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搜尋引擎

gton kerton Mellon

歷史概述

1994年初,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的學生Brian Pinkerton開始了他的小項目WebCrawler。1994年4月20日,WebCrawler正式亮相時僅包含來自6000個伺服器的內容。WebCrawler是網際網路上第一個支持搜尋檔案全部文字的全文搜尋引擎,在它之前,用戶只能通過URL和摘要搜尋,摘要一般來自人工評論或程式自動取正文的前100個字。
1994年7月,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Michael Mauldin將John Leavitt的spider程式接入到其索引程式中,創建了Lycos。除了相關性排序外,Lycos還提供了前綴匹配和字元相近限制,Lycos第一個在搜尋結果中使用了網頁自動摘要,而最大的優勢還是它遠勝過其它搜尋引擎的數據量。
1994年底,Infoseek正式亮相。其友善的界面,大量的附加功能,使之和Lycos一樣成為搜尋引擎的重要代表。

基本特徵

第二代搜尋引擎的主要特徵是運用“符號計算”,基於關鍵(字)詞搜尋,以及以關鍵字組合為基礎的全文搜尋和模糊搜尋。與第一代搜尋引擎相比,基於關鍵字搜尋的優勢是使用方便,搜尋速度快,直接搜尋內容,是第一代搜尋引擎無法比擬的。

套用缺陷

第二代搜尋引擎的顯著套用缺陷是返回的信息太多,信息過載。從理論上說,只要輸入關鍵字就能夠把與關鍵字匹配信息搜尋出來,但是這又導致了它的缺陷:執行搜尋以後返回的信息過多,相關和無關信息混雜在一起,必須從中逐一進行篩選,沒有人能夠篩選得完。可謂你要一點水,它給你一條河甚至一片海,讓人耗費的時間無法忍受。要減少信息過載,就需要輸入多個關鍵字組合漸進式查詢,讓人感到使用不方便。

發展趨勢

基於第二代搜尋引擎存在的套用缺陷,用戶無不期盼更快、更準、更方便的新一代搜尋引擎的問世。這正是第二代搜尋引擎技術研發的方向、目標和發展趨勢,很多公司正在進行嘗試。據騰訊科技2012年3月15日訊息,谷歌擬採用語義搜尋技術升級搜尋引擎。谷歌的搜尋結果網頁將不再只顯示一個連結列表,還將提供用戶所輸入的搜尋關鍵字的直接答案。
儘管這是從理論上描述的,其套用價值還有待用戶體驗評判,還沒有形成“關鍵字搜尋”的替代技術,但可以確定的是,運用“語言計算”技術,基於自然語言搜尋,智慧型返回搜尋結果,是第二代搜尋引擎發展的新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