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2號乙地空飛彈

紅旗2號乙地空飛彈

紅旗-2號乙地空飛彈是在仿製蘇聯的斯-75(SA-2)的紅旗-1號地對空飛彈基礎上,在六十年代中國空軍保衛國土領空,打擊入犯台灣軍用飛機的戰鬥中應因敵我技術對抗的發展,改進改型而來。

基本信息

概述

紅旗2號乙地空飛彈,中國航

紅旗2號乙地空飛彈 紅旗2號乙地空飛彈

天工業總公司展出的各種戰術飛彈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其中就有由紅旗2號(HQ—2)地空飛彈改型而來的紅旗2號乙(HQ—2B)。 紅旗2號是我國研製的一種地空飛彈系統,1962年9月8日,中國空軍飛彈部隊在華東地區上空首次用紅旗2號飛彈將一架使用了轉播干擾手段的美制台灣國民黨空軍的U—2高空偵察機擊落,揭開了紅旗2號飛彈保衛新中國領空的序

發展歷程

1973年初,中央軍委決定對紅旗-2號飛彈進行改型設計,旨在於提高飛彈的抗干擾和打擊低空目標的能力。
1973年8月,國家計委、國防工辦下達研製任務,並命名為紅旗2號甲飛彈,徐易任總設計師。
1978年至1982年,紅旗-2號甲飛彈先後完成了研製階段試驗、設計定型試驗。
1984年6月,航空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紅旗2號甲飛彈定型。紅旗-2A射程8-34km,作戰高度1000-27000m,飛行速度1200m/s,單發命中率73%。
紅旗-2號乙防空飛彈
中央軍委於1978年7月決定對紅旗2號飛彈武器系統進一步改進,並命名為紅旗2號乙飛彈。旨在減少整個的系統的車輛,改善可操作性,提高抗干擾能力和打擊高速機動目標的能力,擴大作戰空域及縮短戰鬥準備時間。
1979年6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下達紅旗-2號乙飛彈的研製任務,陳欣生任總設計師。基本上是紅旗2A原班人馬。
1979年12月,紅旗-2號乙飛彈武器系統完成了方案論證
1980年至1986年,紅旗-2號乙飛彈先後進行了履帶發射車的實彈射擊試驗和鑑定飛行試驗,均獲成功。

技術改進

改進了引信和戰鬥部,增強了殺傷力。
改進了推進系統,擴大的作戰的區域和應付高速目標能力。
飛彈的抗干擾電路採用了數字電路後,使信號的傳送更加準確可靠,提高了抗干擾性能。
制導站整個指令系統和運算部分都計算機化,提高了系統反應時間。
高頻測距雷達,電視跟蹤系統,和單脈衝雷達的採用提升了系統抗干擾能力,採用了複合制導技術以對付低空高速,高機動並有干擾設備的目標。
採用了集中指揮控制的大螢幕圖形化操作台,戰鬥過程一目了然
採用了敵我識別設備
裝備了移動發射架,使HQ-2系統由半固定式轉變為半機動作戰,極大提高了生存能力。
厘米波202相控陣雷達可以指揮一個飛彈營的6發飛彈攻擊三個不同目標,也可以導引3枚飛彈同時攻擊一個目標。
對反輻射飛彈可直接去攔截,以硬殺傷的方法摧毀反輻射飛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