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後骨關節炎

病因

內源性雌激素減少是絕經後骨關節炎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雌激素可通過對骨骼肌肌力的影響導致骨關節炎發病。通常情況下,人體各大關節的穩定性與骨骼肌力量密切相關。骨骼肌肌力下降可使前者的穩定性下降,引發運動過程中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應力增加,最終導致軟骨磨損,關節退變。雌激素還可以通過擴張肌肉血管增加血供,從而為肌肉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雌激素還可以通過改善神經細胞功能,對改善肌力發揮作用。

臨床表現

骨關節炎是中軸關節和外周關節最常見的疾病,多累及負重關節和手的小關節,如手、膝、髖、足、頸椎和腰椎關節,其中膝關節受累在臨床上最常見,手關節受累以遠端指間關節受累最為常見。老年人多見的為原發性骨關節炎,開始症狀一般不重,以後逐漸出現活動時疼痛及疲勞後疼痛。
骨關節炎的主要表現為受累關節的疼痛、腫脹、晨僵、關節積液及骨性肥大,可伴有活動時的骨擦音、功能障礙或畸形,關節疼痛為最主要的症狀。早期的疼痛發生在關節活動後,休息可緩解,晚期疼痛可在輕微活動甚至休息時出現,查體時可以發現關節壓痛、腫脹和畸形,在手、趾和膝關節可以觸及無症狀的骨凸出物。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有助於鑑別診斷。血常規、蛋白電泳、免疫複合物及血清補體等指標一般在正常範圍內。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現C反應蛋白和血沉輕度升高,類風濕因子(RF)及抗核抗體陰性。骨關節滑液檢查呈輕度炎性改變,滑液量增多,一般呈淡黃色、透明,時有渾濁和血性滲出。
2.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特點為非對稱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的骨質增生和骨贅形成、關節內游離體、關節變形及半脫位。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可觀察關節內及其周圍細微結構,提高骨關節炎的早期診斷率。
3.關節鏡檢查
可直接發現關節各種病變及關節功能障礙的影響,直接觀察各種組織變化,進行病理學檢查。但由於關節鏡屬於創傷性檢查,可能伴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應,不適用於絕經後婦女。

診斷

通過臨床表現及檢查可診斷。

治療

絕經後骨關節炎治療目的在於緩解疼痛、阻止和延緩疾病的發展及保護關節功能。主要包括物理治療、減輕關節負荷和藥物治療。目前治療OA包括控制症狀、改變病情的藥物及軟骨保護劑,可以單獨或合併使用。
1.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此類藥物可有效緩解疼痛等症狀,暫時改善關節功能,但不阻斷OA的進展。由於非甾體抗炎藥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及它對關節軟骨代謝可能產生的有害作用,絕經後骨關節炎患者應慎用此類藥物。
2.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HRT)
有研究表明,雌、孕激素連續聯合補充治療對絕經後膝OA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3.改善症狀的慢作用藥物
改善病情的藥物和軟骨保護劑具有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膠原酶活性的作用,一般起效慢,不良作用小,適合絕經後骨關節炎患者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