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地名]

紫雲[地名]

1998年紹興棠棣胡寶興從河南掘得,賣給棠棣劉金山,後又轉賣給紹興章洪剛、棠棣胡華元。

簡介

紫雲紫雲
紫 雲
(春蘭名品)
瓣型:多瓣
歷史:1998年紹興棠棣胡寶興從河南掘得,賣給棠棣劉金山,後又轉賣給紹興章洪剛、棠棣胡華元。

特徵

花瓣短闊,收根放角。花瓣數目為四至六瓣,蚌殼捧大圓舌。花初開 時為紫色,後為紫黃色,葶高花小。葉質硬,幅闊,葉尖起兜,直立。
紫 雲

地名

紫雲自治縣,地理位置於東徑105°55′-106°29′,北緯東徑25°21′-26°3′,東與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長順、羅甸兩縣為鄰,南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謨縣交界;西與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北靠西秀區。是安順黔南黔西南三地州交界……
紫雲自治縣國土總面積228,300公頃,人均占有土地0.68公頃,人口密度148人/平方公里。全縣耕地面積53,247公頃(注農業區劃數據),占全縣面積的23.4%,林業用地面積79,813公頃,占全縣土地面積的34.95%。現有草地面積34,187公頃,占全縣面積的15%,低於林地比重。水域面積1,433公頃,占全縣面……
紫雲自治縣,由於岩層以沉積為主,地質條件有利於外物礦物的形成,同時由於斷裂較多,局部地區成存在一定的內生礦物的賦存條件。已發現的礦產共10餘種,以非金屬礦為主,主要有大理石、煤、陶土、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石英、重晶石和汞。其中:大理石是重要的優勢礦產,主要分布於縣北部貓營和南部猴場……
紫雲自治縣是一塊旅遊資源豐富而拯待開發的處女地,由於地形複雜而岩溶發育強烈,天然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觀,加之是多民族聚居地,歷史的變遷,亦有甚多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

行政區劃

紫雲自治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屬安順市,國土面積2280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33.6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3.02萬人,轄5鎮7鄉,228個村(居)委會,1998個村民組。
松山鎮,鎮人民政府駐地城關,地理坐標東經106005/,北緯25045/。面積174.29平方公里,轄31個村(居)委會,202個村民組,13267戶,55768人。該鎮是縣人民政府駐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水塘鎮,位於縣境南面,鎮人民政府駐地沙戈村,距縣城25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013/,北緯25038/。面積176.52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148個村民組,5209戶,22678人
猴場鎮,位於縣境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猴場村,距縣城44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015/,北緯25030/。面積216.9平方公里,轄26個村委會,226個村民組,7527戶,35471人。
貓營鎮,位於縣境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貓營村,距縣城30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005/,北緯25058/。面積2285.44平方公里,轄24個村委會,238個村民組,9628戶,41680人。
板當鎮,位於縣境東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青山村,距縣城36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014/,北緯25052/。面積213.52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289個村民組,9419戶,42004人。
白石岩鄉,位於縣境西面,鄉人民政府駐地白石岩村,距縣城17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5057/,北緯25049/。面積143平方公里,轄13個村會,78個村民組,3474戶,15275人。
宗地鄉,位於縣境東南面,鄉人民政府駐地宗地村,距縣城40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019/,北緯25026/。面積287.7平方公里,轄22個委會,217個村民組,6446戶,29637人。
大營鄉,位於縣境東南方向,鄉人民政府駐地大營村,距縣城51公里,地理坐標106019/,北緯25029/。面積190.58平方公里,轄19個村委會,178個村民組,5159戶,23977人。
四大寨鄉,位於縣境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馬安營村,距縣城62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01/,北緯25035/。面積135平方公里,轄17個村委會,93個村民組,3673戶,18574人。
壩羊鄉,位於縣境東北角,鄉人民政府駐地壩羊村,距縣城57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015/,北緯25059/。面積162.7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172個村民組,3972戶,18038人。
火花鄉,位於縣境西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火烘村,距縣城20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003/,北緯25042/。面積163.8平方公里,轄17個村委會,107個村民組,4696戶,23129人。
達邦鄉,位於縣境東南隅,鄉人民政府駐地達邦場壩,距縣城33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5058/,北緯25038/。面積130.54平方公里,轄8個村委會,48個村民組,2090戶,10160人。

歷史沿革

歷史上殷周時屬鬼方瞎地,戰國屬夜郎國,晉屬夜郎郡,唐朝時期為降為縣,宋朝時為和武洲,元朝時於今縣境火花羅黎寨置和引洲,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置康佐長官司,隸安順洲,
清雍正八年(1730年)於今縣城置歸化廳,置歸化工理苗府,意指苗胞多辦實事(苗族)夷胞少(布依族)。故稱歸化理苗府。後因江漢同胞寓籍日眾,名實不符,乃清光緒末年改稱歸化理民府,"歸化"二字意指使苗夷胞"歸化""造化"。
民國二年(1913年)改廳為縣,因"歸化"二字含意欠雅,遂以城西有紫雲洞,改名為紫雲縣。
解放後,1949年--1955年隸屬安順專區,1956年--1957年劃歸黔東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58年--1960年撤銷紫雲縣,將縣城北部化歸長順縣,南部劃歸望謨縣。1961年恢復紫雲縣建置,1966年11月建立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