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檢針

穿刺活檢針

介入放射學器材,介入放射學操作中,穿刺皮膚,以進一步引導介入放射學器材(導絲、導管、濾器、支架等)進入體內,行血管性與非血管性介入操作的金屬針。分為幾個種類:①單壁穿刺針,由不鏽鋼製成,針端銳利呈斜面,針柄部分可有不同形狀的基板(grip shield),便於穿刺時控制針的進退。②兩部件套管針,由外套管和針芯構成。③三部件套管針,由外套管、內針和閉塞器組成。④房間隔穿刺針,為兩部件金屬針,常用者為Brockenbrough針。⑤剝皮穿刺針,一次性使用金屬針,針桿壁為兩半對接而成,針穿入血管後,不用導絲直接將導管經針送入,然後逐段剝開兩半針桿壁,並完全退出血管,留下導管。針外徑以“號”(gauge)表示,針的內徑因針壁厚薄而有所不同。

概述

針頭針頭

醫用穿刺針主要套用於微創手術。

以穿刺針結合其他醫療設備的聯合使用,可直達病灶,做到精準定位、精準檢測、精準治療,創傷小、併發症少,減輕病人身心痛苦,是醫院中必不可少的一款醫療器械

歷史

導管導管

現代醫生所使用的穿刺針是在靜脈輸液針和注射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輸液針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656年,英國醫生克里斯朵夫和羅伯特用羽毛管作為針頭,把藥物注入狗的靜脈,成為了歷史上首例靜脈注射的實驗。原始的輸液工具為羽毛管、動物靜脈、動物膀胱。後來逐漸出現了塑膠橡膠製品及注射器和針頭。1662年,德國一名叫做約翰的醫生,首次將靜脈注射針用於人體,雖然病人由於感染未能救活,但在醫學史上卻有里程碑意義。1832年,蘇格蘭醫生托馬斯成功將鹽類物質輸入人體,成為首個靜脈輸液成功的案例,為靜脈輸液治療奠定了基礎。到了20世紀,隨著金屬加工技術和醫學的進步,靜脈輸液及其理論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迅速衍生出各種不同套用的針型。穿刺針只是其中一個細小的分支。即便如此,也有幾十個不同的類型,結構複雜如套管穿刺針,精度細小如細胞穿刺針。現代穿刺針針頭普遍採用SUS304/316L醫用不鏽鋼。

分類

按使用次數:一次性穿刺針、復用式穿刺針按套用功能:活檢穿刺針、注射穿刺針(介入穿刺針)、引流穿刺針按針管結構:套管穿刺針、單體穿刺針、實心穿刺針按針尖結構:穿刺吸針、穿刺鉤針、叉式穿刺針、鏇切穿刺針按輔助設備:引導(定位)式穿刺針、非引導式穿刺針(盲穿)、可視式穿刺針按套用領域:

尺寸規格

G(GAUGE),Ga.是GAUGE的縮寫。穿刺針的規格針管外徑(mm)標色27G0.40灰色26G0.45咖啡色25G0.50橙色24G0.55紫色23G0.60深藍色22G0.70黑色21G0.80深綠色20G0.90黃色19G1.00乳白色18G1.20粉紅色17G1.40紫紅色16G1.60白色

圖4.1穿刺針尺寸數字越大針管越細。Fr是導管的單位,原本是測量周長的單位,是一位法國醫生髮明的,為英文French的簡寫。1F=3mm周長,又因周長=3.14×直徑,所以直徑1F≈0.33mm。在一些產品上還用CH表示直徑,1CH≈1F。

穿刺活檢針舉例

穿刺針穿刺針

一些較為知名的針型:美國王氏肺穿刺針(TBNA)義大利普利塞活檢針(Precisa)美國MD活檢針(Super-CoreTM、Ultra-CoreTM、軟組織活檢針、Biopince)美國BARD活檢針(Magnum、MaxCore)日本TSK活檢針(半自動、全自動)

1.王氏肺肺穿刺活檢針(TBNA)產地:美國

適應症:適用於肺活檢。呼吸科、腫瘤科、胸外科、以及其他相關科室。

優點:經纖維支氣管鏡直入肺部,具有快捷、安全、經濟的特點。

缺點:對操作者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專門訓練。 規格:22gax13mm21gax15mm19gax15mm。

圖5.1王氏肺肺穿刺活檢針(TBNA)

2.Precisa(普利塞HS活檢針)產地:義大利

適應症:適用於腎臟、肝臟、肺、乳腺、甲狀腺、前列腺、胰腺、睪丸、子宮、卵巢、體表等多種器官,可用於錐體腫瘤和不明種腫瘤等的活組織取樣、吸取細胞。

優點:利用外針可拆卸,可注射止血劑和治療等。

規格:12G、14G乳腺活檢;16G腎活檢、肝活檢;18G前列腺肝活檢、肺活檢察;20G肺活檢、甲狀腺細胞活檢。

缺點:

1、針尖有長約0.5cm的活檢無效區,比較容易損傷附屬檔案的組織,不利於較小腫物的活檢。

2、如果組織較硬,不容易抓取,導致取不到病變組織。

圖5.2Precisa(普利塞HS活檢針)

3.Super-CoreTM半自動活檢針產地:美國

規格:14G、16G、18G、20G

優點:針頭採用回聲增強技術,在超聲地位更準確。

缺點:1、針尖有長約0.5cm的活檢無效區,比較容易損傷附屬檔案的組織,不利於較小腫物的活檢。

圖5.3Super-CoreTM半自動活檢針

4.Ultra-CoreTM活檢針產地:美國

規格:14G、16G、18G、20G

優點:針頭採用回聲增強技術,在超聲地位更準確。

缺點:1、針尖有長約0.5cm的活檢無效區,比較容易損傷附屬檔案的組織,不利於較小腫物的活檢。

圖5.4Ultra-CoreTM活檢針

5.軟組織活檢針原理:採用負壓切割

特點:透明的套管針柄,更便於看到液體;獨特的鎖定結構;不同的針頭適用不同組織的穿刺活檢。

缺點:如果組織較硬不容易切割

圖5.5軟組織活檢針

6.Biopince活檢槍產地:美國

BIOPINCE的設計可以安全、快速取得組織樣本,強大的動力、鋒利的切割可減少對組織的擠壓,為臨床診斷提供高質量的樣本,套用廣泛,當組織樣本取出後活檢裝置又重新上膛,可進行下一次活檢。

三種活檢長度(13,23,33mm)可自由調節。

規格:16G、18G

特點:前端是三叉的結構,便於更好抓取組織,適用於較硬組織的活檢。

缺點:激發前測量針尖到附近組織的距離,避免損失附近組織。

圖5.6Biopince活檢槍

7.Magnum活檢槍產地:美國巴德

組成:活檢槍+活檢針

特點:

1、BARDMagnum活檢槍是內置彈簧、可重複使用的活體組織塊取出裝置。它可選擇性地取出長度為22mm和15mm的活體組織。

2、BARDMagnum活檢槍出售時未消毒,但已有合適的包裝,可隨時消毒。BARDMagnum活檢針已經過環氧乙烷消毒。

在BARDMagnum活檢槍上可使用日本TSK株式會社生產與之配套的各種規格活檢針。 圖5.7Magnum活檢槍

8.Magnum活檢針

規格:12G僅用於乳腺活檢;14G乳腺活檢;16G腎臟活檢;18G前列腺及肝臟活檢;20G肺及甲狀腺活檢。

缺點:巴德活檢槍價格較貴,需和活檢針一同使用,活檢針前有約0.5cm無效區。

圖5.8Magnum活檢針

9.MaxCore一次性活檢槍產地:美國巴德

特點:

1、活檢槍的長度只有12CM,小於其他任何一種重複使用的活檢槍。

2、強有力的彈簧使發射速度更快,確保獲取完美標本。

3、表面有突起的防滑設計,加之重量輕,易於穩定抓握,控制性能極佳。

圖5.9MaxCore一次性活檢槍

10.TSK半自動活檢針產地:日本

特點:

1、超聲增強針頭方便醫生進針時的精確定位。

2、活檢槽的長度可調節(可選擇9.5mm或19mm)便於醫生靈活使用。

規格:14G、16G、18G、20G圖5.10TSK半自動活檢針

11.TSK全自動活檢槍產地:日本

適應症:用於肺、甲狀腺、前列腺、肝臟、腎臟、乳腺和胰腺等腹部腫瘤的活檢。

特點:安全開關:位置“II”、位置“I”、位置“L”,可以自由調節內針和外針的向前伸出。

缺點:操作比較複雜,內針容易折斷及彎曲。圖5.11TSK全自動活檢槍

穿刺活檢針綜述

活檢槍活檢槍

醫學上用“侵入性”來描述活檢(biopsy),是從患者體內切取、鉗取或穿刺等取出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的技術。根據獲得組織的困難程度,活檢差異性很大。對絕大多數送檢樣本都能做出明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被作為臨床的最後診斷。活檢分為術前活檢、術中活檢、術後活檢。

活檢穿刺針通常套用於術前活檢。

圖7.1甲狀腺活檢活檢穿刺技術早在1900年已經有套用,近代有了飛躍的提高。面向不同套用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穿刺針也在不斷增加。在尺寸、針尖形狀和斜面都有較大的差別。

活檢穿刺屬於微創活檢,程式上與“手術活檢”相同,在X線透視或CT、超聲等影像的引導下進針,以最直接而損傷小的途徑達到腫瘤獲取樣本。所以,施行穿刺的醫師必須充分了解病史,熟悉腫瘤部位的X線片影像,能分析腫瘤實質和病理有代表性的部位。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結構和重要血管、神經的徑路。

圖7.2骨髓活檢活檢穿刺相較於“手術活檢”有明顯的好處,傷口小,癒合快,併發症機率小。因此在胸腔等極敏感部位是首選套用。雖然影像檢查(例如X射線)有助於檢測異常的結節或腫塊等,但僅依靠它們不能區分癌細胞與非癌細胞。對於大多數癌症,病理診斷是鑑別是否換上癌症的金標準,患者只有進行穿刺活檢以收集細胞做更仔細的檢查後才能獲得病理診斷。穿刺活檢的操作在腫瘤的診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穿刺是一種創傷性操作。

病人和家屬對穿刺了解不多,甚至存在一些諸如穿刺活檢會引起腫瘤播散的擔心和誤解。實際上,穿刺活檢是一個非常規範的醫療操作,醫生會在權衡病人的獲益和風險後進行。在針刺活檢時,醫生使用特殊的針從疑似區域獲得細胞。針刺活檢經常用於醫生可以觸及感覺到的腫瘤,例如可疑的乳房腫塊和脹大的淋巴結。當與影像檢查(例如X射線)結合時,針活檢可從不能觸及的體內深部的可疑區域獲取細胞。針刺活檢手術包括:圖像引導的活檢使得醫生可以穿刺不能觸及的可疑區域,例如肝臟、肺或前列腺的異常。使用實時圖像,醫生可以確保針到達正確的位置。患者將接受局部麻醉以麻醉活檢的區域以減少疼痛。穿刺併發症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很顯然與活檢的解剖部位有關,臨床醫生應該熟悉最常進行的活檢的主要併發症。經皮肺活檢常遇到的併發症之一是氣胸。

2002年Richardson等人對英國肺穿刺的調查顯示,在5500例記錄的活檢樣本中,氣胸的總體發生率約為20%,其中咯血和死亡發生率分別為5%和0.15%。圖7.3皮膚活檢出血是經皮肝穿刺活檢後最常發生的不良事件;出血對病人的血液動力學發生影響的500例活檢中有1例發生,而嚴重出血導致需要輸血,或手術和介入止血的情況在每2500至1萬例中會發生一例。Lane等人在2008年公布了經皮腎活檢穿刺的綜述,儘管在接受CT引導的腎活檢穿刺後85%的患者出現一定程度的出血,但只有1-2%的患者需要住院或輸血。

大量的臨床實踐數據證明,穿刺活檢不會引起癌症的遠處擴散和轉移。然而,穿刺由於以下原因,會造成腫瘤沿著穿刺道種植和播種。使用經皮通路到達目標病變需要將針穿過許多組織層面;最初通過皮膚,然後通過中間的組織,其解剖結構通常包括皮下脂肪,筋膜層,胸膜和肌肉。顯然,要穿刺的病變位置決定了必須穿過的正常組織的數量。活檢中惡性細胞沿著針管發生沉積時,腫瘤播種就會發生。種植會發生在器官內或針道通過的組織內。同軸技術通過從針道中隔絕取出穿刺標本,能降低針道播種的風險。據全世界文獻報導,由穿刺活檢引起的轉移種植的發生率在4‰到4/萬之間。當然這種風險相對於迅速明確診斷、及時合理治療來講是微不足道的。圖7.4內鏡活檢目前,腫瘤穿刺活檢技術在CT或者B超的精確引導下,能夠非常容易做到一針命中,避免了由於反覆穿刺帶來的損傷,腫瘤種植轉移的風險大大降低。而且活檢後,可以馬上向活檢的針孔注射少量抗癌藥物,以防止轉移;注射止血藥物,以防止出血;注射止痛藥物,以減輕疼痛。由於採用的是很細的穿刺針,在局部麻醉之後穿刺,患者基本沒有痛苦,幾天后穿刺針孔自然癒合。因此,可以說穿刺活檢是安全的,沒有什麼痛苦或者不良反應。

活檢會不會痛?

穿刺活檢是非常小的手術。經過局部麻醉,穿刺過程中不會痛感。但穿過胸膜,腹膜/腹壁的時候會有疼痛。而病人的要做的只是舒緩緊張情緒,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八、TBNA穿刺術TBNA分為傳統TBNA和EBUS-TBNA。EBUS-TBNA名為支氣管內超聲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2002年日本千葉大學的藤澤武彥教授和安福和弘等學者與奧林巴斯公司合作研製成功了一種凸式探頭超聲支氣管鏡(CP-EBUS),並將其用於TBNA。本文主要介紹傳統TBNA。圖8.1肺部示意圖1.TBNA穿刺針發展史:20世紀40年代阿根廷schieppati首次開展硬鏡下隆突下淋巴結穿刺術。

20世紀80年代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華裔專家Ko-penwang(王國本)教授發明Wang式穿刺針。

2002年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發明EBUS-TBNA技術。

目前世界胸部疾病的科室都在重視TBNA技術,國內呼吸科年會以及各個呼吸內鏡會議都安排了TBNA的培訓班。

2010年的胸外科年會開設了TBNA技術的相關講座,國內各大醫院的胸外科也逐漸開始重視這項技術。圖8.2王氏穿刺針圖8.3奧林巴斯穿刺針2.TBNA發展的阻礙:操作者對氣管鏡使用不熟練、空間想像力差、畏懼出血或損傷,信心不足或怕傷自尊

缺乏專職或熟練護士

病理科不重視細胞學診斷3.TBNA技術的適應症:縱膈或肺門淋巴結;對已知或懷疑肺癌進行分期;氣管外病變對氣管的外壓病灶;黏膜下病變;肺周圍性結節;對氣道內壞死腫瘤、出血性腫瘤病變建立診斷;預測外科切除線;追蹤小細胞腫瘤;對縱膈囊腫及膿腫進行診斷和引流。除有穿刺部位的自限性輕微出血,氣胸和縱隔氣腫外,潛在可能並發菌血症、心包炎、血胸,一般少有致命性併發症的發生。相對來說是很安全的。4.TBNA技術的禁忌症:肺功能嚴重損害,無法耐受檢查;心功能不全、嚴重高血壓或者心律紊亂者;全身狀態或者其他氣管極度衰竭者;主動脈瘤;出凝血機制嚴重障礙者;哮喘發作或大咯血;麻醉藥過敏,不能用其他藥物代替者;穿刺點有明顯感染。

5.TBNA技術的優勢:對於氣道內以及氣道黏膜和黏膜下及縱膈區域和肺門附近(1.3cm內)的病變,可以安全取樣;

微創,創傷性和費用都很小,安全,有效,簡單,是呼吸疾病相關醫師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術;

通過TBNA檢查縱隔淋巴結在肺癌的診斷方面其敏感性可達90%,多數患者可成功避免行縱隔鏡及開胸探查的必要性,除了可大大較少費用,也可以減輕創傷性手術帶給病人的痛苦。同時TBNA檢查將肺部結節性病灶的診斷範圍提高了20%,黏膜下病變的診斷範圍提高了25%-30%。6.開展TBNA的條件:硬體:支氣管內鏡;TBNA針;病理實驗室,增強的CT影像掃描片。

醫生要求:醫生要對縱隔的解剖結構相當熟悉,有相當好的三維想像力;熟悉穿刺針的特性;熟練掌握定位方法和操作技術。7.穿刺針的選擇細胞學穿刺針與組織學穿刺針8.TBNA的基本操作步驟:9.穿刺技術:a.推進法方法:

穿刺針尖刺入氣道黏膜內,調整氣管鏡的彎曲端角度,使穿刺針儘可能與氣道壁垂直,操作者左手在活檢孔處將穿刺針的尾端固定在氣管鏡上,右手以一定的恆力將氣管鏡連同穿刺針前送,直至穿刺針透過氣道壁。較為安全以及常用的方法。圖8.3推進法b.突刺法方法:在鼻或口端固定氣管鏡,手在氣管鏡活檢孔上方5cm處捏住穿刺針的尾端,用一較大的力度將穿刺針快速刺向預定穿刺點,反覆此動作,直到透過氣管壁為止。

缺點:因為從尾端給針較大前送的力度,如果遇到較大的阻力(例如軟骨環),不能穿透,則會有很大反彈力度,會導致損傷穿刺針或者甚至損傷鏡子。圖8.4突刺法c.金屬套管緊貼氣管壁法穿刺針通過氣管鏡活檢通道進入氣道後,不將活檢部推出,而是將穿刺針的金屬環端緊貼在氣道黏膜上,將穿刺針推出,依靠穿刺針尖的力量來透過氣道壁。這個方法穿透率幾率較低。圖8.5金屬套管緊貼氣管壁法d.咳嗽法是一種輔助的方法,不能單獨使用。

通常在使用突刺法或推進法時,如果碰到阻力,穿刺針難以透過氣道壁時,要求患者故意咳嗽,使氣道壁衝擊穿刺針針尖,增加穿刺針力度。

這個是被動的方法,一定要在定位十分明確、而且腫物在13mm以上才好實施,否則可能損傷縱膈內臟。圖8.6咳嗽法10.組織學穿刺活檢針的問題:TBNA技術中,由於組織學穿刺針相對較粗,不容易穿透氣道壁。選用內外嵌套結構的穿刺針,以內針突進,起到引導和保護外針的作用,還可以防止外針被氣道上皮組織填塞。穿透氣道時候,內針要突出外針2mm,當完全透過後,內針退回外針內,單獨由外針進行標本採樣。但要切忌勿傷大血管。術前要依靠加強的CT掃描,明確病灶的位置。

和細胞學穿刺針不同的是,除穿刺抽吸時候保持負壓,拔針也需要保持負壓,因為針是依靠穿刺針口的鋒利將組織切割擠入針內,要依靠負壓抽吸才不會脫落。11.檢驗穿刺針是否穿過氣道壁:確定穿刺針是否穿過氣道壁可採用金屬環撞擊法驗證:如果穿刺針透過了氣道壁,操作者會有種阻力突然消失的感覺,解除向前送的力度時穿刺針不會向後彈,而穿刺針的金屬環能緊貼氣道黏膜,此時將穿刺針適當往後拉,再向前送,金屬環能基本無阻力順利的碰擊氣道壁,否則穿刺針則未穿透,需要重新穿刺。

如果抽吸時候發現穿刺針導管內有血,可能穿刺到了縱膈內的血管。12.對穿刺出血的理解穿刺後多數為黏膜血管出血;

氣道黏膜腫脹者出血相對較多;

左、右肺門穿刺易穿到血管;13.TBNA樣本的收集細胞學樣本收集: 包括直接塗片(乾性,無鹽水)法,及加生理鹽水稀釋法。

a.直接塗片法:將20ml注射器與穿刺針尾端接口連線,抽吸維持負壓,直接將樣品推出於乾燥的玻璃片上,用另一張玻片塗勻,立即置入95%的乙醇中固定。

b.生理鹽水稀釋法:用20ml注射器抽吸維持負壓,將標本注入3ml0.9%的生理鹽水,送細胞學檢查。

組織學樣本收集:用20ml注射器抽吸維持負壓,將刺穿針以不同的方向反覆進出病灶,將穿刺針獲取的標本注入3ml0.9%的生理鹽水中。14.術後的護理理論上,TBNA後的患者都有縱膈氣腫、縱膈出血、氣胸及縱膈感染的可能存在,但大多是表現穿刺部位的少量出血。術後病人安靜休息觀察1-2小時,無其他異常,則可恢復正常的活動,如有表現胸悶、心悸、面色蒼白等,應根據病情行胸透或者胸部CT掃描,排除縱膈出血、縱膈氣腫等可能的併發症,如在氣管上端及右支氣管旁等貼近胸膜部位穿刺,病人出現氣促,要考慮氣胸併發症。15.樣本的檢查結果將患者本人的病情介紹給病理學專家或細胞病理學專家;

根據樣本反饋的信息作出判斷;

根據淋巴細胞的數量判斷是否是癌變細胞?16.TBNA不成功的技術原因穿刺針不能完全透過氣道針尖與氣道壁形成的角度不充分刺入部位並非病灶部位附註:小細胞癌容易發生縱膈轉移,而且針吸活檢十分靈敏,因此可將此種腫瘤穿刺作為檢測是否成功的標誌,如果對小細胞肺癌的縱膈腫大的淋巴結穿刺結果也為陰性,要考慮操作過程中失敗的原因,17.TBNA操作的注意事項術者應熟知縱隔解剖全面知識,熟練掌握氣管鏡檢查技術;術前常規閱胸部X線片及增強型CT掃描片,明確病變部位及氣管旁較大淋巴結的方位,以及明確病灶周圍是否有大血管等組織;將穿刺針經氣管鏡活檢孔送入時,一定要把針尖先縮回保護鞘內,待直視下選好位置並固定後再將針尖推出,以防損傷氣管和纖支鏡;在氣道內推出穿刺針活檢部前,一定要看到穿刺針的前端金屬環;儘量垂直方向刺入病灶區,要注意避開支氣管和軟骨環,並要保證穿刺針進入病灶內的深度;以氣管鏡活檢通道做支撐,在抽吸前必須固定好位置,穿刺針推出後一定要擰緊,不漏氣,維持抽吸負壓為30ml,操作者要有負壓感,可向不同方向往復抽吸3至4次,能提高陽性率;活檢結束時減負壓,將注射器與穿刺針分離,但千萬注意不要將注射器回推;穿刺針退回纖支鏡活檢通道前,一定要將活檢部退入保護套內;先進行TBNA,然後活檢、刷檢,可避免污染和假陽性。18.氣管鏡的問題PENTAX的氣管鏡氣管鏡活檢孔開口在左側,對活檢右側系列的淋巴結如右氣管下端、前隆突、右主支氣管、右上下肺門淋巴結穿刺操作較為方便;

OLYMPUS的氣管鏡活檢孔開口在右側,對左側淋巴結系列的如左氣管旁、左主支氣管和左肺門淋巴結的活檢較為方便。OLYMPUS的30型以及以後氣管鏡以及T系列使用方便。19.TBNA操作技巧針頭暴露的最小化垂直定向快速刺入埋入針管固定穿刺抽吸和振盪充分的訓練 *任何工具都代替不了足夠的訓練*視頻8.1TBNA針刺活檢視頻教學(王國本)九、穿刺針清洗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目前國內臨床使用的大多為一次性穿刺針,並不需要清洗。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穿刺針的清洗技術還是可能用到。

清洗步驟

一、備物:

1.多酶洗液、注射器、高壓水、氣槍、針栓打磨機或棉簽

質量要求:檢查清潔劑、消毒劑及除銹劑的有效期、濃度,按產品要求配置。配置毛刷、清潔布的輔助工具。

2.防護用具:防水圍裙、防護服、眼罩

採取標準預防措施,做好自我防護,檢查手套無穿孔;評估工作人員做好自我防護,防止水花飛濺;沖淨管腔內的血跡和污物;物品準備齊全、預防措施情況。

二、沖洗、浸酶、沖洗:

1.分離穿刺針芯和引流管

拔出針芯,有引流管的分離引流管,用高壓常水衝去針腔內血污,沖洗時須防止水飛濺並加強防護。

2.用高壓常水衝去針腔內血液,放入多酶液中浸泡10-20min

用注射器在針腔中注滿酶液,浸泡10-20min再用高壓常水衝去酶液。

3.浸泡後用常水衝去酶液

血污沖淨,針腔注滿酶液,浸酶時須過液平面。

三、超聲清洗:

1.將取出針芯的穿刺針放入器械筐

2.再將器械筐置於超聲清洗機內超洗3-5min

穿刺針置於超聲機液面下≥2cm,水溫40-45℃;超聲時間3-5min,超聲機加蓋,防止氣溶膠和噪音污染環境;正確操作超聲機,確保正常運作和超聲效果。

四、消毒、沖洗:

1.煮沸消毒10min

煮沸消毒水沸騰後計時10min,並注意管腔內注滿沸水。

2.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20-30min

浸泡時針栓中注滿消毒液,定期更換消毒液,防止浸泡時間過長導致穿刺針生鏽,消毒結束後用常水衝去穿刺針里外的消毒劑。

3.常水沖洗消毒劑

煮沸消毒時水浸過管道,化學消毒劑每天進;沖洗質量評價:穿刺針無清洗劑和消毒劑殘留。

五、打磨及針尖部位檢查

1.針尖打磨

打磨針栓部位,檢查針尖部位,必要時用磨石打磨針尖;磨頭上纏少許棉花,套上針栓,開動打磨機;打磨乾凅的血痂和銹跡,或用棉簽進行轉洗。

2.針尖檢查

將針尖於紗布上試鉤,或用放大鏡檢查,必要時用磨石磨針尖部位:不能達到要求的針頭必須棄去;針栓部位無跡、無銹,金屬光亮,針尖無鉤。

六、漂洗及精洗:

1.用流動水及高壓常水反覆沖洗

用流動常水反覆沖洗穿刺針及針芯,用高壓水槍沖洗針腔。每次沖洗針腔30s;沖洗後的穿刺針無消毒劑殘留。針腔出水成直線。

2.最後用蒸餾水或純化水沖洗針腔內外

將穿刺針和器械托於流動的蒸餾水或純化水下反覆沖洗,再用帶壓力的蒸餾水或純化水沖洗針腔30s,精洗結束裝套好穿刺針各部件;精洗後的穿刺針及針芯無硬水殘留,沖洗時水流均成直線,針栓部位無垢、無銹,金屬光亮。

七、乾燥、傳入包裝區

1.乾燥

將穿刺針置於乾燥箱,用70-90℃乾燥20-30min,乾燥結束,傳入包裝區。

2.包裝

將穿刺針置於帶蓋金屬盒放入乾燥箱;目測或藉助放大鏡檢查穿刺針無鉤、無污、無銹金屬光亮,針栓與針芯配套,引流管清潔、無水珠、無漏、無粘連。

常用輔助設備

內窺鏡、超聲儀、穿刺針深度控制器

相關行業標準

相關行業標準:GB/T230.1-2004金屬洛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A、B、C、D、E、F、G、H、K、N、T標尺)(ISO6508.1:1999MOD)GB/T1220-2007不鏽鋼棒GB/T2828.1-2003計數抽樣檢驗程式第1部分:按接收質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抽樣計畫(ISO2859.1:1999,IDT)GB/T2829-2002周期檢驗計數抽樣程式及表(適用於對過程穩定性的檢驗)GB/T4340.1-1999金屬維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GB/T16886.5-2003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5部分:體外細胞毒性試驗(ISO10995-5:1999,IDT)GB/T16886.10-2005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10部分:刺激與遲髮型超敏反應試驗(ISO10993-10:2002,IDT)YY/T0149-2006不鏽鋼醫用器械耐腐蝕性能試驗方法(ISO13402:1995,MOD)YY/T0171-2008手術器械包裝、標誌和使用說明YY/T1052-2004手術器械標誌YY0672.1-2008內鏡器械第1部分:腹腔鏡用穿刺器YY0321.1-2009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YY0581.1-2011輸液連線件。第1部分:穿刺式連線件(肝素帽)YY/T0328-2015一次性使用動靜脈穿刺器YY/T1148-2009腰椎穿刺針YY/T1287.2-2016顱腦外引流系統。第2部分:腰椎穿刺腦脊液外引流收集裝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