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棉鈴蟲

紅棉鈴蟲

美國生物技術棉花連續8年戰勝紅棉鈴蟲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說,生物技術棉花已經連續8年擊敗紅棉鈴蟲。 ”他說,他們發現害蟲對生物技術棉花的抵抗力沒有任何淨增長。 在沒有生物技術保護的情況下,有些棉田的所有棉花會受到紅棉鈴蟲的侵害。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頭、胸及腹部淡灰褐色,前翅灰褐色,腎形紋及環狀紋褐色,腎形紋外側有褐色寬橫帶,基橫線、內橫線、中橫線、外橫線不甚清晰,外緣各脈間生有小黑點。後翅淡褐至黃白色,外緣有一褐色寬頻,寬頻中部有2個淡色斑,不靠近外緣。卵

長球形,有光澤,初時乳白色或淡綠色,孵化前深紫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0-42毫米,體色因食物及環境不同而變化很大,以綠色和紅褐色較為常見,腹部各節背面有許多小毛瘤,上生小刺毛。

長17--21毫米,黃褐色,體末有1對黑褐色刺,尖端微彎。
生活習性及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代數各地不一,內蒙古、新疆每年3代,華北每年4代,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每年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華北地區翌年4月中旬開始羽化,5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第一代主要為害麥等早春作物,第二、三代為害棉花,第三、四代為害番茄等蔬菜。第二、三、四代均可對棗樹造成危害。成蟲晝伏夜出,對黑光燈、萎蔫的楊柳枝把有強烈趨性。卵散產於嫩葉或果實上。一般每頭雌蛾產卵100-200粒,多者可達千餘粒,產卵期持續7--13天。低齡幼蟲取食嫩葉,3齡後蛀果,蛀孔較大,外面常留有蟲糞。幼蟲期15--22天,共6齡,老熟後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防治棉鈴蟲為害棗樹的關鍵,在於全面控制棉田及其他寄主上棉鈴蟲種群的數量,以減少蟲源。
(1)農業防治 棗園附近不種植棉花等棉鈴蟲易產卵的作物,以減少著卵量。
(2)誘殺 利用黑光燈、楊柳枝把或性誘劑誘殺成蟲。
(3)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從產卵盛期至2齡幼蟲蛀果前。藥劑應選用殺卵、殺幼蟲效果好,不殺傷天敵、不污染環境、對人、畜、禽安全的1500倍25%天達滅幼脲3號+1000倍果樹專用型“天達—2116”液和2000倍20%天達蟲醯肼乳油+1000倍果樹專用型“天達—2116”液交替噴灑,每10—15天1次,連續噴灑2—3次。以上藥劑既對抗性棉鈴蟲有極高的防治效果,又能避免產生抗藥性,不污染環境,而且能增強樹體的抗病等抗逆性能,大幅度提高果實產量和改善果實品質。
(4)生物防治 用B.t.乳劑,HD-1蘇雲金芽孢桿菌製劑,或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稀釋液噴霧,亦有良好效果。棉鈴蟲的天敵有姬蜂、跳小蜂、胡蜂及多種鳥類等,應注意保護利用。
美國生物技術棉花連續8年戰勝紅棉鈴蟲
美國生物技術棉花連續8年戰勝紅棉鈴蟲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說,生物技術棉花已經連續8年擊敗紅棉鈴蟲。這一結果對於環境保護來說是個好訊息。亞利桑那州種植生物技術棉花的農民們如今使用的化學殺蟲劑已大大少於以前。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日前報導說,農作物害蟲通常只需幾年就可具備抗藥性,抵禦化學殺蟲劑。而生物技術作物通過基因變化產生的生物技術毒素改變了這一局面。 亞利桑那大學昆蟲學系主任、研究害蟲抗藥性方面的專家布魯斯·塔巴什尼克說:“對於生物技術作物抗蟲害監控來說,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研究。”他說,他們發現害蟲對生物技術棉花的抵抗力沒有任何淨增長。這與專家們在這些生物技術作物最初開始商業化種植時所作的預測相反。 美國自1996年開始在亞利桑那州種植生物技術棉花。如今在該州的25.6萬英畝棉田中,已有一半以上種植了生物技術棉花。在沒有生物技術保護的情況下,有些棉田的所有棉花會受到紅棉鈴蟲的侵害。紅棉鈴蟲生長在棉鈴內,從而摧毀棉作物。亞利桑那大學著名昆蟲學家蒂莫西·丹內希教授說:“在受害嚴重的情況下,每一個棉鈴都會受到紅棉鈴蟲的侵害。”這種害蟲專吃棉籽和破壞棉花纖維的形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