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夕照

紫微夕照,古城東北海子湖邊有一座土山,“高數丈”,山下是肥沃的農田,山上則綠樹成蔭,桑柳等樹木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簡介

?冀州古城東北海子湖邊有一座土山,“高數丈”,山下是肥沃的農田,山上則綠樹成蔭,桑柳等樹木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天氣晴朗時,小山色彩亮麗,遠處眺望,翠綠的山形清晰顯現,尤其是傍晚時分,斜陽西照,微霞滿天,加之水光映襯,景色格外美妙。傳說此處還常出現雲幻奇景,每當“初旭微霞,水雲相映”,便可在淡淡雲霞之間隱隱看見亭台樓閣和人物懸于山之上空,水映雲景,十分動人,傳說這是我國三大仙山之一的紫微山。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這是由於不同密度的大氣層對光線的折射作用,將遠處的景物映在天空中而形成的海市蜃樓幻景。古人將此處風景稱為“紫微夕照”。

人文歷史

??舊志中在記述“紫微夕照”一景時稱:紫微山“高數丈,傍多膏腴,桑柳聯蔭,尤宜晚眺。”“時暢景明,山形畢現,夕陽之候,尤為可觀”。歷代文人在觀此美景後也為之題詠,明朝石九奏在《紫微山》一詩中寫道:“紫微山下客,系馬夕陽斜。半醉尋歸路,花深不識家。”明代謝瑞的詩中寫道:“古冢隆然踞郡椎,靈光上徹紫微宮。樓台隱隱虛旺里,仙梵憧憧幻景中。海底蜃潛真有象,人間物化總成空。異聞駭倒東坡老,欲效豪吟愧未工。”??據說明朝的冀州州守見到此種幻景,常命人將此奇景繪圖記錄下來,嘉靖年間有一位州守還專門召請能工巧匠,依照這一幻景,在紫微山上修建了一座“竹林寺”,建成後香火極盛,進而產生了竹林寺升天的神話故事。
隨著年代的推移,經過千百年來雨水和洪水的沖刷,紫微山體逐漸變小,如今已演變成一個低矮的土丘,衡水湖蓄水後,便成為湖中一島,昔日景致不復再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