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潔的星期六

《純潔的星期六》是由俄羅斯、德國、烏克蘭聯合製片的99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亞歷山大·明戴澤執導,安東·沙金、斯維塔納·斯密羅諾娃-馬特辛基維奇等主演,於2011年2月14日在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1986年車諾比核反應堆泄露事故中,一名政府工作人員絕望的在事故現場尋找愛人的故事 。

劇情簡介

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爆炸。雖然蘇聯共產黨在官方的檔案里對這次事故的嚴重性輕描淡寫,但是瓦萊利·卡比什卻並不這么認為。卡比什原先是一個鼓手,現在則是一個忠誠的黨的小幹部。他看到了寫在人們臉上 痛苦和驚慌,他覺得黨的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他試圖離開車諾比,但是最終未能走成。

核電站爆炸之後,卡比什試圖帶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薇拉和自己的音樂家朋友一起離開這裡。但是他的生活卻在不斷地向回拉他。

這是一個星球六,人們都在街上逛街、購物、有人在舉行婚禮、孩子們在室外玩耍。過慣了無憂無慮生活的人們面對著這種突發事件時就亂了陣腳。沒有人的逃離是成功的。在爆炸前,所有人都在開開心心的生活,爆炸後,整個社會一團糟。找不到鑰匙的人像是熱鍋上的螞蟻,護照也難覓蹤影、有人在擁擠中被折斷的骨頭,還有人沒有趕上火車。一個正在舉辦的婚禮上,薇拉正在唱歌。這個小型的樂隊原先是卡比什的樂隊。而因為鼓手喝高了,卡比什臨時在這裡客串了一下鼓手——雖然這是他的老本行。在他們醉醺醺的臉上,根本看不出來這裡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爆炸,更看不出來什麼嚴重的核泄漏事件。

甚至連樂隊里,卡比什的大學同學被告知車諾比發生了核泄漏,他還是無動於衷地又要了一杯伏特加,他們要將派對進行到底,哪怕這一刻還是歡笑,下一刻就是寂滅。

這是一個無辜的周六,一個純潔的周六。陽光普照、草地綠油油地恣意生長。但是對人類來說,這個周六卻並不無辜,也不純潔——因為,他們死在了自己的發明手中,他們要留下來獨自面對自己的過失和命運 。

純潔的星期六 純潔的星期六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瓦萊利·卡比什 安東·沙金
薇拉 斯維塔納·斯密羅諾娃-馬特辛基維奇
吉他手 Stanislav Ryadinsky
鋼琴演奏 V. Gusov
貝斯手 Aleksey Demidov
卡拉巴斯 Vyacheslav Petkun
佩特羅 Sergey Gromov
勞拉 Ulyana Fomicheva
書記 Aleksey Shlyamin
馬洛維奇科 Aleksej Galushko
戈列利克 Georgij Volynskij
Runner Dmitrij Makeev
店主 Irina Karpenko

職員表

製作人Dmitri Efremov、Matthias Esche、Oleg Kokhan、Philipp Kreuzer、亞歷山大·明戴澤、亞歷山大·羅德尼亞斯基
導演亞歷山大·明戴澤
編劇亞歷山大·明戴澤
攝影Oleg Mutu
剪輯戴莉亞·迪妮路華
視覺特效Sacha Bertram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純潔的星期六 純潔的星期六
瓦萊利·卡比什 演員安東·沙金
原先是鼓手,現在則是忠誠的黨的小幹部。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爆炸後,他試圖帶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薇拉和自己的音樂家朋友一起離開這裡。但是他的生活卻在不斷地向回拉他。
純潔的星期六 純潔的星期六
薇拉 演員斯維塔納·斯密羅諾娃-馬特辛基維奇
卡比什的女友。卡比什在知道核電站爆炸後,拉著正在淋浴的她跑到一個火車站,但在關鍵時刻,她的鞋跟斷了,他們眼睜睜看著火車開走,隨後兩人去買了新鞋,去朋友婚禮唱了歌,她似乎並不想離開。

備註:該片主要角色僅兩人,參考資料 .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情況
2011年2月20日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純潔的星期六》提名

幕後製作

片名所指的星期六是——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當地時間1點24分,車諾比核能發電廠發生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直接導致31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遠期影響而致命或重病、畸形胎兒的出生。外泄的輻射塵隨著大氣飄散到前蘇聯的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的斯堪地維亞半島。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污最為嚴重,由於風向的關係,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Bavaria電影、Non-Stop製作Passenger影業、Sota電影集團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上映時間、細節
德國2011年2月14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2011年3月24日
德國2011年4月2日(奧格斯堡影展)
德國2011年4月21日
白俄羅斯2011年4月21日

影片評價

劇照 劇照

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的核反應堆爆炸事件中生存的欲望主導了影片開場,大量移動跟拍鏡頭表現奔跑逃離,長焦、大幅度搖晃、極弱的光線造成情緒焦灼,導演亞歷山大·明戴澤用極端方式將情緒強加於觀眾,進而探討在災難面前人複雜的情感與欲望。對災難題材來說,這是相當獨特的視角。遺憾的是,這樣獨特的切入點,也因為導演對情緒營造過度而留下硬傷。亞歷山大·明戴澤也許唯恐觀眾不能體會片中壓抑而晦澀的心理狀態,在推動情緒的時候往往就用力過了頭。在大段的奔跑鏡頭中加入無意義的折返、碰撞;瓦萊里幾次看到燃燒的反應堆時如出一轍的升降反打鏡頭;畫面的不規則切割運用太多,反而有刻意追求風格化之嫌。而刻意追求,正是對影片駕馭不夠成熟自信的表現 。 (網易娛樂評)

《純潔的星期六》關注的是車諾比核電站泄漏前後,幾個年輕人的遭遇,這本是一個很好的的題材,但是在亞歷山大·明戴澤過於風格化的自戀表達中,電影失去了方向。導演最想探討的不是核泄漏的責任在誰身上,而是為什麼那么多人知道了核泄漏卻沒有馬上選擇離開。在電影中幾乎毫無節制地使用了長焦手持跟拍,將最大的關注點放在個體身上,在鏡頭裡看到的之一個一個人的臉,他們的內心隨著一個接一個的特寫浮現在觀眾面前。但《純潔的星期六》在整體的控制上顯然不甚理想,無節制,盲目風格化,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 。 (新浪娛樂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