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鎮鎮

章鎮鎮

章鎮鎮由原章鎮鎮、大勤鄉、龍浦鄉撤併而成,位於上虞南大門,與嵊州市三界鎮接壤,104國道、上三高速公路、曹娥江穿鎮而過,45分鐘可抵杭州、寧波,全國第一座獨塔斜拉橋飛架曹娥江上空。章鎮鎮風景宜人、文人薈萃,素有“上數章鎮,下有崧鎮”之美稱,是上虞市五個中心鎮之一。

基本信息

概況

章鎮鎮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故鄉,位於上虞市南部,依山傍水,風光秀美,曹娥江、上三高速、104國道貫穿境內,距上虞市區23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是上虞市“北工、中貿、南閒”總體規劃中南閒組團的核心,是浙江省級中心鎮、浙江省級生態鎮和紹興市綠色生態鄉鎮。全鎮地域面積140平方公里,耕地5.1萬畝,山林10.2萬畝,下轄35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常住人口4.6萬人。

近年來,章鎮鎮堅持貿、工、農發展並舉,兼顧歷史文化和自然特色的新興城鎮為定位,大力實施“工業立鎮、開放興鎮、生態靚鎮、合力建鎮”戰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已逐漸成為上虞南部山區的發展中心。2008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5億元,實現稅收1.04億元。
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全鎮擁有各類企業450餘家,規模企業25家,億元企業2家。規劃面積3000畝的工業功能區位於上三高速章鎮道口附近,是上虞市重點工業功能區,區內基本形成以五金機械、紡織服裝、建築裝飾等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大型企業領頭髮展,浙江皇馬化工集團是專業生產系列化纖劑及各類表面活性劑的國家中一型企業,是浙江省50家創新型企業之一;浙江亞廈集團是建築裝飾國家一級資質的大型集團企業,位列全國同行業第2位,已躋身於紹興市民營企業50強和浙江省民營企業100強行列。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95億元。
生態農業走在前列。全鎮已形成有機茶葉、富硒葡萄、生態蔬菜、綠色水果、無公害大米等五大特色農業塊狀,已擁有7隻國字號農業基地,10家農業龍頭企業、23家農業合作社(省級示範合作社1家,省級專業合作示範社1家),省、紹興市綠色農產品12隻,紹興市級名牌產品6隻,紹興市級著名商標7隻,浙江省名牌產品2隻,著名商標4隻。已建成較大規模的休閒農莊3個。
城鎮面貌日新月異。總體形成了“一江兩岸”、“一軸二翼”的發展布局,新區工業區、公共服務區、商貿居住區已初具雛形。各種設施配套齊全,鎮中心建有一個5000平方的大型噴泉廣場和兩個休閒公園,臨竹洞湖而建的商住樓盤是虞南第一個高品質住宅小區。境內交通便捷,通市公交實現5分鐘一班次,鄉村公交延伸到村。位於集鎮東南的堆高山風景區已初具規模,區內有投資逾億元的佛教勝地秀峰寺,年接待遊客近5萬人次。
社會事業快步邁進。覆蓋鎮村的治安防控、環衛保潔、供水供電、就學就醫網路初步建成,新農村建設縱深開展,農民養老、醫療保險機制不斷健全。基礎教育、衛生設施一應俱全,全鎮共設定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和5所完小,1所中心幼稚園,擁有虞南地區最大的中心衛生院。

經濟

章鎮鎮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全鎮已逐步形成了以化工、紡織電器、綠色食品、建材為主體的工業框架。

浙江皇馬化工集團是我省唯一生產化纖油劑系列產品的國家科技型企業,擁有固定資產近億元,總資產1.5億元,已獲得浙江省重點骨幹企業,國家重點高科技企業,ISO9002國家質量認證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浙江亞廈裝飾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建築裝飾、幕牆門窗、家具製作的大型集團企業,註冊資本5168萬元,擁有成員企業18家,二00二年創建安產值10億元,並於2010年正式在深圳A股上市。

章鎮工業園區始建於2001年8月,目前已有入園企業18家,總投資在3.5億元以上,其中已投產企業規模最大的是從新昌引進的浙江天竺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占地47畝,一期投資1000萬元;

引進企業中規模最大的是4月份從溫州引進的浙江永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該項目占地100畝,總投資在1億元以上。

2015年,該鎮堅持提質增效,提升工業競爭力,擴大有效投資,深入開展招商選資“一號工程”,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重點依託工業功能區西區工業用地,積極引進外資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優質產業項目,加快項目推進,提升項目質效,重點抓好4隻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力爭完成工業性投資7億元,為新一輪發展積蓄能量 。

農業

章鎮鎮效益農業蓬勃發展。建立了茶葉、淡水養殖、花卉果蔬等四大綠色基地,“龍浦”葡萄,“新江”草莓,“龍浦”仙毫茶葉暢銷全國各地。農業龍頭企業生產規模日益擴大,紹興長裕茶製品有限公司、舜龍茶業、義和釀造有限公司,“天鳥”公司等8家企業2003年完成銷售5091萬元,創匯120萬美元。基地建設發展迅速,范師傅醬菜基地、盛家弄茭白基地、義和乳黃瓜基地、龍浦仙毫、覺龍舜毫茶葉基地被紹興市評為綠色農產品,2003年章鎮被紹興市命名為“綠色生態鄉鎮”。

旅遊

一方勝跡--堆高山風景名勝區。境內的秀峰寺古庵,相傳建於明朝末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1995年,鄉村弟子釋行吉大師慕名前往,重修秀峰庵,次年經上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秀峰寺,1998年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項,建立了堆高山風景旅遊園區。秀峰寺海拔600餘米,上有放生池兩個,側有約200米長的瀑布,寺內有三聖殿、大雄高殿等古建築,有大小緬甸玉佛16尊,四面環山,果樹成林,鳥語花香,5公里盤山公路連線風景與章嵊公路,建設中的十里水果長廊與景區花木風景形成一條天然果木林帶。勝龍潭等十大景點正在加緊開發建設。
覆卮山旅遊度假村——海拔800多米的覆卮山,是上虞市的最高山峰,自然景觀秀美,風土民情淳樸,旅遊資源豐富。
台灣南國投資公司經過踏看相中了章鎮與嶺南接壤的一處偏僻山地,2003年5月7日,章鎮鎮、嶺南鄉與台灣南國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5000萬美元覆卮山旅遊度假村項目合作意向書。這次開發的項目,使用土地面積6500畝,其中山林面積5000畝,土地1500畝,章鎮涉及張村、秀峰寺二個點,嶺南涉及丁山、平山、梁宅、廉士下等村,道路崎嶇,行走不便,待實施開發後,農戶將陸續由高山遷往平地,實現異地脫貧。這個度假村將立足於高起點,內部設施別具一格,集運動健身、娛樂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為當代“隱士”“墨客”提供古代縱馬山林、垂釣溪間的人生樂趣。該項目分三期投資,整個投資計畫於2008年前完成。
鄉村觀光旅遊
一是,按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茶則茶”的原則,以保土、改山、整地、治水為重點,對山、水、林、田、路、村進行綜合治理,實施產業化開發,大力發展以葡萄、茶葉為主的經濟作物。並對流域實施了高標準的綠化、美化工程,建有四大萬畝無公害基地,“龍浦仙毫”茶園,“范師傅”醬菜,“龍浦”葡萄,“義和”醬瓜等農產品品牌。萬畝無公害基地,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觀光農業景觀。“山頂青松柏綠化,山下西瓜草莓茶,溝溝河河蓄滿水,滿眼翠綠生態化”的生態環境為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二是,把創建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作為旅遊開發的一項重要內容。採取生物防治措施,提高產品內質, 所生產的“龍浦仙毫”茶曾多次榮獲國家金獎、去年被評為紹興名牌茶葉。
三是,努力挖掘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資源,樹立“旅遊搭台服務,農民唱戲賺錢”的先進發展思路,豐富景點建設內容,延伸旅遊區旅遊文化建設的內涵,將當地的農業優勢產業與旅遊第三產業緊密結合,把當地特有的農業生態旅遊資源和沂蒙山區純樸的鄉村風貌、民俗風情融為一體,認真做好古文化和近代文化的挖掘整理。

自然資源

  章鎮位於上虞最南部,曹娥江南北貫穿我鎮,東有隱潭溪、清潭溪、下管溪,西有范洋江,鎮內群山林立,有天燈盞、秀峰尖、大岩山、大山岡、拓豬岩、姜山、老鷹山、提鹿豎岡等。鎮中周圍地勢平坦低洼,海拔7-10米,沿曹娥江岸有10米高的江堤防洪,江面開闊,水流平緩,碧水清澈,沿山兩岸景物宜人,特產豐富。
(一)水資源
(1)隱潭溪:據《上虞縣誌》記載,因寨嶺石窟間的隱潭得名,舊稱李家溪。發源於餘姚市鵓鴣岩南坡,在嶺南鄉白龍潭村入境,流徑嶺南至章鎮鎮南匯入曹娥江,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73平方公里,境內長24.5公里,河床平均寬約60米,最狹處25米,屬季節性溪流,1956年2月,在實施大浸畈防洪工程中改道,開新河1.6公里,其水直接注入曹娥江。
(2)下管溪:據《上虞縣誌》記載,因流徑下管鎮得名,舊稱夏湖溪。發源於餘姚市鵓鴣岩西坡,於陳溪鄉深灣村入境,流經陳溪、下管、丁宅、大勤,在上浦浦口村匯入曹娥江。其上游稱黑龍潭溪,再下稱達溪,至石筍山腳與陳溪匯合後始稱下管溪。全長39公里,境內長32.3公里。總流域面積225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100米,最寬處210米,最狹處50米,屬季節性溪流。支流有巽溪、浪撞溪、陳溪、乾溪、洙溪、錢溪、東里溪、任溪、象田溪、張溪。
(3)范洋江:據《上虞縣誌》記載,因中游江邊的范洋村(屬嵊縣今嵊州市)得名。發源於嵊縣北部的西杜鄉岩嶺,在章鎮濱筧覆船山西麓入境,至羅村山流入曹娥江,總長25.5公里,流域面積88平方公里,境內長1公里,流域面積0.1平方公里,河底寬20米,屬季節性溪流。1970年冬至次年春,實施改道工程,開新河1000米,比原流縮短700米。
(4)湖泊:前灶湖(位於龍浦魚山村,面積約10畝),竹洞湖(又名四角湖,位於章鎮湖墩村東側面積約50畝),斷江湖(位於龍浦大旗山下,面積約20畝)
(二)山資源
(1)覆卮山:位於上虞南端嶺南與嵊縣交界,方圓7.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61.3米,為全市最高峰,相傳謝靈運登此山飲酒賦詩,飲罷覆卮而得名。
(2)天燈盞:位於清潭、嶺南交界,一峰獨秀,狀若燈盞,故名。海拔540.7米。
(3)秀峰尖:位於清潭東南部,因山體俊秀,翠竹滿山得名,海拔361米。
(4)大岩山:位於原龍浦、清潭交界,北山腰上有一巨岩懸空突出,岩下可容數十人,故名。海拔250.9米,山西有松崎嶺,俗稱雙麒麟,以嶺旁有二山狀若麒麟得名。
(5)老鷹山:位於大岩山雙麒麟嶺西,以形得名,因四周岡巒環列,此山居中,故又名主山。海拔150.5米。西有主山湖,1958年改築為主山水庫,山東南有羊角尖和帥相嶺。
(6)姜山:位於章鎮鎮北,形似生薑,故名。海拔136米,今山頂建有電視轉台。
(7)足鹿豎岡。又名足鹿山,位於張溪東部邊緣與下管鎮交界處,相傳因山勢陡峭俗稱“篤落豎岡”,後以方言音近改今名,又因山最高處狀如牛頭,稱牛頭廊,海拔708.3米。足鹿山岡南北兩旁山岡林立,自南而北:大藍頭山;絞塘岡、柱窠,亦稱得力士岡;前山岡;油紙扇;老鷹尖等,海拔均在500米以上,老鷹尖北有蜻蜓龍,海拔380米。

人文資源

(1)謝靈運。東晉時,我國山水詩派開創者謝靈運,曾在此建造別墅園林,過著隱居生活,他在這裡寫下了中國文學史上膾炙人口的名篇《山居賦》。據考證,其賦中“北山二園”的始寧時墅,即原章鎮鎮駐地,另一園則在章鎮鎮的河浮村。
(2)王充。鎮西南烏石山上有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王充墓。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邑人林鑒曾修繕王充墓,1965年一遭毀。1981年,浙江省政府撥款重建。現王充墓占地110平方米,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謝瑜。明嘉清年間,“上虞四諫”之一的謝瑜,冒死彈劾嚴嵩,被削職為民後在姜山築室而居,自號“姜山老樵”,其墓葬也在姜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