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黃瓜

簡介

童子黃瓜:童子黃瓜屬醬菜,與常見的蘇州蜜汁小醬瓜相仿,不過品相、味道卻相去甚遠。周莊鎮西首的吳公裕,是始創於清朝鹹豐年間的老醬號,店主為徽州人。開店不久,便以其作坊自製的童子黃瓜而名震四方,並曾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製作方法

每到初夏。店號就派專人去四鄉瓜棚選購黃瓜,須一指粗細,上下勻稱。二寸來長,無籽,稍過則不取。因收價較高,菜農踴躍。店後是作坊,內有大場,洗淨後勻攤於席地,晾乾。再置於大缸中醃潰,其鹽比一般的醬瓜要少三分,並不時上下翻動。謂“倒缸”,使鹽味均勻。又用麵粉揉成麵團,切成半寸見方的小塊,曬乾,等出霉,名曰:“黃子”。到時裝甏,一層黃瓜,一層黃子,更迭鋪平裝實、封口。吳公裕的黃瓜絕不放糖,但不失甜味。其中緣由便在於那一層層的“黃子”,它吸盡了黃瓜中多餘的鹽水,以分解出澱粉,使之與黃瓜自身的糖分交融,而產生“天然”的甜味。
上櫃的童子黃瓜,呈翡翠綠,透明,無籽(故而稱“童子”黃瓜),食之脆而清香,甜而不膩。古鎮有喝“阿婆茶”之俗習,童子黃瓜便為茶桌上的寵物,當時已有了製作罐頭的技術,用籠蒸,然後以錫封孔,所以能遠銷海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