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

>又稱為>,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於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立的標誌。 定義:是通過自由聯想、移情、對夢和失誤的解釋等來治療和克服嬰兒期的動機衝突帶來的影響的一種方法。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紀初,阿德勒和榮格修正的重點在於幼兒性慾學說;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為代表,創立了新弗洛伊德主義。心理分析理論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展的意義,所創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

基本內容

精神分析法又稱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於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立的標誌。

一、定義

是通過自由聯想、移情、對夢和失誤的解釋等來治療和克服嬰兒期的動機衝突帶來的影響的一種方法。

二、理論基礎

1.潛意識理論:弗洛伊德把人的整個心理活動分為三部分:即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

2.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3.性慾學說: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以性力為動力的。性心理的發展,依次通過五個階段:

(1)嬰幼兒期性慾,包括口腔期和肛門期;大約在1-2歲

(2)兒童期性慾,包括戀母期和戀父期;年齡在3-6歲

(3)潛伏期性慾,又稱少年早期;年齡在6-12歲

(4)青春期性慾,通過正常的性行為求得滿足。

4.精神分析學說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紀初,阿德勒和榮格修正的重點在於幼兒性慾學說;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為代表,創立了新弗洛伊德主義。

三、輔導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來訪者所不知曉的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意義,通過挖掘潛意識的心理過程將其招架到意識範圍內,使來訪者真正了解症狀的真實意義,便可使症狀消失。

2.輔導目標:一是使潛意識意識化,使潛意識衝突表面化從而幫助來訪者重新認識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幫助來訪者克服潛意識衝突。

3.輔導關係:強調輔導員隱藏的角色,以使來訪者能將他們的情感投身到輔導員向上。

4.輔導過程:一般分為準備期、預備治療期和治療一至三期。

5.具體方法:一般採用自由聯想、移情、阻抗、闡釋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釋夢是精神分析的一種重要方法,“夢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種規律:

(1)象徵化: (1)象徵化:用一種中性事物來象徵、替代一種所忌諱的事物,以減少或引起夢中自我的痛苦或創傷。

(2)移置:在夢中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轉移和投身於另一個對象方面去。

(3)凝縮:在夢中將內心所愛或恨的幾個對象凝縮成一個形象表現出來。

(4)投射:在夢中將自己某些不好的願望或意念投射於他人,以減輕對自我的譴責。

(5)變形:在夢中將潛意識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

(6)二次加工

四、貢獻與局限

心理分析理論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展的意義,所創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為其後許多新的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參考。但由於這種方法必須由受過專門訓練的諮詢者施行,需對來訪者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廣;本身潛意識的作用,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發展,特別是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性經驗,都使這一理論受到局限。

貢獻與局限

心理分析理論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展的意義,所創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為其後許多新的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參考。但由於這種方法必須由受過專門訓練的諮詢者施行,需對來訪者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廣;本身潛意識的作用,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發展,特別是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性經驗,都使這一理論受到局限。

儘管對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存在著爭論,他仍不愧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人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衝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大多數心理學家現在已經確信無意識思維過程對人的行為起著一種決定性的作用── 一種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人們也許會認為他作為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學說並非十分正確;但是他顯然是在現代心理學發展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人物。

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