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廠河人民政府

鎮政府機關駐地為紙廠河集鎮,屬紙金社區所轄,距松滋市城區19公里。 相傳舜帝治水南巡至此,在洈河上設義渡,古稱“虞氏渡”。 境內地勢為西高東低,西面多為丘陵地帶,東南面為湖區平原。

地處東徑111 44′29″至11154′25″。鎮政府機關駐地為紙廠河集鎮,屬紙金社區所轄,距松滋市城區19公里。相傳舜帝治水南巡至此,在洈河上設義渡,古稱“虞氏渡”。南宋時,建有“虞渡寺”。後來古渡旁興起多家草紙廠,故名紙廠河。鎮政府機關因駐地而名。
截止2011年底,全鎮共有12個村,1個社區,11020戶,總人口40215人,其中農村人口33690人,勞動力20108人;全鎮國土面積10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22公頃,水域面積2087公頃,林地面積45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7%;河沙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新老洈河一帶,儲量1000萬噸。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蟲災、冰雹、冰凍等,其中水災、旱災年年相遇,有些年份既澇且旱,旱災之年常伴有蟲災。
境內地勢為西高東低,西面多為丘陵地帶,東南面為湖區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35米至45米,最高點海拔78米,最低點海拔33.6米。
紙廠河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首批確定的重點老區鄉鎮。1928年2月在松滋縣第一任縣委書記黃杰同志的指導下金雞山地區建立了中共松滋縣最早的黨支部,隨之又建立了金雞山區委。1930年松滋縣委決定以金雞山為中心組建“松滋縣工農自衛大隊”,6月14日在賀龍領導的紅四軍和洪湖蘇區的支持下正式樹旗,並迅即向周邊反動勢力開展了武裝鬥爭,智取陶家鋪,攻打水府廟,奇襲孟溪團防,圍剿官橋反動勢力,四戰四捷,迅速發展成一支擁有200餘人、60多條槍的地方革命武裝,令反動勢力聞風喪膽,在松南地區形成了武裝割據的局面,為保衛洪湖蘇區作出了積極貢獻,也使松滋成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當革命如火如荼,鬥爭方興未艾的時候,組織內部出現了叛徒。同時,紅四軍北上離開了松滋,自衛大隊失去了強大後盾,敵十四旅大舉清鄉,自衛大隊領導骨幹李業秀、徐朗月、張雅清、肖正槐等十幾位壯烈犧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人物,如陳家場村黨總支書記朱玉柱連續5屆獲松滋市“十佳村支書”光榮稱號,連續四屆當選為荊州市人大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