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競爭力

管理競爭力

企業管理競爭力是指企業通過管理基礎的不斷提高以及新技術的採用,在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的制約下,能夠對各種資源進行最佳化和配置,並最終能以低成本、高效率從事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能力。

理解

(1)管理基礎的不斷積累和提高以及新技術(目前主要是指信息技術)的套用,是提高管理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所在,任何國家的任何企業都需要經歷這個過程,而不可能跨越管理基礎的積累直接採用新技術以達到提高競爭力的目的;同樣,在管理基礎不斷積累完善的基礎上,應該不斷採用新技術,否則也終將被後起企業超越。
(2)企業必須以對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為前提,這就需要採用適合本企業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3)管理競爭力不僅取決於企業內部環境,而且受外部環境影響很大,尤其是全球化和飛速發展的網路化信息技術的影響,使得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和駕馭能力成為管理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體現。
(4)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隨著競爭主體各自力量的變化及市場過程的變化,其管理競爭力也隨時會發生結構性變化。
(5)管理競爭力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企業只有通過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在戰略規劃產品設計市場營、採購、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逐漸形成管理競爭力。總之,管理競爭力並不僅僅是為了擊敗對手,奪取市場份額,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所以,在研究管理競爭力時,並不局限於企業本身,應從企業外部,由外向內逐層展開。

來源

企業管理競爭力來源於管理積累和創新

管理競爭力管理競爭力

企業的管理需要積累,積累的程度越高,企業管理基礎越好,管理創新的能力越強,競爭力也就越強。積累的過程也是改造和創新的過程。美國的企業在本世紀初運用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創造了當時高效率 、低成本的競爭力。“二戰”後又普遍運用系統管理理論,實現企業管理能力的提高。在新經濟時代,美國企業管理的顯著特徵已經轉移為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管理具有不可複製性,其本身就是創新。管理科學與技術科學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管理科學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複製性。任何一個企業的管理模式都不可能與其他企業完全相同,這是因為企業管理受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具有特殊性。管理本身就是創新,從泰勒制到豐田生產方式再到當今世界流行的CIMS虛擬製造網路製造電子商務等無一不是伴隨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而構成的管理模式的創新。企業要提高新經濟環境下的管理競爭力,必須注重管理創新。管理創新需要明確兩個問題:
一是保持管理理念上的創新,不能墨守成規;
二是避免創新思維的不科學性。
近年來常有學者批判某些管理理論過時了,其實管理上沒有過時和落後的東西,關鍵在於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和需求來確定自己的創新方式。如果僅僅在企業中簡單套用先進理論、模式與方法,既浪費了資源又會使企業失去信心。只有重視企業集成發展的過程,並通過管理創新,實現效率與成本的改善,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體現

1.價格及成本

管理競爭力管理競爭力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以向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方式進行的。成本是企業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支出,成本的高低必然對產品的價格和企業的效益產生影響。產品的最終成本是隨著其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相關活動,有組織、有目標逐步形成的。可見,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最終成本,從而決定了銷售價格的高低。產品消費者理性經紀人,價格是影響消費者選擇某一產品的重要因素。相同的產品在同一市場上,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價格較低就具有較高的競爭力。
2.質量
質量是企業管理競爭力來源的功能性要素。質量既是商品在市場上實現交換的最根本前提,也是企業實現價值的決定性因素。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市場均是供大於求的市場,商品的生產價格往往是由高質量產品所決定的,即產品質量影響商品市場價值的形成。因此,重視全面質量不僅是企業競爭的一個利器,而且成為企業生存的一種需要。許多國家正在借鑑世界最有影響的“三大獎”(美國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戴明獎和歐洲質量組織獎)的評審指標作為衡量本國企業質量經營活動和水平的標準。
3.效率
管理競爭力管理競爭力

管理的5項職能是指揮、計畫、組織、協調和控制,從某種意義上說無一不是為了提高效率。泰勒開創的科學管理也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過渡到T(time)、Q(quality)、C(cost)、S(service)、E(environment)這5個因素的競爭,其中時間T(產品的交貨期)居首位,當不同企業生產同類產品時,誰的產品上市時間早,誰就能夠搶占商機,獲得更多的利潤。豐田生產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就是消除浪費,提高效率 ,可見效率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4.服務
生產和消費永遠是一對矛盾,企業解決不好這對矛盾就不可能高效率地實現商品的交換和價值。在其他變數一定的情況下,企業銷售過程中的服務是解決這對矛盾的重要途徑。績優企業都重視通過優質服務來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進而吸引、維持、鞏固和發展客戶。高質量的服務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德國奔騰公司在全球高檔轎車領域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除了生產精細的產品和樹立較高的品牌形象外,提供全方位的客戶服務使顧客達到滿意就是其競爭的第三大籌碼。
[編輯]間接體現
1.管理制度建設
管理競爭力管理競爭力

管理制度建設是企業管理工作得以開展的基本保證。制度是一種行為規則,這些規則涉及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思想行為。制度對企業增長的影響分巨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即企業外部制度和內部制度。從管理學角度講,企業內部制度指的是公司內部生產經營管理制度。
2.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而稀缺的資源,人力資源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員工的能力(包括知識水平、專業素質)、工作意識(工作態度與責任心)和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企業文化、培訓與教育)直接影響企業的管理水平。
3.創新
與其他企業管理競爭力因素比,創新不能算作一個要素,而是一個綜合因素,它包括管理各環節、各方面的創新。創新是企業獲得並保持持久競爭優勢的根本手段。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指出,創新行動賦予資源一種新的能力,使它能夠創造財富。
4.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導企業經營和員工行為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直接影響企業管理決策的方式、企業行為的模式以及企業對員工的激勵手段。優秀的企業文化為企業塑造卓越的品牌形象,奠定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良好基礎。
5.企業家
從實踐來看,企業家是企業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本,是整合企業資源的主體。在外部環境多變的情況下,企業家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它是企業管理組織形成新的競爭力、建立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一個關鍵因素。

評價體系的建立

1.企業管理競爭力評價體系模型

管理競爭力管理競爭力

通過對企業管理競爭力內涵的分析,在參考其他關於國際競爭力體系、企業競爭力體系的基礎上,從8個方面構建了企業管理競爭力評價體系:經營能力、市場控制能力、技術創新能力、信息化水平、組織管理、企業文化、管理能力和環境協調能力。這些要素一方面反映了企業本身的基礎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反映其創新能力和對新技術的學習、運用能力。通過管理競爭力評價,使得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狀況並調整發展戰略,不斷最佳化資源結構,採取更為有效的運營模式,滿足降低成本和提高創新能力的需要。評價體系模型的8個模組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
2.企業管理競爭力的評價指標
適當的指標體系是進行準確評價的關鍵。我們對八大要素的層面做了進一步詳盡分析,參照當前的企業績效評價理論,並結合我國企業的特點,建立了較為客觀的企業管理競爭力評價指標(見下表)。整套體系既有定量化內容,也有定性分析,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考察管理競爭力的現狀,幫助企業找到管理的薄弱環節,為有效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奠定基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