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相聲

粵語相聲

粵語相聲,源於北方相聲,發展於上世紀50年代,是中國相聲中最大的一支方言相聲流派,能與北方相聲相媲美。 著名的粵語相聲表演大師有黃俊英、楊達、何寶文、林兆明、張悅楷等。

粵語相聲起源

在慶賀黃俊英從藝50周年紀念時,很多人就粵語相聲起源就爭論不休。

據原廣東電台主任編輯區榮光觀點,認為粵語相聲最早出現在1952年,由李門與黎民兩人開創了先河。

區榮光1951年進入廣東電台工作,一直負責電台的粵語文藝節目。他說:“粵語相聲是1958年從北京移植過來的說法毫無根據,是完全不懂粵語相聲的無知。” 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區榮光講述了1952年發生的一件事。當時為了配合愛國衛生運動,李門和黎民兩人在廣東電台錄製了一則諷刺隨地吐痰的粵語相聲,後來在《對農村廣播》節目中播出了。

現在對粵語相聲起源的普片認同的看法是,粵語相聲最早出現在1952年,由李門與黎民兩人開創了先河;在1958年開始,黃俊英與楊達引入北方相聲的基本功法,將粵語相聲專業化。

南北相聲交流

“馬季和我是亦師亦友”,黃俊英說,馬季曾毫無保留地將段子說給他聽,很可貴。後來馬季也一向在教他怎么寫相聲怎么抖包袱,慢慢地他真的自個開始寫了,他說在馬季身上學到許多。

黃俊英在從藝五十周年時,曾與馬季說過一段相聲。

黃俊英和姜昆的聯絡也極好。正本黃俊英寫過一個相聲叫《廣州話趣》,用粵語方言寫的,“笑點許多,扮演作用極好,姜昆專門叫我和楊達去他的賓館說相聲《廣州話趣》,他用小錄音機錄下來回去研討為何有這么多笑點”。

“我其時就和姜昆說錄下來沒用,一經翻譯為國語就不是這個味道了。”說起粵語,黃俊英很自得,他說廣東話很豐富,所以他就把粵語本地言語會合起來寫出了一個相聲,取得了相當好的作用。

因為早年經常在文化宮扮演,黃俊英和廣東的平話扮演藝術家們也很熟,比方顏志圖。黃俊英說,如今粵語講古跟早年不相同了,早年光講就行了,如今還需要人物形象展現才調愈加招引觀眾。顏志圖年歲這么大,還在學功夫。黃俊英問他為何要學,顏志圖說,你要講前史故事不來個兩三下不可的,如今觀眾的央求更高了,時代不相同。

粵語相聲作品

《一對一》黃俊英、何寶文

《借電話》黃俊英、楊達

《打電話》黃俊英、楊達

《歪批三國》張悅楷、林兆明

等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