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語教學的視角

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語教學的視角

6.普遍語法和第二語言習得 2.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關鍵期 2.第二語言語素習得順序

基本信息

作 者:劉頌浩

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語教學的視角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語教學的視角
出 版 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07-12-1
版 次:1
頁 數:262
字 數:236000
印刷時間:2007-12-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0628702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入門教材,以“把問題說清楚”為目的,不作繁瑣考證。對於比較陌生的概念,都隨文作了解釋。本書的適用對象是對外漢語教師、碩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以及對第二語言習得問題感興趣的其他讀者。
全書共分十四章。第一章“語言、語言習得和語言教學”相當於全書的概覽。第二章“能力和表現”、第三章“語言機能和普遍語法”以及第四章“年齡和關鍵期”重點介紹第二語言習得和相關學科,特別是語言學、第一語言習得等學科的關係。第五章到第十章按照時間順序,介紹先後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核心理論,分別是“對比分析和語言遷移”“偏誤分析”、“習得順序”、“中介語”、“學習和習得”和“輸入與輸出”。從另一個角度看,第一章到第十章關注的都是“語言問題”。與此不同,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探討的則是“非語言問題”,包括“記憶和注意”、“動機和性格”、“策略和方法”和“社會文化學”。
作者簡介
劉頌浩,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副教授,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優秀教師。本科、碩士先後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和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現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英語系。著有《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導論》,並主編《〈乘風漢語〉》教學設計與研究》,主持編寫《乘風漢語》、《很好——初級漢語口語》、《新中級漢語聽力》、《中級漢語閱讀》、《核心閱讀》等多部教材。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語言、語言習得和語言教學

1.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
2.語言習得
3.套用語言學
4.語言教學
5.教學理念
6.母語者和非母語者
7.小結

第二章 能力和表現

1.能力、表現和水平
2.喬姆斯基能力概念批評
3.能力和表現的背後
4.交際能力概念的發展
5.交際語言能力框架
6.小結

第三章 語言機能和普遍語法

1.語言機能
2.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
3.積極證據和消極證據
4.喬姆斯基普遍語法思想評價
5.其他類型的普遍語法
6.普遍語法和第二語言習得
7.小結

第四章 年齡和關鍵期

1.列尼博格的語言習得關鍵期
2.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關鍵期
3.關鍵期和年齡效應
4.關鍵期和非本族性
5.關鍵期和內隱學習
6.關鍵期假說在語言教學上的意義
7.小結

第五章 對比分析和語言遷移

1.對比分析假說出現的背景
2.對比分析假說的兩種形式
3.對比分析假說的證據
4.對比分析假說評價
5.語言遷移、跨語言影響和母語的作用
6.制約語言遷移的因素
7.母語在語言理解和語言教學中的作用
8.小結

第六章 偏誤分析

1.偏誤分析的背景
2.科德的偏誤分析觀
3.偏誤分析的步驟
4.偏誤分類
5.偏誤範圍和偏誤區域
6.偏誤分析評價
7.小結

第七章 習得順序

1.布朗的習得順序研究
2.第二語言語素習得順序
3.語素習得順序的成因
4.4-M模型和蘊含等級原則
5.ZISA項目和可教性假說
6.習得順序研究評價
7.小結


第八章 中介語第九章 學習和習得第十章 輸入與輸出第十一章 記憶和注意第十二章 動機和性格



第十三章 策略和方法第十四章 社會文化學



參考文獻人名對照表

部分章節

第一章 語言、語言習得和語言教學

1804年5月,路易斯和克拉克率領一個考察隊對美國西北地區進行探險。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第一次。路上,他們到達了一個叫做首首尼的印第安部落。考察隊和首首尼人進行了交流,但交流的過程卻極不平凡。考察隊里有一位印第安女子,能聽懂首首尼語。她把首首尼語翻譯成她丈夫也懂的另一種語言,黑達察語。丈夫將黑達察語翻譯成法語,告訴考察隊里一位懂法語的士兵。這位士兵再把法語翻譯成英語。路易斯和克拉克就這樣艱難地“聽懂”了首首尼人的語言。當然,交際是雙向的,首首尼人也要經歷同樣的過程(只不過方向相反),才能“聽懂”英語。
語言是人和人進行交際的最便捷的工具,可是在日常生活中,這一點常常被忘掉。只有當我們聽不懂對方的語言時,語言的重要性才會清晰地顯現出來。上面這個例子雖然極端,但卻很能說明問題。在過去,和其他語言社團成員進行交流的機會不是很多,懂不懂外語也無關緊要。但是,在現代社會裡,世界變小了,交流更多了,學習外語幾乎成了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相應地,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等問題也成了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要想討論語言學習問題,我們就需要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
這是按照時間先後定義的兩個術語。“第一語言”(first language,L1)是我們從國小會的語言,簡稱“一語”,也叫“母語”(mother tongue)。在掌握第一語言①之後,人們還可以繼續學習並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第二語言”(簡稱“二語”,second language,L2),甚至第三、第四語言。“目的語” (target language),指人們正在學習的語言。“外語”(foreign language)也是一個常用術語,指的是外國語。作為術語,外語是從國家角度定義的,第一、第二語言則是從個人角度定義的。比如,阿拉伯語在英國是外語,但對阿拉伯裔英國人來說,則可能是他們的第一語言。更多的時候,外語和第二語言相連。比如,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也是大部分中國人的第二語言。如果一個人學習了好幾種外語,則可以有第一外語(一外)、第二外語(二外)等。這裡的“一”和“二”也是從個人角度進行的區分。有時也可以看到“英語是中國的第一外語”這樣的說法。這是說,在中國,把英語當成外語來學習的人是最多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