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長天[詞語]

秋水長天[詞語]

秋水長天是一個漢語詞語,源於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其含義為秋天傍晚的水面與遠處天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副完美的秋色美景,給後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其美侃侃,奇景融融。因而此句也成為了千古名句。

基本信息

詞語來源

秋水長天,源於: 王勃(約650年——676年)的《 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表述一種遠方水天相接之處的茫茫渺渺,因此成為了千古名句。

滕王閣坐落在南昌 贛江東岸,與 湖北 黃鶴樓湖南岳陽樓並稱 江南三大名樓。《 滕王閣序》 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作為 初唐 王勃盛讚 滕王閣的佳句,與唐代 崔顥吟詠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宋代 范仲淹慨嘆岳陽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享文采、意妙之奇。

滕王閣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是唐高祖 李淵第22子、 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 洪州都督時所建,閣以其封號命名。滕王閣飽經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28次之多,世所罕見。滕王閣屢次重建,有不少人以為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文字魔力的驅使。 王勃的筆墨,確乎具有超越時間的傳世力量。

詞義解析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強大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

本來,靜默是一種特殊的永恆。王勃卻發現落霞不落寂,孤鶩不孤獨,“落霞與孤鶩齊飛”作為一種發現、一種定格,把靜中之動、寂中之歡,寫成了一句絕唱。在這裡,王勃特別著筆於大自然的意妙、博遠、浩渺,通過彩霞飛縷、孤鶩爭翅,表達經緯交錯相攜、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麗流動變幻的萬千氣象。

“秋水共長天一色”,則描繪了碧水與遠天相融合,水天因色彩接近而水霧模糊的景象。先把視線引領至 水天相接之處,再從 天水相接返回,塔樓上下渾然一體,揭示了大自然的原色與永恆。這已是人的視線所能涵蓋到最遠的地方了,但天地悠悠的無限空間的意象已盡在胸間。

有哲人說過,“心靈里沒有音樂,決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 落霞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音樂韻律是內在的,不能發現這種音樂韻律就是一個詩的門外漢。具體來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樂感,是一個高潮一個高潮地起伏,一浪未平又起一浪的,它來源於推動天地運動變幻的自然之靈,但在每一個高潮上又散逸出許多細碎的浪花和風情,反過來給大自然的高潮詩章鍍上美麗的 金邊,使人品賞不絕直至著迷。從聲音方面來說,該句因為對偶的文字此開彼和、此收彼放,聲音抑揚頓挫,顯得節奏鮮明、和諧悅耳。

秋水長天[詞語] 秋水長天[詞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僅詞語相對而出, 平仄起伏講究,其抑揚之美,如同衝浪 運動 在波峰浪谷間輕盈起降,表面看似隨心所欲,其實技藝嫻熟於起轉迎合之間。正是因為文字舞蹈與音樂變化的巧妙銜合,造就讓讀者心游遐想之外的審美神工。反覆誦讀,機杼自出,泱泱華夏詩國能成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句,大概源於王勃“詩為心之音,歌為口而吟”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