午節紀事
十七、遙望織女
十八、月到中秋分外明
十九、今又重陽
二十、 金秋賞菊
二十一、回味過年
二十一、故鄉解放之憶
二十二、祭奠向何方
二十三、搬家
二十四、書香繚繞
二十五、我的書櫥
二十六、期望
二十七、追求寧靜
二十八、晚霞
二十九、“名人”誤
三十、 路遇詐欺
三十一、品味羊羔肉
三十二、飲食恐懼症
三十三、奢靡的餐桌
三十四、 醒來吧,誠信
三十五、今宵夢圓
三十六、荷花清香送孫犁
三十七、喜讀《花生上市》
三十八、激情的絢麗畫卷
三十九、一樹紅花照碧海
四十、 濃濃家鄉情
四十一、文采炳蔚寫甘肅
四十二、歷史人物傳奇化
四十三、讀甘肅古今楹聯集
四十四、書中寶石藏書票
四十五、書上寶石頌敦煌
四十六、畫意融詩情
四十七、水墨淡雅詩情濃
四十八、敦煌情韻溢畫卷
四十九、深情墨彩寄西藏
五十、水墨沉雄意蘊深
五十一、隴原美的升華
五十二、揮毫落墨重雄渾
五十三、古樸魏碑見瀟灑
五十四、章草佳構
五十五、潑墨走筆雅韻長
五十六、濃烈的色彩 躍動的韻律
五十七、大氣磅礴 新意盎然
五十八、霞映牡丹別樣紅
五十九、一簾風雨一庭花
六十、 苦風之旅
六十一、山野的樂章
六十二、水墨神韻花鳥情
六十三、黃土地生命的律動
六十四、翰墨丹青迎千禧
六十五、甘肅文史的巨構
六十六、涼州會談:和平統一之碑
六十七、彩陶流韻千古情
六十八、藏經洞發現百年
六十九、敦煌學走進民間
七十、馬蹄寺素描
七十一、博大大佛
七十二、北石窟寺印
七十三、錦官城外柏森森
七十四、李白詩潤峨眉秀
七十五、千古神功都江堰
七十六、尋幽青城山
七十七、賞讀大足石刻
七十八、展開絢爛的茶文化畫卷
七十九、寒山寺夜半鐘聲
八十、釣魚台剪影
八十一、勝景嶗山入郵來
八十二、千山神遊
八十三、溫馨君子蘭
八十四、《詩經》中的隴原風貌
八十五、漢武拓邊留詩痕
八十六、西北出駿馬
八十七、夫妻贈答吐璣珠
八十八、趙壹疾邪寫名賦
八十九、蘇蕙巧織迴文詩
九十、 五涼詩存數張駿
九十一、雄闊蒼茫《涼州詞》
九十二、悲涼激越從軍行
九十三、李白詩風入玉關
九十四、詩中西涼樂舞
九十五、李約別樣從軍行
九十六、中唐邊塞詩人李益
九十七、權德輿詩文並茂
九十八、唐詩中的臨洮
九十九、涼州一曲垂青史
一百、 杜牧詩中河湟情
一百零一、李商隱登樓賦詩
一百零二、以景寓情牛松卿
一百零三、詞家之雋牛希濟
一百零四、驛邊拾翠
一百零五、題積石關
一百零六、西瓜入詩更甜爽
一百零七、張舜民入隴圖
一百零八、古詩讚洮硯
一百零九、陸游入夢詠涼州
一百一十、 解縉椽筆寫河州
一百一十一、李夢陽:撫時感事 雄渾沉鬱
一百一十二、胡纘宗詩壇奏秦聲
一百一十三、明曲巨擘數金鑾
一百一十四、浚谷詩文氣勢雄
一百一十五、李漁甘州行
一百一十六、宋琬詩蹤留秦州
一百一十七、詩才橫溢張康侯
一百一十八、詩思憫農鞏建豐
一百一十九、關隴詩傑胡
一百二十、 涼州葡萄紅醪香
一百二十一、武威景色入詩來
一百二十二、才華扼殺留遺音
一百二十三、張翽歌吟盼昇平
一百二十四、樸學華辭話邢澍
一百二十五、張澍譜吟隴上曲
一百二十六、零洪亮吉河西放歌
一百二十七、零郭楷清詞吟河西
一百二十八、零張和感事訴心聲
一百二十九、零貴清山意境
一百三十、 詩情暢達牛樹梅
一百三十一、張美如詩中有畫
一百三十二、林則徐賦詩出塞
一百三十三、蓮樵田園吟青音
一百三十四、寄慨無端朱克敬
一百三十五、悲劇人生傳詩聯
一百三十六、左公柳詩情
一百三十七、王權詩兩三事
一百三十八、憂國憂民任其昌
一百三十九、隴上鐵漢”安維峻
一百四十、 叔堅放喉雪山歌
一百四十一、詩中五泉山
一百四十二、五泉山人劉爾炘
一百四十二、于右任詠隴詩情

作者簡介

王會紹 1933年3月18日生,浙江溫州濱海的農村人。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職於甘肅日報社,先後任經濟部主任、編委,高級編輯。甘肅省文史研究館文史研究員。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自擇新聞專業學習。在未名湖畔度過五年時光,完成新聞學業外,熟稔古典文學,博覽中外名著。畢業時自願投身西北建設。1957年被分配到甘肅日報社編輯部,從事編輯、記者工作。30多年的新聞工作,寫有訊息、通訊、調查報告、評論、雜文、隨筆、散文、詩歌千餘篇。新聞作品被當代中國記者叢書甘肅分冊《祁連異彩》、《陽關新曲》、《隴原騰飛》所收錄,也為《大潮奔涌》、《播種希望》等通訊集收錄。著《絲路尋夢》、《絲路追夢》、合著《絲路春訊》通訊散文集,編著或合作編著、編注《蒙古族諺語》、《甘肅風物誌》、《傅玄陰鏗詩注》諸書。合作編著的《甘肅新縣誌便覽》、《愛我中華,愛我甘肅》分獲甘肅省社會科學獎。業餘愛好集郵,任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編著《民俗風情——郵票上的百科知識》、《絲路郵花》、合作編著《隴原郵華》、《甘肅集郵史萃》、《隴郵賞讀》,在全國或國際、世界郵展獲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