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津洲號

秋津洲號

在軍艦上搭載飛機的嘗試開始於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相繼改裝了一些戰艦以搭載水上飛機,日本的水上飛機母艦改裝計畫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到1945年舊日本海軍被摧毀為止,日本海軍總共擁有過六艘水上飛機母艦,其中五艘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全部被擊沉。

基本內容

秋津洲號秋津洲號

秋津洲號大型水上飛機母艦是秋津洲級水上飛機母艦的一號艦。二號艦“千早”號未建成。

為了提高對前線基地的支援能力和對遠洋作戰艦隊的補給能力,日本海軍在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畫中建造了秋津洲級大型水上飛機母艦。和一般的水上飛機母艦不同,本級艦可搭載大型水上飛機(又稱飛行艇)。

“秋津州”號(AKITSUSHIMA)

1942年4月29日竣工,可載遠程大型水上巡邏機1架,可為8架水上飛機提供兩周用補給品。1942年8月8日,與前往參與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的日本第八艦隊相遇。1944年9月24日在菲律賓海域被美機炸沉。

主要性能數據

主要性能數據為:

標準排水量4650噸, 公測排水量5000噸;

總長114.8米,寬15.8米,型深9.69米,吃水5.4米;

動力:22號10型柴油機4台,8000馬力,雙槳(350轉/分);

航速19節;

續航力;8000海里/14節;

載機:二式水上飛行艇或九七式飛行艇一艘

武備(竣工時):雙聯127毫米炮2座,雙聯25毫米炮2座 ;

武備(最終):雙聯127毫米炮2座,三聯25毫米炮6座,單裝25毫米炮3座;

秋津洲號秋津洲號

艦員545名。

此外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時期亦有同名的巡洋艦“秋津洲”號,日本在橫須賀船廠建造的巡洋艦原來作為“松島”級的4號艦建造,後改為單獨設計建造一型巡洋艦。該艦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鋼製巡洋艦。甲午戰爭中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4彈,死5人傷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日俄戰爭時被編入第三艦隊第六戰隊擔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1年4月30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橫須賀解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