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又稱為阿加迪爾危機,在1911年發生,是一宗國際危機。該年的7月1日,德國派出豹號戰艦到摩洛哥港口阿加迪爾,宣示德國在摩洛哥的利益。

概述

英國與德國之關係,早已因軍備競賽而變得甚為緊張。在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領導下,德國由1890年代開始大量製造無畏艦,而英國則視之為企圖挑戰她海上霸權的舉動。當英國發現德軍艦隻到達阿加迪爾後,誤以為德國想把該港轉為德軍在大西洋的軍港。結果,雙方關係更為緊張,而英國則根據摯誠協定而傾向支持法國。
德國之舉動,其實是為了向法國追討賠償。根據1906年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之決議,法國得到不少在摩國之利益。是以這次危機可被視為另一宗因殖民主義而起的紛爭。

解決

7月9日,法德兩國開始談判,最後在11月4日達成協定。德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地位,並把喀麥隆北部部分領土讓與法國 (今查德南部) ;法國則把法屬赤道非洲轄下的法屬剛果中南部 (今剛果共和國北部) 及鄰近地區轉讓給德國,以作賠償。得到德國之同意後,法國於1912年3月30日把摩洛哥專為她的保護國,正式把它轉為殖民地。

影響

英國在危機時支持法國,強化了摯誠協定以及三國協約的緊密關係。由於她們對德國的擴張更為敏感,所以三國協約漸漸從殖民地協定變為軍事聯盟。其後,英國更與法國協定,讓英國海軍防衛英吉利海峽,法國則保衛地中海。是次事件乃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危機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