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生縱橫:何毓琦博文集萃

教育與研究隨筆(一): 教育與研究隨筆(二): 教育與研究隨筆(三):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1月1日)
平裝: 61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英語
開本: 16
ISBN: 9787302212966
條形碼: 9787302212966
尺寸: 25.8 x 18.4 x 3.6 cm
重量: 1.3 K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何毓琦 譯者:何姣 等
何毓琦,著名華裔科學家,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團隊決策理論、離散事件動態系統(DEDS)、序最佳化等理論的創始人,IEEE終身Fellow。

內容簡介

《科學人生縱橫:何毓琦博文集萃(漢英對照)》內容簡介:科學、教育、人生——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何毓琦博士在他的科學網部落格中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科學家生涯,一個完整而豐滿的人生。何教授將他半個多世紀的科研教學和人生體驗濃縮在數十篇博文中: 美國大學教授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如何設計研究課題?如何指導學生?教學與研究的關係是怎樣的?如何到國外做博士後?等等。不論是資深的教授,年輕的學者,抑或剛剛邁入科學大門的學子,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受益。
作為世界知名的自動控制專家,何教授很擅長化繁複為簡潔,化深奧為通俗。這本書收錄了數篇介紹決策論、博弈論等方面的科普佳作,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實屬難得一見。
此外,何教授以一位傑出科學家的眼光審視這個紛亂不斷的世界,寫下了諸多見解獨特、精闢深刻的時事評論。
何教授還擁有令人羨慕的完美婚姻和家庭。與夫人長達半個世紀相知相戀、相濡以沫,兒女成才,子孫滿堂。《科學人生縱橫:何毓琦博文集萃(漢英對照)》中何教授也將與您分享婚姻成功的秘密、幸福的秘方。

目錄

自我介紹及我的第一篇博文
關於語言和翻譯
MIT招生辦主任辭職
一個大學教授在美國的生活
再談MIT招生辦主任事件
帕金森定律和美國的未來
教育與研究隨筆(一): 如何做科研?——博士生培養的相關問題
教育與研究隨筆(二): 我能做和不能做的
小女兒畢業典禮
教育與研究隨筆(三): 言傳身教
中文的自我介紹及一個月來做部落格的感觸
教育與研究隨筆(四): 麻省理工與哈佛博士教育之比較
科學網上的言論自由——起碼要尊重科學
教育與研究隨筆(五): 休假和指導學生
馬基雅維里的格言
對王鴻飛教授一篇博文的感想
談退休
談獲獎:不僅僅是諾貝爾
美國的州際公路系統
教育與研究隨筆(六): 教學和研究的關係
關於學術論文的文獻引用及相關的科研道德問題
2007年中的瑣思——給年輕學者的建議
20和21世紀的科技
民主制與阿羅不可能性定理
致青年學者——如何撰寫學術論文
在美國的中國人
關於想法、寫作和演講
我的七條人生經驗
對沖基金和當前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危機
有網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科技創新與同行評價
美國的美籍華人(二):“入境問俗(入鄉隨俗)” 還是 “同化人家”
科研經費申請中的繁雜手續
分權決策與“一刀切”
哈佛大學慶祝工程與套用科學院成立
教育與研究隨筆(七):關於職業選擇答清華學生
北京風情與感想(二):1979與2007
教育與研究隨筆(八):如何設計研究課題
介紹清華大學智慧型與網路化系統研究中心
接近榮耀(一):與諾貝爾獎一步之遙
對申請美國大學的一些忠告
教育與研究隨筆(九):科學研究中需要牢記的三件事
年輕的學者們,請幫助我
暢遊古希臘與愛琴海
美國博士學位與清華博士學位之比較
怎樣才能到國外做博士後
教育與研究隨筆(十):為尋求幫助的中國博士生一些明確的建議
關於SCI及IEEE會士的選舉方法
世界是公平的嗎?——決策論與Rawl的公平哲學
美國的死亡、稅收與捐贈
建立世界一流研究生培養和科研體系的一些建議
關於口試
關於獲獎(二):諾貝爾獎及其他
接近榮耀(二):2008年美國工程院德雷珀獎(工程界的諾貝爾獎)
美籍華人的婚禮(三):對所有新婚夫婦的忠告
美國的家庭汽車旅行與度假
接近榮耀(三):哈佛教授鎖志剛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情人節獻給我的終身伴侶
接近榮耀(四):2008年美國工程院德雷珀獎頒獎儀式
再談“人生如棋還是人生如牌”
21世紀工程領域的重大挑戰
什麼是數學的博弈論——我的科普試作
埃及日記(一)
埃及日記(二)
埃及日記(三)
埃及日記(四)
埃及日記(五)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