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在中國

李桂林 (5)科教文衛理論研究,收入191篇理論文章。 (5)科教文衛理論研究,收入80篇理論文章。

理論文獻

中央文獻

一.成書背景
《科學發展在中國》:
本書全稱:《科學發展在中國----領導幹部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理論與實踐》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雜誌社 編寫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073-3231-5 ,CIP (2011)第038019號)
1.本書全套2卷;每卷分別由理論篇、實踐篇、事跡篇3個部分組成;其中“理論篇”又分5個部分:新時期黨政工作理論研究、軍隊政法工作理論研究、構築社會和諧理論研究、財稅金融貿易理論研究、科教文衛理論研究。
2.目的:中國共產黨走過了90年的風雨路程,肩負著繼往開來的使命,面對著紛繁複雜的形勢,集中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智慧,理清思路,探索構築和諧發展的局面,用最小的投入爭取最大的效益,為綠色生態社會和生活付一滴汗水。為各類管理者出謀劃策;為各業實踐者提供借鑑。
二.《科學發展在中國》第1卷
(一)《科學發展在中國(1)》叢書編委會
主 編:葉慶豐 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
《科學社會主義》雜誌社社長
執行主編:金一鳴 《科學發展在中國》編委會主任
編輯成員:何慧 張海清 李菲 周連雪 陳一冰 張宇振 李雪梅
特約編委:(排名按姓氏拼音)
陳基生 陳繼利 陳建方 陳景梅 陳永華 鄧富亨 鄧元清 丁承裕 杜若華 馮永寧
高時良 顧文俊 郭達仁 何步新 何建國 何德川 胡 泊 江先福 康建明 李廣年
李桂林 李紅軍 李林山 李明隆 李培遠 李 琦 李榮才 李準億 梁冬青 梁文禎
梁 星 劉殿伯 劉政芝 樓園營 盧鵬飛 陸啟文 呂恆星 呂學東 羅光輯 馬鍾岳
任國鈞 盛 琦 孫少君 汪錦樹 汪開桂 王 鋒 王福元 王 灝 王 建 王利
王孟山 王少敏 王錫華 王旭光 王應全 王章博 溫超群 溫金梗 肖軍蘭 徐加壽
許俊漢 嚴錫培 嚴仲胡 楊成林 楊 琦 楊榮久 余國榮 郁萬友 臧乃光 張葆芳
張國緒 張萬準 張鈺輝 張 智 張尊鎮 趙進斌 鄭 軍 鄭明傳 鄭新生 周鶴齡
朱亦平 朱英權 自興道
(二)本巻結構和內容選介
第1卷,2011年3月第一版 第1次印刷, 共1509頁,由“理論篇”“紀實篇”“業績篇”組成。
1. 理論篇,由5個部分組成
(1)新時期黨政工作理論研究,收入52篇理論文章;
《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共和主義》摘錄:科學共和主義的文化是大眾的,強調大眾的方向。科學共和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科學共和主義的政治、科學共和主義的經濟和科學共和主義的文化相結合,這就是科學共和主義的國家,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軍隊、政法工作理論研究,收入21篇理論文章;
《循環經濟法律制度之初探》摘錄:一.減量化: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通過最佳化經濟布局、產業結構升級、清潔生產、綠色消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原生資源的消耗,降低廢物的產生。二.再利用:將廢物直接作為產品或者修復、翻新、再製造後繼續作為產品使用,或者將廢物全部或部分作為其它產品的部件予以使用。三.資源化:將廢物直接作為原材料進行再生利用。
(3)構築社會和諧理論研究,收入140篇理論文章;
《淺議領導集體的知識結構》摘錄:什麼樣的領導集體知識結構最理性,……,專家型集團,這是知識經濟時代必然要求。……現在,科學技術與生產在發展過程中,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個人知識結構再好,也不能“萬事通”,……對於領導集體來說,思想庫是智力資源,圖書情報系統是信息資源,是左右手。
《馬克思主義在探索中前進》摘錄:第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即從計畫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來。第二,我們是公有制社會轉向市場經濟的,職工思想的轉變,比私有制轉向公有制要複雜的多。第三,逐步推進政治體制的改革。第四,解放思想,還政於民。第五,首都最好遷出北京,設在中西部地區。
(4)財稅金融貿易理論研究,收入90篇理論文章;
《企業文化應著力體系化建設》摘錄:一。企業文化建立應著力體系化:(一)基本文化系統建立後,建立特色文化體系,(二)文化體系,執行力融入文化意識,轉為自覺行為;二.軍工特色文化體系建設:(一)質量文化體系,(二)安全文化體系,(三)建設成本文化體系;三.企業文化建設體系的長期性:(一)不斷積累先進的文化成分;(二)不斷培養先進的文化成分;(三)不停的建設文化體系。
(5)科教文衛理論研究,收入191篇理論文章。
《理論思想概述》摘錄:1.哲學的本義:一種思想在它產生時都是意識,而這種意識一旦產生,它就是客觀存在,就是物質,然後,再產生出新的意識或有形的具體的物質形態。矛盾理論的本質要求的是平衡,平衡是本質要求,不平衡是例外。平衡是動態平衡,動態平衡是生命的活力。作者的基本哲學思想由三個基本原理組成:矛盾平衡性原理、相似性原理、系統性原理。2.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立完整性、連續性、不可割裂性,各民族的文化要相互融合、取長補短,而不是互相排斥。3.高中不分科、大學三(二)年級以下不分專業。教育三原則:點面結合原則、高螺鏇原則、天羅地網原則。4.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是同時產生,同步變化同時消失,二者不是決定和被決定的關係。5.法律制定與法律人才的培養必須同步進行,否則,都達不到目的。6.人口要保持三個平衡:性別基本平衡,性別的年齡結構基本平衡,性別的地區性基本平衡。7.免充氣不爆胎輪胎技術、超級微創傷手術刀技術、無芯筆技術。
2.紀實篇,收入132篇,記載了各地各行業管理的成功經驗和範例。
3.業績篇,收入193位,記載了他們人生足跡和社會貢獻。
三.《科學發展在中國》第2卷
(一)《科學發展在中國(2)》叢書編委會
主 編:葉慶豐 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
《科學社會主義》雜誌社社長
執行主編:金一鳴 《科學發展在中國》編委會主任
編輯成員:張海清 劉炳雲 周連雪 陳一冰 張宇振 李雪梅 鄔煥生 高玉林 郭占軍
(二)本巻結構和內容選介
第2卷,2011年11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共832頁,由“理論篇”“實踐篇”“業績篇”組成。
1.理論篇,由5個部分組成
(1)新時期黨政工作理論研究,收入54篇理論文章;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新時期城鄉規劃工作》摘錄:一.強化責任意識,努力做到三個統籌:1.區域用地統籌,2.功能分區統籌,3.基礎設施統籌;二.進一步解放思想,創造性地做好四項工作:1.創造性地搞好規劃工作,2.積極搞好規劃研究,3.努力打好郭守敬牌,4.積極改進工作方法;三.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五個矛盾:1.正確處理當前和長遠的矛盾,2.正確處理髮展和環保的關係,3.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矛盾,4.正確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矛盾,5.正確處理受益方和非受益方的矛盾。
(2)軍隊、政法工作理論研究,收入25篇理論文章;
《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內涵》摘錄: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西方文化基因比較;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內涵及其時代價值,三.做一個擁有中華文化並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人。
(3)構築社會和諧理論研究,收入47篇理論文章;
《化解我國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對策研究》摘錄:一.以法凝聚公民力量,創造穩定和諧社會環境,二.有效利用矛盾預警機制,做好及時預防工作,三.大力推進服務業發展,緩解就業壓力為社會穩定帶來的巨大風險,四.協調投資與消費關係,實現增投資,促發展與擴消費、惠民生一舉多得,五.大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縮小貧富差距,六.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系。
《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和“剩餘價值”的本質》摘錄: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的三個誤區:1.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是一種產生的先後因果關係,並且僅僅為一個客觀存在產生一個意識的時刻“點”,2.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也是量變到質變過程3.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就是同形態同層次的作用原理。二.剩餘價值遵守能量守恆定律。人們通常僅僅把剩餘價值表層次地歸因於來自工人的剩餘勞動,但還有更深一層次的自然的本質的來源。常識告訴人們,人的動力或體能來源的實質是碳(食物)和氧的化學放熱反應產生的能量,而通常氧是大自然不斷製造免費運輸免費全額自然供應(包括其它相應條件),不需要人體和人類作出任何努力和感覺。而在這個化學反應過程中,氧氣占據絕對主要的分量(氧原子為2,氧原子量為32;碳原子為1,碳原子量為12),這勞動力剩餘的動力或體能來源於大自然的免費供應的氧氣。而通常人們考慮價值的時候,只考慮了一半原材料,即碳,而忽視了大自然免費供應的原材料,即氧。於是在會計賬面的價值核算上就產生了巨大的差額,剩餘價值的產生就有了物質基礎。因此,剩餘價值的更深層次的來源主要是大自然免費供應的氧氣。
(4)財稅金融貿易理論研究,收入80篇理論文章;
《領導藝術與“國學智慧”》摘錄:一.領導者的執政藝術與“上善若水”,二.領導者擁有遠景和知、仁、勇,三.中華民族的高超智慧,鑄就了我們的領導藝術。
(5)科教文衛理論研究,收入80篇理論文章。
《科學發展觀務必從國學文化的哲學本原解決問題》摘錄:一.如果樹立科學發展觀:“美學”“哲學”及“實踐”三者統一運作才是真理的生命運作架構(太極架構)和運作原則;真正具有自律性生態保護意識的全信息性“環境生態學”並非單一的現有的“環境生態學”所能勝任的,而只有函三對稱統一律的“全信息生態學”才具有實效操作性。二.國學文化----科學之根、民族之脊樑、中國之精神。
2.實踐篇,收入49篇,記載了各地各行業管理的成功經驗和範例。
3.業績篇,收入14位,記載了他們人生足跡和社會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