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狀角膜炎

絲狀角膜炎是一種眼疾的醫學名稱,是指角膜上皮部分剝脫,呈卷絲狀,一端附著在角膜表面,另一端呈游離狀態的病症。又被稱之為絲狀角膜病變。

疾病名稱

絲狀角膜炎 (又稱絲狀角膜病變filamentous keratitis)

疾病概述

角膜上皮部分剝脫,呈卷絲狀,一端附著在角膜表面,另一端呈游離狀態,稱為絲狀角膜病變。

病因

該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1.上皮細胞的異常增殖; 2.基底膜與前彈力膜接合異常; 3.類粘液形成過多,多見於乾眼病和腺病毒或單胞病毒感染,也可見於神經營養障礙性角膜炎,沙眼或胞疹引起的瘢痕性角膜結膜炎。此外角膜擦傷,戴角膜接觸鏡,內眼手術眼部包扎也可引起本病。

症狀體症

1.患眼異物感或摩擦感。 2.角膜表面可見數個上皮索條,一端固定,一端游離。 3.常合併角膜點狀上皮糜爛或表層點狀角膜炎。

診斷依據:

裂隙燈下可見角膜表面有上皮卷絲。

疾病描述

各種原因引起角膜表面出現由變性的上皮及粘液組成的絲狀物,均稱為絲狀角膜炎。

症狀體徵

有異物感,畏光流淚等。角膜上可見色澤較暗、捲曲的絲狀物,一端附著於角膜上皮層,另一端游離,可被推動。細絲長短不一,能被孟加拉紅染色。絲狀物可在不同位置反覆出現,一旦絲狀物脫落,段端附著處下方的角膜上皮缺損,可被螢光素染色。

疾病病因

與角膜上皮細胞異常增殖變性,及淚液的異常分泌,淚黏液形成過多相關誘發或加重因素:
乾眼,以水液缺乏型為主
角膜接觸鏡的配戴
一些眼部手術如角膜、晶狀體手術、及長期持續的眼局部或全身用藥如激素等
病毒感染、沙眼、角膜外傷、神經營養障礙性角膜炎

病理生理

各種原因引起。

診斷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可診斷。

治療

治療原則

1.去除誘因。 2.表麻下擦去角膜絲狀物。 3.角膜滑潤劑及抗菌素眼膏塗眼。

療效評價

1.治癒:角膜卷絲消失。 2.好轉:角膜卷絲減少。 3.未愈:角膜卷絲增多,刺激加重或無改善。專家提示:絲狀角膜病變的角膜卷絲輕者在數天內可自行消失,重者應到醫院處理,不要自行刮除或擦掉,以免造成角膜感染等嚴重後果。

治療方案

查找病因,對因治療。在表面麻醉後,機械拭去角膜絲狀物,然後結膜囊塗抗生素眼膏,包眼12-24h。適當套用抗生素眼液及眼膏,防止繼發感染。試用營養角膜上皮的藥物,適當口服維生素類藥。10%半胱氨酸可減低絲狀物粘性,有利於卷絲的去除。角膜上皮剝脫後,可配戴軟性角膜接觸鏡,以減輕症狀,同時點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

疾病預防

無特殊。

用藥安全

一般病例在表面麻醉後擦除角膜卷絲,塗抗菌素眼膏及素高捷療眼膏減少刺激,預防感染,口服維生素加強營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