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是華人電影工作者的最高榮譽,被譽為華語電影的奧斯卡,2016年10月1日公布入圍名單。入圍名單由上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得主李鴻其與最佳女主角入圍者宋芸樺聯袂揭曉。本屆評審團主席由三座金馬獎最佳導演得主許鞍華擔任。總計534部影片(劇情長片181部、動畫長片5部、紀錄片92部、劇情短片194部、動畫短片62部)報名角逐,數量再創新高(上屆報名片數為427部)。第53屆金馬獎得獎名單於2016年11月26日典禮當天公布。

基本信息

獎項簡介

台灣電影金馬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金馬獎是華語影壇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自1962年創立以來,獎勵了無數優秀華語影片及電影工作者,知名導演李行、胡金銓、李翰祥、白景瑞、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王家衛、吳宇森、徐克、姜文、蔡明亮、許鞍華、周星馳、陳可辛、杜琪峯,影星張曼玉、梁朝偉、舒淇、周潤發、成龍、劉德華、郭富城、林青霞、林鳳嬌、秦漢、秦祥林等人都曾是金馬獎得主。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采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殊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歷經半世紀,金馬獎已是華人電影工作者的最高榮譽,因此被譽為華語電影的奧斯卡。

第五十三屆金馬獎入圍名單將於2016年10月1日公布,2016年11月26日金馬獎頒獎典禮揭曉得獎名單。

獲獎名單

最佳劇情片 張大磊《八月》
最佳改編劇本 梅峰、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
最佳導演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
最佳男主角 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最佳女主角 周冬雨、馬思純《七月與安生》
最佳男配角 林柏宏《六弄咖啡館》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一念無明》
最佳新演員 孔維一《八月》
最佳新導演 黃進《一念無明》
最佳攝影 李屏賓《長江圖》
最佳視覺效果 DouglasHansSmith/SamKhorshid/劉松《尋龍訣》
最佳美術設計 趙思豪《一路順風》
最佳造型設計 張世傑《唐人街探案》
最佳動作設計 伍剛《唐人街探案》
最佳音效 房濤、郝智禹《長江圖》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林強《翡翠之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ArenaCahaya》(《OlaBola》)
最佳紀錄片 《日曜日式散步者》
最佳動畫短片 徐國鋒《缺乏名字的場所》
最佳動畫長片 入圍從缺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趙德胤
終身成就獎 張永祥

提名名單

獎項名稱 提名名單
最佳劇情片
《一路順風》 《 樹大招風》 《 我不是潘金蓮》 《再見瓦城》 《八月》
最佳原著劇本 陳潔瑤《只要我長大》 薛曉路、 焦華靜《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龍文康、伍奇偉、麥天樞《樹大招風》 趙德胤《再見瓦城》 張大磊《八月》
最佳改編劇本 火火、賀鑫、譚廣源《老笠》 劉震雲《我不是潘金蓮》 梅峰、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 林詠琛、李媛、許伊萌、吳楠《七月與安生》 扎西達娃、張楊《皮繩上的魂》
最佳導演 鍾孟宏《一路順風》 杜琪峯《三人行》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 曾國祥《七月與安生》 趙德胤《再見瓦城》
最佳男主角 梁家輝《 寒戰2》 許冠文《一路順風》 張學友《暗色天堂》 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柯震東《再見瓦城》
最佳女主角 許瑋甯《紅衣小女孩》 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蓮》 周冬雨《七月與安生》 馬思純《 七月與安生》 吳可熙《再見瓦城》
最佳男配角 秦沛《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納豆《一路順風》 林柏宏《 六弄咖啡館》 曾志偉《一念無明》 林雪《老笠》
最佳女配角 吳彥姝《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劉蓓《一句頂一萬句》 李杏《樓下的房客》 金燕玲《一念無明》 陸弈靜《德布西森林》
最佳新演員 鬍子彤《點五步》 陳宇《只要我長大》 陳庭妮《失控謊言》 孔維一《八月》 金巴《皮繩上的魂》
最佳新導演 程偉豪《紅衣小女孩》 黃進《一念無明》 許學文、歐文杰、黃偉傑《樹大招風》 朱賢哲《白蟻》 張大磊《八月》
最佳攝影 杜傑《唐人街探案》 鍾孟宏《一路順風》 呂松野《八月》 郭達明《皮繩上的魂》 李屏賓《長江圖》
最佳視覺效果 Douglas Hans Smith/Sam Khorshid/劉松《尋龍訣》 李昭樺、劉綺珊《紅衣小女孩》 余國亮、梁偉民《寒戰2》 左志中、何孟翰、楊欣林、游永傑《樓下的房客》 梁偉民、余國亮、林嘉樂《葉問3》
最佳美術設計 李淼《唐人街探案》 麥國強《葉問3》 趙思豪《一路順風》 羅順福、方聖翔《天亮之前》 Akekarat Homlaor《再見瓦城》
最佳造型設計 張世傑《唐人街探案》 許力文《一路順風》 葉淑華《樹大招風》 吳里璐《七月與安生》 雷靜《皮繩上的魂》
最佳動作設計 沈在元/梁吉泳《尋龍訣》 伍剛《唐人街探案》 錢嘉樂《寒戰2》 袁和平《葉問3》 陳中泰《Mrs K》
最佳剪輯 林婉《日常對話》 高鳴晟、王瀞巧《紅衣小女孩》 張嘉輝《葉問3》 梁展綸《樹大招風》 許宏宇、李點石、周肖林、檀向媛《七月與安生》
最佳音效 黃亞歷、澎葉生《日曜日式散步者》 黃錚《喊·山》 徐忱、李曉丹、高秋卉、任冬《八月》 楊江、趙楠《皮繩上的魂》 房濤、郝智禹《長江圖》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林強《翡翠之城》 曾思銘《一路順風》 Xavier Jamaux《三人行》 杜薇《我不是潘金蓮》 張薦《皮繩上的魂》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湫兮如風》(《大魚海棠》) 《薩瓦迪卡》(《唐人街探案》) 《愛不用說話》(《只要我長大》) 《(It‘s not a crime) It’s just what we do》(《七月與安生》) 《Arena Cahaya》(《OlaBola》)
最佳紀錄片 《亂世備忘》 《日常對話》 《大路朝天》 《日曜日式散步者》 《翡翠之城》
最佳劇情短片 《福與李》 《九月二十八日·晴》 《撞牆》 《阿尼》 《海島》
最佳動畫短片 缺乏名字的場所》 《褓母》 《白色隧道》 《八里溝》 《巴特》
最佳動畫長片 (入圍從缺)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趙德胤
終身成就獎 張永祥

評審介紹

本屆評審作業分三階段進行,涵蓋幕前幕後專業人士。

初選評審

劇情長片初審:
吳洛纓(編劇、金鐘獎最佳編劇)
徐鳶(影評人、上海電影節選片顧問)
張偉雄(編導、影評人)
梁良(影評人、編劇)
陳德齡(國家電影中心副執行長)
陳鴻元(製片)
黃修平(編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
紀錄片初審:
李惠仁(導演,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
李達義(影評人、編劇)
林偉鴻(攝影、華語紀錄片節節目總監)
洪淳修(導演,台北電影獎最佳剪輯)
應亮(編導,盧卡諾影展最佳導演獎)
劇情短片初審:
李中(編導,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入圍)
孫松榮(學者)
黃晧傑(高雄電影節策展人)
動畫類初審:
邱禹鳳(導演,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
陳怡菁(台中動畫影展策展人)
謝文明(導演,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入圍)

複選評審

瞿友寧(編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入圍)
陳宏一(編導,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
陳芯宜(編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剪輯、紀錄片入圍)
姜秀瓊(編導,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
馬志翔(編導、演員,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入圍)
李蔚然(製片、編劇,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入圍)
劉強(美術指導,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
馬英力(編劇,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沉聖德(錄音、配樂,金馬獎最佳錄音)
焦元溥(作家、學者,廣播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
何思穎(學者、策展人)

決選評審

評審團主席:許鞍華
決審評審:複選的11位評審加上金馬影后李心潔、金馬影帝陳建斌、香港及好萊塢知名監製張家振、香港文化評論學者馬家輝、攝影師及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姚宏易等共17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