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與自律

管制與自律

《管制與自律》是2008年11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餘暉。該書對政府管制在經濟社會治理結構中的角色進行了理論的分析,並對政府管制制度的本土化過程、效果和障礙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作者簡介

餘暉,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天則經濟研究所公用事業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曾任國務院行政審批改革領導小組專家諮詢組成員(2002年4月2004年10月)。主要著作有《政府與企業從巨觀管理到微觀管制》、《管制與市場》(主譯)等。

內容簡介

《管制與自律》是公共政策論叢·學者自選集之一。管制,又稱規制或監管,是政府行政機構依法律授權對微觀行為主體有違其他微觀主體或公共利益之行為的預防和直接干預,它有別於政府行政機構的巨觀調控政策和直接參與管理社會經濟活動的行為。作為管制經濟學在國內的最先推介者之一。同時,作者通過政府管制在國內藥品、電信、彩票、建築以及公共基礎設施等經濟領域的具體實施進行了實證性的研究,並提出了健全政府管制制度的憲政要求。市場微觀主體的自律行為亦為經濟社會治理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與政府管制存在著合作、補充、競爭和替代的關係。作者無疑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對行業協會這一國內外歷史悠久並廣泛存在的自律組織進行了理論的分析和實證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健全這一社會自治機制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議。聯繫到國內普遍存在的行業壟斷和反競爭行為,以及在生產、藥品、食品、環境等領域頻繁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相信讀者在閱讀《管制與自律》的過程中能得到頗多的收益和啟發。

目錄

作者前言

政府管制篇

1 中國藥業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礙的分析

1.1 中國藥業的政府管制:故事與問題

1.2 實證之一:依存性制度分析

1.3 實證之二:利益集團與新舊制度的更替

1.4 結論

2 政府經濟治理結構中的行政監管

2.1 市場失靈: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干預經濟活動的理由

2.2 政府經濟職能及其重新劃分

2.3 政府三大經濟職能間的異同和相互關係

2.4 現代政府監管在已開發國家中的建立和發展

2.5 為什麼要研究和改革我們的政府監管制度

2.6 我國政府管制改革的方向

3 中國基礎設施產業政府監管體制改革總體框架

3.1 深化改革的起點和目標

3.2 監管客體再造:誰來赴監管午餐

3.3 監管結構再造:監管什麼和怎樣監管

3.4 監管主體再造:誰是監管者

3.5 監管者的監管結構再造:誰來監管監管者

3.6 結論和近期政策重點

4 監管權的縱向配置

4.1 研究思路

4.2 調研情況綜述

4.3 現狀和問題的理論分析

4.4 對電監會設立地方分支機構的建議

5 彩票市場的產業組織特徵與政府監管

5.1 彩票與彩票種類

5.2 彩票市場的產業組織特徵

5.3 彩票市場的產業組織與政府監管:國際經驗與比較

5.4 當前我國彩票市場監管體制存在的問題

5.5 我國彩票監管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

6 公私合作制在中國的試驗

6.1 什麼是公私合作制

6.2 我國市政公用事業公私合作制實踐

6.3 公私合作制在中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6.4 加快正式制度的建立,促進公私合作制的健康發展

7 監管熱的冷思考

7.1 “監管”及其產生的原因

7.2 監管在政府行政治理結構中扮演什麼角色

7.3 建立政府監管體制的原則和前提

7.4 我們擁有一個什麼樣的監管體制

7.5 監管體制在中國為何水土不服

7.6 在自我創新和行政體制改革中完善監管體制

8 市場失靈、管理失靈與建設行政管理體制的重建

8.1 問題提出和相關的理論背景

8.2 產業公共管理制度的供給和需求

8.3 建設行業的“概念之爭

8.4 建設行業的產業性質和市場失靈

8.5 建設行政管理體制的制度需求

8.6 我國建設行業行政管理體制演變及其問題

8.7 政府建設行政管理體制機構配置思路

8.8 建設行政管理綜合性管理的優勢職能=

行業自律篇

9 轉型期自律性行業組織產生和發展機制

9.1 理論:行業協會組織的制度動力學原理

9.2 描述: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行業組織的生髮狀況

9.3 評價:轉型期行業協會的發展不足及其阻因

10 我國加入WTO後協會應對策略研究

10.1 WTO體制下協會功能的擴展空間

10.2 國內協會與反傾銷:成績與問題

10.3 WTO反傾銷制度下協會的應對策略

11 我國行業組織管理體制的模式選擇

11.1 模式比較與選擇

11.2 我國轉型期的行業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和發展之實踐及其評價

11.3 未來行業組織管理模式的建議框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