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建成的最大戰列艦。它們的建成和服役,在海軍界曾引起極大反響,就連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也稱讚其為造艦史上的一大傑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的德國為了重溫大日耳曼帝國的美夢,一直想擺脫凡爾賽和約的限制。早在1932年,德國海軍就開始對建造3.5萬噸的戰列艦進行了理論性研究,並對其武備、裝甲和航速進行了可行性論證。1934年,德國海軍建造局便準備建造2艘戰列艦,以用來替代已過時的“漢諾瓦”號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號前無畏艦型。1935年英德海軍協定簽訂後,德國就捉住可以建造標準排水量為3.5萬頓、主炮為406mm的戰列艦的機會決定開始建造兩艘戰列艦的契約圖紙和設計任務書。
在契約設計期間,德國海軍決定增加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續航力、馬力和裝甲保護,使其排水量大大超過了3.5萬頓的限制。不久,德國德國政府先後正式訂購2艘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契約書。1936年,日本和義大利拒絕在倫敦海軍條約上籤字,德國海軍便趁此機會,“名正言順”地建造起更大排水量和主炮的戰列艦。
性能數據
排水量:俾斯麥號41637噸/提爾比茲號42343噸
尺寸(長/寬/吃水):251米/36米/9.99米
動力:12台鍋爐,主機設計功率136000馬力(最大150000馬力),航速:30節,續航力:9500海里/16節。
武備:8門雙聯裝380毫米/52倍徑(按英國標準是47倍口徑)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0門20毫米高炮。
裝甲:側舷裝甲帶(最大)320毫米,主炮塔(正面)360毫米,炮座342毫米,指揮塔360毫米,上甲板50毫米,主甲板80-120毫米。裝甲總重17450噸.
艦載飛機:4架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
艦員:1927人
模型俾斯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