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萱[多年生草本植物]

紫萱[多年生草本植物]

紫萱,又名萱草、忘憂草、黃花菜。 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蔔素、胺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蔔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後或產後的調補品。 黃花菜常與黑木耳等齋菜配搭同烹,也可與蛋、雞、肉等做湯吃或炒食,營養豐富。

典故

萱草,一個名叫“紫萱”,又一個名叫“忘憂草”。吳地的書生們叫它“療愁”。嵇康《養生論》說:“萱草忘憂”。

吳中書生謂之療愁。嵇康《養生論》云:“萱草忘憂”。(出《述異記》) 人們用來佐膳的黃花菜,學名為萱草。大約已栽種了兩千多年,是我國特有的土產。據《詩經》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藉以解愁忘忙,從此世人稱之為“忘憂草”。
該婦人到底能忘憂多少,別人難以相知。但她參喜愛萱草,真可謂頗有見地。在百合科的同宗姐妹中,萱草並非名門望族,乃不過是位“小家閨秀”。觀其外表,葉片細長,花為筒狀,每朵6瓣,向外展張,花色桔紅,一般每葶著生數朵,從夏到秋,開個不停,可惜晨開暮閉,匆匆謝去。據花卉鑑賞家認為,萱草翠葉萋萋,著花秀秀,煥發出一種外柔內剛、端莊雅達的風采,教人感到親切和藹,賞心悅目。難怪古人把它比喻為慈母的音容。蘇東坡曾賦日:“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愛心。白居易也有過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為他晚年的知己劉禹錫屢遭貶謫的身世予以勸慰。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一棵區區無名小花,本身並無含有任何解憂的元素,只不過在觀賞之際,助人轉移情感,稍散一時之悶,略忘片刻之憂而已。在50年代,據聞敬愛的董必武同志在公差外地時,寄給夫人何連芝四句道:“貽我含笑花,報以忘憂草,莫憂兒女事,常笑偕吾老”,以此勸慰她勿再為家事多憂。綜觀常吃人間煙火的凡人,能夠完全無憂者恐怕為數不多。何況天下間還有不少仁人志士常為國家的命運而憂,為民間的疾苦而慮。可見該憂的還得要憂,該忘的就讓它忘了吧!

營養

黃花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 黃花菜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蔔素、胺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蔔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後或產後的調補品。 黃花菜常與黑木耳等齋菜配搭同烹,也可與蛋、雞、肉等做湯吃或炒食,營養豐富。
但鮮黃花菜中含有一種“秋水仙鹼”的物質,它本身雖無毒,但經過腸胃道的吸收,在體內氧化為“二秋水仙鹼”,則具有較大的毒性。所以在食用鮮品時,每次不要多吃。由於鮮黃花菜的有毒成份在高溫60度時可減弱或消失,因此食用時,應先將鮮黃花菜用開水焯過,再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撈出用水洗淨後再進行炒食,這樣秋水仙鹼就能破壞掉,食用鮮黃花菜就安全了。食用乾品時,消費者最好在食用前用清水或溫水進行多次浸泡後再食用,這樣可以去掉殘留的有害物,如二氧化硫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