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弗蘭克海默

Of Of of

信息

約翰·弗蘭克海默,

男,

生於1930年2月19日,

美國紐約;逝世於2002年7月6日(美國加州);

星座:雙魚座。

生平資料

生於美國紐約,是一[2]位從電視轉到電影的重要美國導演之一。不過他最初的理想卻是當一名職業網球選手,年少時他的電影偶像是羅伯特.米徹姆(RobertMitchum)。在空軍的攝影中隊服役的經歷使他對執掌攝影機產生了極大興趣,退役後他便到了CBS電視台工作,後來CBS電視台派他到好萊塢電視片場導演電視片集《Climax》影集後,又導演CBS的新電視片集《PlayHouse》並且從1955年到1959年,連續五年被提名艾美獎,1958年因導演電視片《廢墟的街》獲得天主教猶太全國聯合會的“兄弟愛獎”。
他的第一部電影《TheYoungStranger》(1957)開始,他對人物在面臨真理時刻——不論政治的、生理的、或心理的——的生動描寫,一直在美國電影界獨樹一幟。1961年的《明天的青年》《終身犯》兩部作品奠定了他的聲名。1962年的《滿州候選人》(TheManchurianCandidate)是他的傑作之一。這一時期也約翰.弗蘭肯海默的創作高峰期,《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BirdmanOfAlcatraz,1962),《五月中的七天》(SevenDaysInMay,1964),《大獎》(GrandPrix,1966)等都是他膾炙人口的名作,而他在電影裡所表現出的強烈政治意味和現實主義傾向也影響了許多電影后輩,美國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OliveStone)對他這個時期的作品就推崇備至。他的《《滿州候選人》(TheManchurianCandidate)在1988年美國重映時,眾多影人覺得和現在的政治電影比起來,這部影片仍然是不可超越的。
七八十年代約翰·弗蘭肯海默在產量上有所減少,在進入九十年代後,年事已高的他卻依然活躍在影壇上,不過這時他的影片取材也偏向於一些強烈的動作片,而且在風格上也比較商業化,比較重要的影片有馬龍·白蘭度主演的《人魔島》(TheIslandOfDr.Moreau,1996),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羅寧》(Ronin,1998),本·艾弗里克和查里茲·塞隆主演的《殺鹿遊戲》(ReindeerGames,2000)等。2002年7月因病逝世。

獲獎記錄

坎城電影節CannesFilmFestival
提名
第19屆(1966)金棕櫚獎 脫胎換骨Seconds(1966)
第15屆(1962)金棕櫚獎 同歸於盡AllFallDown(1962)
威尼斯電影節VeniceFilmFestival
提名
第27屆(1962)金獅獎 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BirdmanofAlcatraz(196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