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羅蘭革命

紫羅蘭革命,又名“領帶革命”,指2005年11月發生在獨立國協國家亞塞拜然的未遂的“顏色革命”事件。 在2003到2005年期間,多個獨立國協國家發生反對黨利用選舉問題迫使政府下台的事件,被統稱為“顏色革命”。 亞塞拜然的“紫羅蘭革命”雖然失敗,但因為帶有明顯的“顏色革命”色彩,故也被歸入西方勢力發動的顏色革命事件之一。

概述

紫羅蘭革命,又名“領帶革命”,指2005年11月發生在獨立國協國家亞塞拜然的未遂的“顏色革命”事件。名字來源於亞塞拜然反對黨主席伊薩·甘巴爾效仿“玫瑰革命”而選擇的象徵反對黨的花朵,因為該國沿海盛產此花。反對派妄圖迫使阿利耶夫總統下台,但是亞塞拜然官方對反對派採取了嚴厲打擊,使這場謀劃已久的顏色革命徹底破產。

事件背景

在2003到2005年期間,多個獨立國協國家發生反對黨利用選舉問題迫使政府下台的事件,被統稱為“顏色革命”。西方勢力希望在各個獨立國協國家建立親西方政府,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影響。然而在2005年5月的“安集延事件”發生後,西方勢力在烏茲別克斯坦的“顏色革命”空前受挫,便把目光轉向了高加索地區的獨立國協國家亞塞拜然。
2005年的亞塞拜然議會選舉,是阿利耶夫2003年擔任總統後的首次議會選舉,1500多名候選人角逐125個議席,競爭激烈。阿反對派早就圍繞這次選舉策劃掀起一場“顏色革命”。
最大的反對黨“穆拉瓦特黨”主席伊薩·甘巴爾2005年年初就聲稱:“阿反對派不排除重演烏克蘭和喬治亞腳本的可能。”他為阿“顏色革命”確定的標誌是紫羅蘭,故稱之為“紫羅蘭革命”。阿反對派又效仿烏克蘭“橙色革命”,紛紛紮上“橙色領帶”,故又稱“領帶革命”。反對派為保證“革命”成功,開展競選活動早、花樣多、方式激烈。
西方國家在這場謀劃中的“紫羅蘭革命”中積極鼓動支持反對派,三大反對派都得到了美國民主研究所的財政支持。

反對派的進攻與政府的對策

亞塞拜然3個最大的反對黨“穆拉瓦特黨”、人民陣線、民主黨結成“自由”聯盟,建立了由巴庫大學和石油學院學生等組成的“亞塞拜然橙色運動”。它們除通過媒體指責政府政策外,不間斷地發動其支持者上街舉行未經批准的示威和集會,製造聲勢,要求舉行“自由、公正的選舉”。
“自由”聯盟還推舉了在政界有一定影響的前議長古利耶夫為領袖。古利耶夫曾被指控侵吞國家財產1.2億美元,於1996年負案逃往美國進行政治避難。2005年10月17日,他乘飛機從倫敦回國,反對派揚言要組織5萬人前往機場迎接。阿政府準備他一旦進入阿境內就逮捕他,古利耶夫被迫轉往烏克蘭。由於阿政府2000年就對古利耶夫發出國際通緝令,烏克蘭不得不將他拘捕,後又允許他乘飛機返回倫敦。反對派對政府的態度甚為不滿,各種抗議活動不斷。
對此,執政黨及時採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排除或減少了反對派的干擾。
首先,千方百計不使基本穩定的政治局面被打亂,對未經批准舉行的遊行、示威,警方立即驅散,避免事態擴大。
在自由、誠實和公正選舉問題上,阿利耶夫總統先聲奪人。早在去年5月,他就強調今年11月要進行自由而公正的議會選舉。臨近選舉前20天,他又責成中央選舉委員會採取必要措施確保自由、公正選舉,並決定用油墨在選民手指上做記號以防作弊。包括1500多名國際觀察員在內的6萬多名觀察員監督了整個選舉過程。
粉碎了反對派的“政變”圖謀。10月16日至20日,在反對派領袖古利耶夫企圖從國外回國領導“紫羅蘭革命”之際,當局逮捕了與之裡應外合的前衛生部長、財政部長、石油公司董事長等高級官員。10月23日當局宣布粉碎了他們的政變。
不容許外國插手選舉。西方國家,尤其美國十分關注這次議會選舉。當阿政府逮捕企圖政變者時,美國負責歐洲和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弗里德在巴庫聲稱,“美國對阿近來國內事態的發展不安”,指責阿政府“鎮壓”示威遊行者等等。儘管反對派策劃的“紫羅蘭革命”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但阿當局態度十分堅決,阿總統和議長都多次強調,絕不容許發生“顏色革命”、絕不害怕發生“顏色革命”、絕不容許外國干涉阿議會選舉。11月3日,阿利耶夫強調:“阿奉行獨立的對外政策,自主決定國家發展的未來,一些外部努力企圖在阿培植傀儡政權的陰謀不會得逞。”

事件結果

亞塞拜然中央選舉委員會2005年11月7日宣布,根據對6日議會選舉超過85%選票的統計,阿利耶夫總統領導的新亞塞拜然黨在選舉中遙遙領先,贏得125席中的62席,而親西方的主要反對派聯盟只獲得5席。此間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選舉結果表明,反對派發起的企圖通過選舉進程改變現政權、建立親西方政府的所謂“紫羅蘭革命”遭到挫敗。
就在這一結果宣布之後,來自獨立國協地區和美國的觀察員代表認為本次亞塞拜然議會選舉符合國際標準,選舉結果有效。而來自歐安組織的觀察員代表則認為本次選舉不符合國際進行民主選舉的標準,以及亞塞拜然對歐安組織所作出的承諾。亞塞拜然反對派代表則聲稱阿反對派組成的自由聯盟不準備承認選舉結果,並正式提出重新進行議會選舉的要求。
此間分析認為,由於俄羅斯和美國等大國均已經表態承認本次選舉結果,因此反對派翻盤的可能性機會幾乎等於零。據俄羅斯《權利》雜誌披露,阿利耶夫總統在選舉兩周前開始動手收拾圖謀資助反對派、發動國家政變之前,不僅得到了布希總統支持,而且也得到了俄羅斯的默認,因為上述兩大國為了反恐鬥爭需要、為了能源通道安全、為了高加索局勢穩定、均需要亞塞拜然政局保持穩定,不出現大的動亂。

事件相關:“顏色革命”的定義和事例

亞塞拜然的“紫羅蘭革命”雖然失敗,但因為帶有明顯的“顏色革命”色彩,故也被歸入西方勢力發動的顏色革命事件之一。
顏色革命(Colour Revolution),又稱花朵革命,是指21世紀初期一系列發生在獨立國協國家和中亞地區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變更運動,這些有著明確政治訴求的活動,背後一般都有外部勢力插手的因素,經過社會動員,往往導致持久的社會對立和動盪,給執政者形成強大壓力 。
比較著名的事例有喬治亞的“玫瑰革命”,烏克蘭的“橙色革命”,吉爾吉斯斯坦的“黃色革命”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